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政务公开>>公示公告
 最近更新
  • 桐乡市慈善总会致全体市民
  • 关于征集城市管理热点话题
  • 关于举办"嘉兴市行风热线
  • 关于举办桐乡市第二届外商
  • 桐乡市旅游形象口号有奖征
  • 关于招募特奥会火炬跑活动

  •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振东大厦4楼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桐乡市“烟草杯”敬老爱老“四‘十佳’”公开评选活动启事

      为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大力宣传新时期敬老、爱老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敬老、养老、助老良好社会氛围,市老龄办、市妇联、市文明办联合举办“烟草杯”敬老爱老“四‘十佳’”(“十佳贴心婆媳”、“十佳孝心儿女”、“十佳热心老人”、“十佳敬老模范”)评选活动。

     

      在各部门、基层单位组织推荐、群众自荐的基础上,经初选,已产生60位(对)候选人,现公开他们的主要事迹,请广大市民踊跃投票。活动评选委员会将根据群众投票、综合评定,最后评选出40位(对)敬老爱老模范,在重阳节前夕予以表彰。

     

      选票及评选办法详见9月13日《嘉兴日报.桐乡版》2、3版,请广大市民踊跃参与评选。

     

                         桐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桐乡市妇女联合会

     

                            桐乡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9月13日

     

     

     

    桐乡市“烟草杯”敬老爱老“四‘十佳’”候选人主要事迹

     
    (按姓氏笔划)


      贴 心 婆 媳

      1、婆婆:朱文仙,66岁,家住卫生局宿舍。媳妇:韩建秋,42岁,桐乡市中医医院内一病区副主任。韩建秋嫁到婆家16年,一直婆媳关系融洽,相和以煦。韩建秋视婆婆为自己的母亲,婆婆的健康是她这个医生媳妇最担心的事,即使是头痛脑热也逃不过她的眼睛。而婆婆深明大义:在韩建秋对外医疗支援到西非国家马里的两年间,她不仅承担了家里所有的活,还要照顾好孙女、侄女。老太太全心全意、任劳任怨,为韩建秋解除了后顾之忧。她们融洽的关系,不仅受到邻里的一致称颂,更是树立了一种新时期婆媳关系的典范。

      2、婆婆:许凤宝,101岁,濮院镇人。媳妇:胡菊英,56岁,退休。媳妇胡菊英年轻时,每天看着60多岁的婆婆凌晨三点弯着背挑着担子扫马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坚决顶替了婆婆的工作。三年前,婆婆摔了一跤,造成严重骨折,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胡菊英无怨无悔,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平时不管多忙,总是把照顾婆婆放在第一位,尽量抽出时间来帮婆婆做按摩,减轻她病痛。她的真心付出,赢得了婆婆的认同,婆媳俩就像母女一样贴心。在胡菊英夫妻俩照顾下,如此高龄的婆婆现在还能自己坐着轮椅看电视。

      3、婆婆:孙秋芬,60岁,退休职工。媳妇:汤凤丽,33岁,龙翔小学教师。这对婆媳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十年来和睦相处,赢得周围邻居一致好评。婆婆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着媳妇,从起居饮食到家务活一直替媳妇考虑周全,做得津津乐道,无怨无悔。媳妇也把婆婆当作亲娘一样尊重,有一次为了给婆婆买一份称心的生日礼物,连脚都走肿了;平时她又能像朋友一样把生活、工作中的快乐和烦恼和婆婆分享与倾诉。

      4、婆婆:李金凤,78岁,洲泉镇后塘村人。媳妇:李娟如,49岁,务农。李娟如,人称“百里挑一的好媳妇。她几年如一日,在操持家务和干好农活的同时,还要侍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的婆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擦屎端尿、擦洗换衣、端茶喂饭,从无怨言。冬天为她焐脚,给她敲背。夏天为她打扇驱蚊,帮她翻身擦洗。春去冬来,日复一日,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婆婆侍候好,尽量让她的晚年过得舒服,感受家庭温暖与幸福。李娟如的真情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儿媳,他们一下班回家就直奔奶奶房里嘘寒问暖,让老人享受了无限的天伦之乐。

      5、婆婆:李慧森,85岁,退休工人。媳妇:张梓婷,45岁,桐乡四中教师。她们成为婆媳二十二年来,没有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平淡生活中流露的互相关照。媳妇张梓婷体贴婆婆,想方设法满足她的愿望:聊天、逛街、外出游玩。婆婆生病住院,她产后刚满月就在病床前悉心照顾。婆婆早在二十多年前因多种疾病,被医生判了“死刑”,是浓厚、和睦的家庭亲情换回了健康的身体。而婆婆也常常心系晚辈,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织毛衣,和年龄相仿的亲家母同居一室,和睦相处,营造了一个美满和谐的大家庭。

      6、婆婆:吴富英,56岁,崇福镇东安村人。媳妇:沈芳娟,36岁,崇福镇中心幼儿园上市分园园长。沈芳娟敬老爱幼、通情达理、豁达开朗,既是个敬业爱岗的好领导,又是个贤惠善良的好媳妇。8年来,她包揽了一切家务,精心照顾着一家七口,把特别的关爱给了特别的婆婆,婆婆住院时,她日夜守候,端水喂药。婆婆虽然生活不能自理,又是个文盲,但非常支持、理解媳妇的学习与工作,待媳妇亲如闺女。10多年来,婆媳贴心,从没吵过嘴,也没红过脸,婆媳之间更多的只有贴心话!

      7、婆婆:沈杏珍,83岁,凤鸣街道长新村人。媳妇:钱春宝,56岁,务农。这是一对相处了35年的婆媳,是一对知心贴心人。七年前,公公突患中风,四年前,丈夫突患结肠癌,开刀住院的同时,婆婆又因摔跤卧床不起……不幸接踵而至,但钱春宝没有抱怨,乐观地面对生活,七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中风的公公,又精心料理好婆婆的生活起居。她对自己很“吝啬”, 不舍得买一件新衣服,但给婆婆买爱吃的却从没间断过。丈夫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她毅然挑起了生活重担,种桑养蚕、养羊、种植榨菜……在她的辛勤劳作下,全家喜获丰收。

      8、婆婆:罗金凤,64岁,乌镇镇渔业村人。媳妇:蒋玉娥,37岁,个体。在乌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讨个好媳妇发了财”,指的就是蒋玉娥。原本夫家家境十分困难:公公体弱,婆婆长年生病需服药,她却一点不嫌弃,借钱开店挣钱养家。谁料公公得了肺癌,花了大量医药费,使家庭重陷困境。但她却始终坚持:只要好好做事,齐心协力,债能还上,日子也一定会好起来。在她的影响下,全家人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尤其是婆媳之间,就如亲身母女。儿媳悉心照顾婆婆,婆婆体谅儿媳的职业难处,把家务活全部揽下。现在全家债已全部还清,还搬进了新房,幸福美满地生活着。

      9、婆婆:赵户仙,71岁,高桥镇骑力村人。媳妇:张桂芬,43岁,务农。五年前婆婆不幸患脑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张桂芬毅然放弃年收入一万多元的工作,主动挑起了照料婆婆的担子,包揽了所有的农活。为婆婆喂饭送水,穿衣穿裤,把日常生活照料得井井有条,为了不使婆婆呆在房里感到寂寞,她经常和丈夫背婆婆到廊檐下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最辛苦的事是经常要清洗婆婆拉屎拉尿的衣服和床单。五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使婆婆身体逐渐好转。她用最真诚的孝心照顾婆婆,从不叫苦叫累。

      10、婆婆:顾如仙,61岁,村保洁员。媳妇:王月梅,37岁,个私企业职工。石门镇墅丰村有一户7口之家,四代同堂,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个家庭中两代婆媳都亲如母女,贴心无比。61岁的顾如仙在这个家庭中既是媳妇、妻子,又是母亲、婆婆、奶奶,身兼多种身份的她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凝聚着一家大小四代人的情感。顾如仙与86岁的婆婆亲如母女,对媳妇王月梅则视同已出,疼爱有加,王月梅也把婆婆当亲娘,妈不离口,遇事有商有量。10多年来,两代婆媳从没红过一次脸,老爱小,小敬老,一家人和和睦睦,共享天伦,顾如仙曾被评为嘉兴市“十佳”好婆婆。

      11、婆婆:陶秀珍,56岁,桐乡市青石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媳妇:宋娟芬,32岁,桐乡市一院护士。婆媳俩既是工作中的好伙伴,互相鼓劲,无私奉献,视病人如亲人,又是生活中的好婆媳,知心如友,情真如母。婆婆陶秀珍对媳妇不仅在工作上支持引导,鼓励她勇敢面对困难,生活上更是关怀备至,爱护有加。媳妇宋娟芬视婆婆如珍宝,百般孝顺,敬爱有加。婆婆的一次胃痛都会让她有失去婆婆的担心和恐惧。她们俩是邻居、同事交口称赞、共筑和谐家庭的模范好婆媳。

      12、婆婆:梅引珍,81岁,振东新区革新村人。媳妇:吴大霞,55岁,梧桐环卫所清洁工。十五年前,吴大霞从四川嫁到桐乡革新村,面对夫家破旧的平房、贫寒的家境和年迈的公婆,她毅然决然地安定下来。在公公不幸患病去世、丈夫因突患脑中风而丧失劳动能力、婆婆也毛病不断的情况下,她都不离不弃,婆媳俩互相鼓励,使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全家的重担。大家都称赞她是位勤劳善良、通情达理的孝媳妇。用她婆婆的话说:“她可是我们家的模范!”

      13、婆婆:蒋彩娥,84岁,河山镇庙头村人。媳妇:陆和英,47岁,务农。1997年,婆婆蒋彩娥突发急病,经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后遗症,2000年又因高血压引发了心脏病,陆和英在病榻旁没日没夜照料,累得自己胃病复发。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陆和英都以婆婆过得舒适为第一,长期卧床的婆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竟渐渐好转。而婆婆看着媳妇的辛勤付出,心里万分感动,不时关心媳妇的胃病。十年婆媳情犹如母女情,如今丈夫事业有成,女儿已工作,一家人在婆媳真情的感召下相亲相爱,向村里姐妹展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14、婆婆:傅金金,58岁,病退在家。媳妇:周凤亚,28岁,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 婆婆已患尿毒症八年,自周凤亚嫁入夫家,就开始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定食谱、量血压、熬中药……产后第四天,由于婆婆病重,她说服家人办了出院手续,给婆婆办了住院手续,虽然那时的她独立照顾自己和宝宝有点力不从心,但她没有怨言。去年,为了婆婆的身体,她又不顾昂贵的手术费把婆婆送到了杭州准备换肾治疗。她无怨无悔的付出使婆婆感动万分,婆媳俩就如亲生母女般和谐相处,以真心换来真情。

      15、婆婆:潘杏仙,66岁,高桥镇范桥村人。媳妇:朱翠英,44岁,高桥镇范桥村人。九年前,媳妇朱翠英身患细胞交织瘤,身体一直不好,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仅能简单自理起居。二OO六年七月,病情突然恶化,送上海进行医治,但从此左半侧瘫痪,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潘杏仙在朱翠英生病住院期间,亲自赴上海照顾,无微不至,媳妇朱翠英回家养病,潘杏仙不辞辛劳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媳及中风一年多的丈夫。在婆婆的悉心照料下,媳妇康复得很快。

      孝 心 儿 女

      1、王玉琴,女,45岁,高桥镇亭桥村妇代会主任。王玉琴父母亲都身有残疾,母亲是一个聋哑人,在无声的世界里度过大半辈子,王玉琴从小就与母亲心灵相通,用不太规范的手语进行交流,给母亲带来快乐。长大懂事后,她对母亲更加关爱,每当母亲有一点不舒服时,她总是亲自陪母亲去医院看病治疗,直至恢复为止。王玉琴认为:无论母亲岁月还有多长,都要用真心去爱护自己的母亲,用孝心去关爱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在有生之年过得快乐和幸福。

      2、王会连,女,34岁,家住梧桐街道大发社区。王会连于2004年从四川嫁到桐乡。几年来,为了年迈多病的公公,她不惜放弃了工作,悉心照顾公公的饮食起居,成为老人生活上的依托和精神上的支柱。关心公公的饮食,总是按照公公的口味做菜做饭,还考虑营养的搭配。关心公公的身体健康,带公公出去散步,提醒他多运动、多锻炼,不定期陪公公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并做好纪录,每天准时提醒公公吃药。关心公公的生活,一年四季,公公的所有衣裤、被褥都是王会连洗的。关心公公的精神生活。了解公公的喜好,经常陪公公看电影,并帮忙解说。王会连,成为新桐乡人和谐融入桐乡这个大家庭的一个缩影。

      3、王杏仙,女,51岁,同福乡建胜村人,务农。王杏仙是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她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患心脏病、高血压的母亲,在母亲半身不遂的状况下,自学推拿技术,让母亲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她用平凡的点滴演绎了生活的真、善、美,感动了家庭的每一位。在她的影响下,全家人相敬如宾、其乐融融,2007年3月,她的家庭被推荐为乡十佳文明示范家庭。

      4、冯荣仙,女,52岁,梧桐街道人。冯荣仙不顾自己血压高和心脏病,十几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患有脑震荡和结肠炎的母亲,使老人能够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地生活至今。每次母亲大便,冯荣仙都要帮母亲塞开塞露,然后用手指把大便慢慢地挖出来,再用温水清洗干净,十多年来天天如此;每到冬天,冯荣仙上午和下午各泡一次热水袋让母亲暖手,晚上泡好热水袋让母亲暖脚,半夜起来再换一次热水袋;晚上母亲的房间通宵开灯,只要一有动静,冯荣仙就马上起来照看母亲,常年如此。虽然是点点滴滴的细微小事,但难能可贵的是,冯荣仙一做,就坚持了十四年。

     
      5、许伟明,男,31岁,振兴西路小学工会主席。他敬业、尚德、崇孝,德才兼备,是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多年来,他家庭接连遭遇不幸。自95年至今,母亲五次住院治疗,每次他都在病榻前日夜照顾;父亲因癌症两次住院,不幸去世,花费大量精力与财力,致使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经济、心理受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许伟明仍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亲人,甚至为母亲剪趾甲,让她从心底感受到了温暖。面对他人的赞扬,他却认为:我只是尽了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

      6、吴惠英,女,57岁,濮院镇星旗村人。吴惠英的祖母身体严重残疾,没有嫁人,领养了吴惠英的父亲,父亲成家后没有生育,抱来养女吴惠英,吴惠英的父亲因病去世后,留下病残的奶奶和常年生病不能干活的母亲,无血缘关系的三代人相依为命。吴惠英婚后,仍旧孝敬俩老。病残的祖母经常大小便失禁,但不管干活多辛苦,吴惠英都要首先为她擦屎接尿,换衣换褥,四十多年如一日,从无怨言。如今,在吴惠英的精心照顾下两位老人身体健康,享受着天伦之乐。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两个儿子个个德才兼备、事业有成。

      7、何明华,女,44岁,崇福镇中心幼儿园分部负责人。多年来,她对家中四位80多岁老人的孝心是有口皆碑的。她的父亲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和其它疾病,每隔数月就需住院救治。所以她经常要在单位与医院之间奔波,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尽心侍候着老人。为方便老人生活起居,她还把老人安置到自己在市区购买的二楼新居。她年迈的公婆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85岁的公公已两次安装心脏起搏器,但在何明华夫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如今二老同样生活得开心快乐。老人们常对旁人说:“我们的长寿是子女的孝心换来的”。

      8、沈寿云,男,60岁,洲泉镇屈家浜村村民组组长。在村子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刚正不阿、诚实守信、勤劳善良的好组长。在家里,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四年前78岁的母亲因中风瘫痪在床。他每天给母亲端汤送药,服伺母亲吃喝拉撒,帮母亲洗头、梳头、清洗身子、换洗衣服。每天一早上街买母亲最喜欢的早饭;白天推着她散步;晚上陪母亲拉家常直到母亲熟睡。经过他四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老母亲的身体已慢慢恢复,基本生活亦能自理。

      9、陈宝生,男,58岁,嘉兴市康慈医院主治医师。几十年来细心照顾后母饮食起居,嘘寒问暖,从细微处、平凡处展现特殊的孝亲情节。88岁的后母急病入院,他不计代价抢救,并陪伴母亲共同度过危难时刻。为给母亲最好的治疗与护理,他省吃俭用花费大半的收入为母亲治病。病后母亲精神障碍,神志不清,2年来他以超乎常人的宽容与耐心,无怨无悔服伺、照顾老母亲。他常说:虽然并非亲生母亲,但养育之恩同样不能忘怀,养育之恩同样铭记于心。朴实的语言饱含沉沉的孝心、浓浓的深情。

      10、金小文,女,44岁,石门镇丽春桥村人,务农。70多岁的陆进奎、沈金莲老夫妻俩拥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生了一对孝顺的儿女,娶了一房贤惠的媳妇。七年前,沈金莲因车祸终身瘫痪。儿女们对她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媳妇金小文每天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她吃,不厌其烦、耐心侍候;儿女们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好吃东西到母亲床前嘘寒问暖;姑嫂俩把沈老太服侍得清爽整齐,有时沈老太便秘,她们就用手指为她抠大便。正是由于这群孝顺儿女(媳妇)的精心侍奉,沈老太在病床上依旧过的舒适开心。

      11、夏小红,女,40岁,凤鸣街道李家弄村人,务农。1999年父亲因高血压引发中风,是她忙前忙后为父亲端水送饭,洗脸擦身,倒尿倒屎。2000年,母亲又突患脑瘤,又是她想方设法凑齐费用医治母亲。手术后的母亲大脑根本没有意识,除了水和西瓜外,吃什么吐什么。于是,冬去夏来,日复一日,母亲在病床上没有知觉地躺了三年,夏小红就坚持喂母亲吃西瓜喂了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喂食西瓜终于换来母亲的知觉恢复,周围邻居无不称这是一个奇迹!多年来生活的艰辛没有磨灭她乐观开朗的性格,反而使她更坚强勇敢、更积极向上。

      12、施炳仙,女,45岁,屠甸镇和平村妇代会主任。她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总是以老人所想所需为优先,坚持“自己有老人先有”的做法,始终把孝敬父母作为自己的天责,把父母的生活起居与儿女应尽的责任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图什么名和利,只图父母晚年幸福。父母生病住院了,病榻前最忙碌的身影就是她。她还教育子女孝顺老人,有机会先陪老人出去旅游。因此,受到了邻里、社会的好评和赞扬,该家庭被评为市、镇 两级“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优秀“妇女文化示范户”,是弘扬家庭美德、倡扬文明新风的典范。

      13、徐成楹,女,26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护理工作之辛苦众人皆知,更不易的是家中母亲患严重红斑狼疮,十几年卧床不起,加上糖尿病、高血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爷爷82岁高龄,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不顾年迈出门打工,家中负担几乎全落她一人肩上。但她不畏艰辛,悉心照料,在母亲床边搭个小床,端水送药擦身换床单,做母亲爱吃易消化的饭菜,为母亲按摩肢体,背着母亲下楼,推着轮椅陪母亲散步……她是位好女儿,也是位好护士,今年获得了卫生系统操作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她的孝心与真情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14、唐杏文,女,52岁,濮院镇敬老院院长。唐杏文年迈的婆婆有老年痴呆症,瘫倒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唐杏文每天喂婆婆爱吃的饭菜。婆婆大小便失禁时,立刻替她擦身换衣、洗衣洗褥,从无怨言。婆婆去世后,她又把患有高血压的养母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冬天为她买电热毯;夏天,就把母亲拉到有空调的房间睡床上,自己和丈夫睡地上。因为尊老敬老,唐杏文又被组织上选到了濮院敬老院当院长。从此,她把这群孤寡老人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们……

      15、程振宇,男,15岁,高桥镇南日中学学生。出生于贫苦农村家庭的他,是一名自强自立、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他三个月大时,母亲就弃他而去,十五年来他与父亲相依为命。贫困的生活环境铸就了他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不到10岁的他便跟着父亲干农活,繁重的劳动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艰苦的家庭生活更使他从小就懂得体谅父亲的艰辛。他从不挑吃挑穿,除校服外,他没买过一件新衣。懂事的他还包揽家务,照顾自己的父亲。他刻苦好学、勤劳勇敢的精神影响和带动着其他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中极有口碑。

      热 心 老 人

     
      1、丁莉青,女,75岁,党员,市中医医院退休医师。1992年从桐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位置上退休后一直热心社区卫生事业,为桐乡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创和发展呕心沥血,在她的努力下,桐乡市梧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浙江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誉称号,为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桐乡市社区建设立下了大功。她视病人为亲人,高龄之年还亲自为慕名上门的病人施针。丁莉青老人深受社区干部和居民的爱戴。

      2、马嗣祥,男,76岁,崇福镇崇德社区居民。从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休后,老马致力于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他关心患病在床老人,经常看望慰问;关心高龄和空巢老人,开展调研,及时掌握老人健康状况。办好社区老年活动室,想方设法吸引老人前来休闲,自掏腰包1000元弥补活动室经费不足。关心社区公益事业,建议整修弄堂,硬化社区马路,协助做好社区治安、卫生、计生等工作。

      3、王冬英,女,75岁,劳动局退休干部,原技校校校长。一直热衷于青少年教育工作,担任关工委讲师团老师,给青少年及家长讲课162场次,受教育38667人次。她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直接落实到个体学生身上,到民工子弟校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民工子弟行为规范和法制意识薄弱的状况,着重抓“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先后举办了三期挖潜班,有88名学生经过她的上课、交流、沟通状况明显好转,该民工子弟学校三年多来没有出现一例派出所在案记录,学校也成为我市首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和平安学校,她也成为该校唯一位不拿报酬且最有威望的老师。

      4、朱其坤,男,67岁,桐乡外国语学校退休教师。多年来虽身患癌症,却始终积极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为青少年讲课211场次。组织退休教师开展资助农村贫困学生和民工子弟活动。关心教工之家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协助进行临终关怀治疗和处理善后事宜。积极组织退休教师进老年电大学习,曾获得省老年电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多年来与癌症作斗争,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和感染着癌症患者,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勇于生活的信心,并多次向特困病人和癌症患者捐款,被评为嘉兴市抗癌明星。

    5、沈敬之,男,71岁,市检察院退休干部。 退休后力所能及为他人提供法律咨询,特别是为弱势群体的当事人排忧解难,每年接待法律咨询百余起,其中以外地民工、老人、妇女居多,涉及工伤、赡养和家庭暴力等方面,对弱势群体的求助,他总是热心相助,耐心劝说,尽心为他们讨回公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问题后,又总是婉言谢绝报酬。同时他又担任关工委讲师团老师,常为青少年开展法制讲座,作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为本单位老同志做好服务工作。

      6、陈志农,男,64岁,实验一小退休教师,市退教协会副会长。热心于退协工作,主编《余晖》、《老圃新歌》、《梧桐掌故》,任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为桐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了许多不计报酬的工作。作为市关工委讲师团成员,他给千万青少年送去了精神食粮,为青少年和学校图书馆捐赠书籍,与本市和外省的二名贫困生结成助学对子,还多次热情捐资助学。与残疾妻子相濡以沫四十年,家庭和睦。

      7、张森生,男,76岁,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退休以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作为关心下一代讲师团成员和“科普大使”,积极投入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讲座遍及梧桐街道各社区和部分乡镇。向图书馆和学校捐赠书籍1500多册,为建南湖纪念馆、建桐乡纪念碑捐款,为贫困地区、多名贫困学生捐钱捐物,资助青田一少数民族女孩子完成学业。多次被评为省、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热心做好《桐乡县(市)志》、市政协的《文史资料》等史志的编纂和审校工作及多家杂志审校工作。善待他人,关心照顾身边的孤寡老人。在2005年市先进性教育中,被市委评为“十大时代先锋”。

      8、陆坤财,男,72岁,河山镇庙头村农民。自费订阅多份报纸杂志,向村里的老人义务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录制有关养蚕、种粮等农事信息,播放给老年农民听,还邀请市曲艺团的演员来村里表演三跳、劝书等民间戏曲,丰富了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陆坤财家也成为老人们聚会、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这里也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使青少年在这里度过健康而有意义的假期。

      9、周进华,男,73岁,河山镇五泾村村民。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和教育着下一代,对村里的青少年辍学,他耐心细致的上门劝说,最终使他们完成学业;对升不上高中或大学又不进厂不学手艺的孩子,老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找到孩子父母讲明道理,教育他们要热爱劳动,指出长此起以往会好吃懒做,会变成不良青年等问题的严重性,同时积极联系企业单位,帮助青少年就业学技术,现在已使多名青少年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他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时刻关心着社会,关爱着身边的人,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着默默无闻的奉献。

      10、周桂明,男,71岁,梧桐街道九曲社区居民。他积极与空巢老人结对,进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总是诚恳、热情地陪老人谈心沟通。参与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万人健身走活动、环保科普老年自行车上街宣传活动,积极参与社区邻里节和夕阳红广场文艺活动,展示了我市老年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他还关注社区外来人员,做好外来人员摸底调查工作,以公正公平,入情入理的原则调解居民纠纷,深得居民群众的好评。

      11、周蕴玉,女,70岁,乌镇镇银杏社区居民。从年轻时就参加居委会工作,曾当过居委会主任,治保调解干部等职,2002年居委会撤并,成立银杏社区后,她积极争取用原办公空房,开辟为谈心室,对帮教对象耐心开导,使其思想转变,还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推荐岗位,联系工作。同时她还对北大街两名孤寡老人进行日常照料、送医送药,直至老人病故。对附近一名痴呆孤女义务照料,自己掏钱为孤女添置衣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尽力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12、徐正,男,75岁,桐乡二中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积极从事业余著述,成绩突出,他主持编写的作文教辅用书,为我省的初中义务教育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退休后业余著述成就之大在我市退休教师中名列前茅,出版专著十多种,近二百万字。他身兼数职,不计报酬,关心下一代,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2006年徐正老师倡议并发动全校退休教工集体捐资10950元资助二中贫困学生。还每年出资2000元,与一位贫困学生结对,直至高中毕业。桐乡二中授予他“扶贫结对献爱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3、钱小寅,男,73岁,凤鸣街道路家园村农民。热心于村文化活动建设,自备乐器,组织农民戏曲小组经常开展演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还经常到敬老院为五保老人演出,深受欢迎。在家免费为本村青少年举办音乐培训班,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他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村文化示范户,义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文明乡风,宣传合作医疗的好处,是调解村民纠纷、反映民情民意的“老娘舅”。

      14、蒋洪明,男,70岁,石门镇民联村农民,村老年协会会长。该同志一直将为老服务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福利问题,时常走访慰问老年人和困难家庭,对全村老年人情况了如指掌。村里出现婆媳不和、发生赡养老年人纠纷都是他进行调和。2005年通过他的多方奔走和争取,该村建起了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室,老蒋还弘扬传统民间文艺,组织“三跳”演出,受到村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15、蔡文祥,男,68岁,崇福镇青阳社区居民。自从2000年从桐乡化肥厂退休后,一直无偿为社区和周边居民修理家用电器,对社区高龄、孤寡、残疾老人更是主动进行生活照料和日常维修,积极帮助社区孤老办理“五保”手续。老蔡热心社区公益,积极协助社区开展治安巡逻、卫生整治、矛盾调解等。老蔡作为一名普通居民,把能够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乐趣,是一个质朴、充实、乐于助人的热心人。

      敬 老 模 范

      1、马卫琴,女,43岁,桐乡市中医医院内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内科工作21年来,一直从事老年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年诊治老年病人500余人次,热心老年病健康宣传工作,每年多次到社区进行专题讲座,积极参加专家下社区的活动,通过给老人讲课,与老人面对面交流,宣传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常见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担任桐乡九三基层委员会医卫支社负责人,多次组织社员到梧桐街道第一、二敬老院免费为老人服务,受到了老人的欢迎。她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多年的兢兢业业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并多次被评为单位及系统先进。

      2、田玉珍,女,48岁,屠甸镇荣星村妇女主任。在群众眼里,她是一名尽职的妇女主任,在公婆眼里是一位尽职的好媳妇。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婆婆中风住院后,是她几天几夜陪在身边,出院后,由于工作繁忙就为婆婆请来保姆,装上空调,在儿媳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婆婆病情得到控制,并有了好转。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村里的年轻人都十分孝敬老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刘甲超,女,39岁,龙翔街道元丰村农民。她是10年前远嫁到桐乡来的四川妹子。十年来,她的感人事迹传遍了乡邻。她包揽了所有家务,还要去羊毛衫厂打工。她处处为老人着想,好的先留给公婆,常给老人添新衣,自己却很节俭。婆婆患肠癌期间都是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端屎端尿,20多小时守在床边,直至老人临终。之后她又继续照顾80高龄的患老年痴呆症的祖母,使老人衣着得体,卫生整洁,同时她又极体贴关心公公的身体健康,她对村里老人也是十分尊敬,她的行为受到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4、吴明,女,64岁,崇福镇敬老院院长。任院长17年来,爱院如家,默默奉献,以一个“母亲”的心态呵护照料每一个入院老人,舍小家为大家,17年来吃住在敬老院,她视老人如亲人,护理残疾、精神病、痴呆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多年如一日,不怕苦脏累。先后有232名老在敬老院故去,都是她陪在身边,护送到殡仪馆。她大力发展院办经济,给老人做新衣,改善伙食,使老人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其乐融融。她热心于社区文体活动,带领同龄老年人一起娱乐。曾获得桐乡“百杰”,“敬老女神”等多项荣誉。

     
      5、应俊,女,27岁,河山镇八泉村农民。作为一名从金华远嫁到河山来的外地媳妇,面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多年且瘫患在床的婆婆,她没有怨言,毅然走进这个贫困的家,并挑起照顾婆婆的重任,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婆婆奇迹般的站了起来。善良的应俊不仅对家人如此,对村里其它的老人也尊重有加,如有困难,就主动上门能帮则帮。对村里的婆媳矛盾,她也主动劝解。因此,应俊成了村里老人们交口称赞的敬老好媳妇。

      6、陈文玉,女,高桥湘庄村农民。几十年如一日,对待公婆就像自己的亲生父母,尽心赡养,嘘寒问暖,正确处理与公婆、与儿媳的关系,一家人和睦团结,大家庭其乐融融。她还言传身教,教育村里的年轻媳妇要善待老人,将心比心,退一步海阔天空,成了村里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贴心人。她还乐于帮助他人,对村里的精神残疾老人和他的肢残儿子主动帮助农业劳动,为他们申请救助,保障了基本生活。

      7、陆祖兴,男,53岁,大麻镇黎明村村主任。该村从1985开始就对全村65周岁以上男性村民和60周岁以上女性村民发放养老金,全年总金额约2万元,已连续发放21年。2003年村委会又投资10万多元新建了老年活动室和老年人学校,为全村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精神乐园,同时加强村老年协会建设,发挥其在家庭美德、健康村风建设方面的作用,使该村敬老助老、尊老敬老蔚然成风,极大的促进了我市新农村建设。

      8、沈耿亮,男,43岁,双箭集团董事长。他任企业领导十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关心帮助残疾人、贫困户和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积极安置残疾人和困难家庭人员进厂,把敬老爱老作为对员工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主动承担起洲泉镇敬老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提高五保老人生活质量,逢年过节还到敬老院看望慰问。积极向慈善总会捐款,救助贫困家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民营企业家来源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博大情怀。

      9、胡一鸣,男,63岁,洲泉镇敬老院院长。他想五保老人所想,通过多方奔走协商,启用价值250万元的原晚村乡政府大楼,改造成崭新的设施完备的镇敬老院,供五保老人居住。关爱每个老人,视他们为亲人,合理安排住宿,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在老人间蔚然成风,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院经费使用公开透明,五保老人生活质量改善。他开展经常组织学习教育,帮助五保老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长效卫生管理制度,使院务管理井然有序,五保老人老有所乐。

      10、徐华,女,54岁,梧桐街道东兴社区主任。她把老龄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为社区老年人免费体检,创造条件开展老年教育,建成设施完备的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经常看望慰问社区困难老人,与他们结成对子,经常检查高龄、空巢老人居住安全情况,积极宣传老年法律法规,帮助老年人处理家庭纠纷,提供法律援助,使社区敬老爱老风气渐浓。同时她将婆婆和母亲两位高龄老人接来同住,尽心赡养,和谐相处,传为佳话。

      11、徐美琴,女,62岁,梧桐街道学前社区居民。作为一名上海知青,视桐乡为第二故乡,视身边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为亲人,几十年如一日对多名孤寡、瘫痪老教师和社区低保户进行起居照料、生活帮助、疾病护理,热心而无怨言,事迹感人,非常人所能做到,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亲闺女。虽然徐美琴夫妻两人都是临时工,收入较低,经济拮据,但她为老人买衣物、日用品却慷慨大度。她是真正的新时期活雷峰,用实际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2、夏爱荣,男,52,同福乡民政助理员。为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老夏的热心工作下,各个村先后建立了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室,配备了健身设施。同时他的努力下一座投资60多万元的标准客房式敬老院在04年年底建成并投入施用,全乡20多位孤寡老人全部由政府集中供养,使他们幸福安渡晚年。作为乡镇在全市率先为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保障老年人发放老龄补助金每年达10万多元。也是在他的热心协助下,将五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送到了残疾人黄新南手里用于开办空调行。

      13、葛建林,男,55岁,濮院镇永越村支部书记。针对村集体经济好起来,老年人问题显现出来的情况,他毅然决定把老年人工作作为村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成立了村老年协会,组织各种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投资35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室,吸引周周边90%以上的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使年轻人放心工作,老人安心养老。同时充分尊重老年人意愿,让老年人参与村级治安、教育、绿化等事务管理,老有所为。多年来为全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经常为孤寡和困难老人送去关心和问候。

      14、程炳坤,男,60岁,崇福镇李家坝村农民。25年来,程炳坤一直视本村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程有森为亲人,孝敬老人视同父母,老人吃穿用都是程炳坤负责,还买来彩电给老人解闷,过年还发给老人红包。受良好家风的影响,程炳坤的二子一女都待老人如亲生爷爷,争着赡养老人,特别是老人生病期间,更是悉心照料,一直伺侯在身边,老人享受着程家浓浓的家庭温暖。真是膝下无儿女,身边有孝子。

      15、管金林,男,50岁,屠甸镇荣星村农民。管金林夫妻结婚25年来一直与父母同吃同住,始终牢记父母养育之恩,精心赡养老人。母亲患有严重的胃病及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每次母亲发病,在既要加工羊毛衫又要干农活的情况下,都是管金林第一个将母亲送到医院,之后几个弟兄都抢着交医药费,又一直轮流在医院陪护,直至出院。管金林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的事迹激励和影响着村民,为弘扬传统美德,改善村风村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来源: 桐乡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