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吃过早饭,山东省莒南县涝坡镇前址坊村的魏茂芬把家里收拾停当后,和丈夫庄会敬一道,骑着摩托车到1公里外的邻村优盛花生制品厂上班。夫妻俩上午8点上班,下午5点多下班,年收入近2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工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莒南,靠“吃”花生增收致富的农民已达30多万人。
莒南是花生之乡,花生种植45万亩,其中20万亩为国家绿色食品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加工销售花生35万吨,出口量占全国33%。县委书记丁善余认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为此,他们把目标锁定在加工转化增值上,培植起嘉世通、丰盛、玉皇等8家花生深加工龙头企业,带起200多家花生加工企业,年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花生深加工比例达到80%以上。
莒南着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动花生产业质的提升。县里扶持建起10个大型花生良种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积极扩种优良品种。同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进行绿色食品认证,争创叫得响的品牌。对已获得品牌认证的产品集中宣传推介,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目前,全县8家重点花生出口创汇企业通过ISO系列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玉皇、金胜等5个花生油品种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随着加工出口能力不断扩大,莒南当地13万吨的花生产量已不能满足加工需要,多数花生企业须从省外甚至国外购进花生。玉皇粮油公司的原料采购地就南起柬埔寨、越南、缅甸,北到国内东北一线。莒南花生形成了购遍大江南北,畅销五湖四海的市场格局。近日,该县开通了面向世界的花生电子交易市场,已有国内40多家花生经营加工企业进场交易,下一步还将推出花生交易指数、中长期电子撮合交易等,以巩固莒南全国最大花生加工贸易集散地的位置。
花生“蛋糕”越做越大,花生行情持续走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这条产业链上来。全县从事花生种植的农民20多万人,从事花生加工、原料购销等业务的农民10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