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穿着旗袍的漂亮“模特”是种菜养鸡的村姑,表演小品的演员是普通农嫂,文艺演出的总导演是庄稼汉……如今,怀柔的农民不单是观众,同时也是深受乡亲们欢迎的演员。近年来,怀柔区虽然以“文艺大篷车”等形式不断送文化下乡,但依旧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为此,他们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通过培训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百姓的文化生活“自给自足”。
为使文化常年扎根乡村,怀柔区每年都举办戏曲、小品、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培训班。今年以来,区文化馆已举办乡镇(街道)、村各类艺术培训183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目前,培训班已开设相声、小品、快板、主持四个专业,第一期112名学员中已有66人取得了单科结业证书。
“种文化”还使一批“文化能人”脱颖而出。九渡河镇吉寺村“农家乐”小剧团现有演员30余人,全部是本村农民。团长曹振忠说,自己打小儿就喜欢戏曲,后来和区文化馆老师学习二胡、锣等民乐演奏,平时在家总唱上两口儿。村里几个爱好文艺的乡亲常被吸引到他家来,一来二去,大家商量着成立了这个剧团。每到农闲就演上两出传统曲目自娱自乐,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通过“种文化”,目前怀柔全区已建立村级以上戏曲、秧歌、花会等文化团队300多支,其中30多支团队能独立演出一小时以上节目,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北房镇韦里村演出团队员边秀芬说:“虽然城里剧团不能天天来,可我们有自己的剧团。在全镇和周边村巡演不为别的,就图个乐和儿,自己高兴了,身边人也开心了。这不就和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