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事关农村稳定、发展的“牛鼻子”工程。近年来,我县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创新的理念和手段,以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建成了一支总体素质较高、充满创业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队伍,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县委书记施彩华等县领导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多次到基层调研,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村级党务公开制度到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分类管理”制度、村务点题公开制度、村级组织“两优三强”运行新机制,再到党员先锋承诺制、农村干部“先锋论坛”制度,一系列制度创新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创了新局面。我县的创新做法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肯定,有的已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开。
□党务公开:模范不模 亮给群众看
2002年,我县在全县365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村级党务公开制度。除涉及党的机密不宜公开和党员异议较大暂缓公开外,其他所有党务工作一律在“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党务公开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调动了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农村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务公开有效避免了重大事务“暗箱操作”问题,党内民主得到保障,有效维护了党内团结和农村稳定;增强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党员争做模范的积极性;架通了党群干群联系的桥梁,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新渥镇在党务公开中推行“三评一审”的做法,通过党员互评和群众测评方式,党员中如有不孝敬老人、赌博、邻里不和等不良现象,群众一清二楚,通过监督树正扶优了党员形象。
□设岗定责: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据2003年组织部调查,我县有81.34%的农村党员属无职党员,这部分农村党员作用的发挥事关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事关新农村建设进程。2003年7月,我县在全县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分类管理”制度。
设岗定责根据无职党员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岗位,让每名党员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做工作。
设岗定责、分类管理搭建了党员工作平台,拓宽了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增强了党员模范意识,调动了无职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党员素质,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玉山镇林宅村无职党员李桂其参加了经济发展组岗位后,主动到宁波、慈溪等地联系了4位客商,使该村1000余亩无公害茭白的收购价大幅上升,增加了农民收入。
□点题公开:让群众明白 还干部清白
村里财务不明不白、重大决策“一言堂”、工作落实不紧不慢,是群众对基层组织意见的焦点。针对这种情况,我县于2004年4月在全县推开村务点题公开制度,“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
点题公开让村里的财务管理、项目招投标等容易引起社会矛盾纠纷和滋生干部腐败的工作在阳光下操作,通过群众的监督,提高了干部廉洁自律和民主决策的意识。通过对实事的点题公开,加强了村干部抓落实的力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玉山镇某村在示范整治中,群众对屋基安排方案有意见,要求村里公开,村里把安排的方案和依据公开后,村民普遍认为合情合理,从而推进了示范整治进度。
□先锋论坛:经验交流的讲台 相互学习的平台
今年7月,县委组织部开设了农村干部“先锋论坛”平台,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某村的难点、热点问题为议题,以论坛的形式不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观摩、相互交流探讨等方式,研究问题解决的办法、措施与途径。“先锋论坛”为农村干部搭建了一个“经验交流的讲台、相互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创新了农村干部培训教育方式。目前,已分别开展了党员发展难题分析、村干部创业、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等专题论坛5个,取得了一定成效。尚湖镇岭干村党支部书记倪松涛在“先锋论坛”中认为,发展党员不能讲派系、房族利益,要多发展年纪轻、有文化、能
力强的优秀人员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