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桐乡新闻>>桐乡·民生
 最近更新
  • 我市涌现人才“回流”潮
  • 诊疗未毕医生突然"消失"
  • 又见加息 是"风平浪静"
  • “处暑”已过高温不减
  • 退休职工热议养老金调整
  • 桐乡湖羊肉香飘四起
  • 眼明手快点钞赛
    眼明手快点钞赛
    规模养殖梅花鹿
    规模养殖梅花鹿
    买早餐莫忘交规
    买早餐莫忘交规
    愿者“上钩”
    愿者“上钩”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振东大厦4楼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就业难 究竟难在哪里

      观念的老化成了不少人就业路上的“绊脚石”

      就业难,难在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时下,找到一份相对安逸、待遇不错的工作已经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和失业人员的梦想。


      四年前毕业于北京某重点大学的黄子强,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好歹我也是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除非是企业管理者或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否则这工作就免谈。”这就是大学生黄子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他与工作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刚刚毕业时,那时他应聘到市里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做会计工作,但仅上班3天就辞了职,原因很简单:做会计,枯燥乏味,没有前途。之后,他也尝试找过多个工作,但都因要求过高而失败。


      在不少人才招聘会现场,记者曾多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招聘会上企业来了数十家,但应聘者转了一圈又一圈,却没有在一个摊位前停留签约,而那些招收清洁工、促销员、保安等岗位的摊位前更是无人问津。有的企业在招聘广告上明确提出 “能吃苦”的要求,这让那些 “吃不了苦”的应聘者望而却步。今年47岁的朱先生说:“找来找去总没有合适的工作。我没啥学历,不懂技术,但好歹也曾经是企业里的班组长,现在总不能去干体力活吧,我找工作对收入的要求不高,只要是舒适、稳定一点的就行。”也许,这代表了当今不少待业者的择业观。


      显然,观念的老化成了不少人就业路上的“绊脚石”。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使许多待业者宁可赋闲在家成为“啃老一族”也不愿去干那份“辛苦”、“不体面”的工作。特别是少数大学生,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不肯等同于普通劳动者,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


      有关人士指出,随着就业机会和途径的逐渐增多,一份工作定终身的就业模式已被完全打破,在这个背景下,“先就业再择业”显得尤其重要,也许这份工作不能满足所有要求,但它能为你积累一定工作经验,为将来的更好选择打下基础。


      “没有专业技能”成为找不到工作的借口


      除了广大大中专毕业生,面临择业的另一个主要群体是下岗工人。由于下岗工人大多数没有高学历,又由于年龄关系,已失去了年轻时代的旺盛精力,所以,对再就业来说,下岗工人是难上加难。


      “当上老板的下岗工人在报纸、电视上虽然宣传得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毕竟很少。”从某国企下岗的陈国友感慨道。


       “如今找工作,不看身份看能力。”已经年过半百的陈国友在再就业的路上兜兜转转后,有了这样的体会。1996年,从国有企业下岗的陈国友曾一度情绪低落,但迫于生计,52岁的他不得不在家门口摆起了早点摊,由于味道一般,生意清淡,后来又摆起了夜市,每天起早摸黑,但由于不善经营,生意也一直平平淡淡。


      2007年7月10日,陈国友来到市劳动力交流大会现场,在熙熙攘攘的求职人群中,他细细地看着每个单位设置的岗位和要求,看着其他应聘者拿出职业资格证书与对方洽谈,陈国友似乎有些信心不足:“其实我心里早有准备,现在都是靠本事吃饭,大学生也罢,下岗工人也好,只要有能力,不愁找不到工作。我虽然有社会阅历,但缺乏专业技能,这工作实在比较难找。”


      其实,没有专业技能不能作为找不到工作的借口?如今,我市出台了多项政策,免费帮助下岗人员、失地农民学习技能,为他们找工作打开绿灯。自己创业还可以进行小额贷款。学上一两门技术,自然能为找到合适的工作增添几个筹码。


      一些企业的“高门槛”成了许多人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一个企业的文秘人员要招本科生,一个普通的业务员要求大专以上文凭,这样的要求未免太高了,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在一次招聘会上,手握着高中文凭的失业人员朱阿姨无奈地说。


      事实确实如此,劳动力的大量过剩使得一些企业纷纷抬高招工门槛,以学历、职称、专业、工作经验、性别等为条件,这在无形中排斥了大量失业人员。

     
      今年36岁的何榕从去年10月开始就一直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递交过无数简历,但全都是泥牛入海。“很多单位明确说只要男性。”何榕说。后来吸取了教训,她一般先看招聘启事,只有当自己的学历、专业、年龄等都符合对方要求时,才会寄出简历,但依然毫无消息。她不明白自己究竟哪方面出了问题,就向一些单位打电话追问被拒的理由,一家企业负责人的答复是:“我们这里的女同志太多了……”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一位工作人员说,性别歧视扭曲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常行为,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造成了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有识之士认为,保障就业平等,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应该明白,虽然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精力充沛,发展的空间比较大,但是他们缺少经验,情绪不稳定,自制力相对薄弱;高学历未必等于高能力,学历高的人往往因长久地学习而缺少实践经验;专业对口未必真的对口,一个人的所学未必是他最能发挥特长的地方。所以,招聘人才关键要看实际,不能惟学历、职称是举。


      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毕业了,下岗失业了……何去何从成了一些大学生和下岗者夜不能寐的事。而有的人在焦急、彷徨之后,及时转变就业观念,使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他们通过艰苦创业,在平凡的岗位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所言所感,或许能对正在面临就业的你些许启发。


       “强者给机会,弱者给恩惠。”这句话一直是下岗工人沈恩妹的座右铭。


      1995年,刚刚做母亲的沈恩妹下岗了,原本拥有平凡而安稳生活的她突然间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她说:“年纪轻轻就有了退休的感觉,心里真是闷得慌。”下岗后的第二天,她还是早晨7时起床,照常洗漱、吃早饭,然后是出门上班,走到一半才想起来,原来企业已经倒闭,自己再也不用去上班了,只得无奈地回到家。


      于是,沈恩妹困惑了:“青春已逝,我还能做些什么?”


      一直在家闲着总不是长久之计,沈恩妹想到社会上闯一闯。她先试着摆地摊,但没几天就因拉不下脸面而放弃了。“初次摆地摊,头也抬不起来,好像做贼一样。”她说。后来她又去一家超市当营业员,老板让她去外地蹲点。由于孩子无人照料,沈恩妹不得不放弃了这份工作。


      几次就业失败后,沈恩妹终于发现了自己就业困难的症结所在,那就是缺乏专业技术。她发现开复印店可能有发展前途,于是,她有意识地找了一份打字员工作,学习电脑打字,熟悉电脑一般操作后,她又花了1000多元到杭州参加计算机培训……


      1996年,沈恩妹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市区开了一家不足7平方米的复印店。然而,没过多久,沈恩妹领略到市场的无情……由于缺乏资金、缺乏经验,不懂承揽生意,不懂招呼客人,加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她的小店濒临倒闭。


      但是,这一切沈恩妹都挺过来了。通过5次搬迁,从最初的7平方米到如今的233平方米营业场所,从一人单干到拥有一个近十人的团队,从简单的复印、打印到制作图文、装订文本、制作锦旗等复杂项目,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回顾这些年来的创业历程,沈恩妹说,自己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只是深信一点,只要以诚待人,能吃苦,就一定能够成功。


      自己创业成功后,沈恩妹还为5名下岗工人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免费教他们学习技术,其中有4人都圆了“老板梦”,在全市各地开设了文印服务店。另外,她的文印店也被两家大中专院校定为计算机实习基地,为数十名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沈恩妹深有感触地说:“一扇门虽然关上了,但还会有另一扇门打开。如果我们下岗职工只盯着那扇紧闭的门,生活将永远找不到出路。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道‘门’,希望和幸福也就会跟着涌进来……”


      大学生下基层工作同样很有作为


      “大学生不一定要坐办公室才是工作,不一定要出入大公司才算有出息,基层同样需要我们,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学毕业没几年的李永标说。

     
      在桐城一个社区里,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李永标的办公室。办公桌上堆满了许多杂七杂八的材料:有关于社区暑期教育的,有民兵训练方面的,也有综治工作方面的。


      李永标是一名法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到社区工作半年后,由于工作出色,现已担任了居委会副主任一职。


      在上大学期间,他也曾怀抱着梦想做一名出色的律师。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毕业后他只能到嘉兴的一家小企业里干销售,跑业务。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除去一日三餐、房租等费用后就所剩无几了。


      2006年11月,听说家乡正在组织考试招聘基层干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他说:“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契机。走向基层,也许更能实现我们年轻人的人生价值。”


      到社区第一天上班,迎面而来的都是一些微小而又繁琐的事情:谁家生孩子了,谁家有老人去世了,谁家要迁户口了,谁家的水管裂了,谁和谁打架了……只要是社区里发生的事情,李永标都得去关心和介入。


      2007年5月,社区干部换届时,李永标被选举为居委会副主任。他说:“半年前,我选择了家乡,如今,家乡选择了我,我将一定不辜负家乡父老对我的信任,好好工作。”


      是啊,做不成律师就做社区干部,做不成工程师就当营业员,做不成老师就干运输工……人生有太多的变数,但只要能够正确面对现实,主动适应社会,同样能够获得成功。

     
      编后语:就业难,究竟难在哪?这个问题不仅是那些大学生在思考,那些下岗人员在思考,政府同样在反复思考。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就业工作,通过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实行再就业优惠证制度,采取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制度以及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帮助失业人员尤其是那些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同时,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应该说,政府部门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上表所述就能说明这一问题。但是不容否认的是,目前就业难问题仍在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和下岗人员,加上受就业观念和某些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要想彻底解决就业难问题还任重道远。(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见习记者 黄 薇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