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20年12月22日 09:00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共桐乡市委党校 姜发挥 姚媛

  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新貌。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围绕“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和“20字”总要求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三农”工作的纲要。而眼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则是要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因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坚持党的统一正确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保障和重中之重。

  A

  搭好架子

  重视班子建设,完善制度设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中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之间农村发展不平衡。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地区,但社会发展却依然比较滞后。究其原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是现阶段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火车头”作用不强,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不能精准识别和有效满足群众需求;党组织书记的“领头雁”能力不强,缺乏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干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不足;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员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设施配备缺乏,功能布局不合理,承担的行政性事务较多,形式主义作风严重等等。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涣散,能力薄弱,势必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大脑和骨架,需要重点完善。第一,在班子建设上,要形成一个完善的闭环系统。农村党支部犹如人的大脑,关键在决策;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就如人的手,重点在执行;纪检人员就如人的眼睛,主要管监督;宣传人员则如人的喉舌和嘴巴,目的是要主动把握基层舆论主导权。这其中,农村党支部建设是核心,选好、理顺班子人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是提高基层决策、领导能力的关键。第二,在制度建设上,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也要强化各项自治功能的制度设置,以村规民约为依据,健全村民议事团、道德评判团、村民服务团等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其规章制度,强化其协商、议事、监管、服务功能,让基层办事有章可循。第三,要树立基层大党建意识,树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绝对领导权,各类基层自治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卫生委员会、村民议事团、道德评判团、全科网格组织等,均需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重视班子建设,完善制度设置,搭好基层党组织的框架体系是开展农村一切工作的前提保障。

  B

  干出样子

  坚持服务为先,履行职责使命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层群众的需求正在从追求“从无到有”阶段转向追求“从有到好”阶段。需求和服务的匹配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自变量,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所在。然而,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时常忽视。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取消农业税,转而开始通过项目制形式向农村进行转移支付,支持农村事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由于缺乏对农民需求的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进而造成国家资金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如一些地方把乡村振兴仅仅做成了乡村旅游,造成同质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可持续发展。这在本质上就是脱离群众的做法。对此,中央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整顿基层治理乱象。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农民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就要求基层农村工作必须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路子,坚决反对脱离农民实际需求的形式主义。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使命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责使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突出服务,民生为先,服务农业产业,建设好农村农业指导站;整治环境卫生,建设好卫生委员会和专职保洁员队伍;完善安全服务,建设好村级警务站,配备驻村民警。第二,突出重点,管好土地,防止土地抛荒,做好流转工作;防止土地污染,做好监管工作;防止非法侵占,做好巡查工作;防止乱搭乱建,规划好农民建房。第三,突出法治,依法治村,在党支部领导下,督促村委会制订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让农村自治有章可循;开展法律服务,建设好村级法律服务体系和村调解委员会,配备驻村律师。第四,突出乡风传承,留下乡愁之根,有条件的村可以建设乡村博物馆,展示农耕文明;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和文化专管员队伍;建立乡村会所,协助酒席办理;积极促进古建筑和古树木保护的制度建设。第五,突出共同富裕,坚持帮贫扶困,开展低保户、困难户的救助和突发变故的救济工作,有条件的镇(街)、村(社区)可建立帮贫扶困基金会,开展困难家庭就业计划。坚持服务为先,履行职责使命,干出基层党组织应有水平,是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能力考验。

  C

  防出乱子

  提升执政能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改革开放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解体,直到1987年试行《村委会组织法》,进行村委会选举,由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后,实行村民自治。但实践证明,仅有民主选举不能达到善治,必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行。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导向的改变,比如“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垃圾分类、“全域秀美”等惠农项目接踵而来。往往越是富裕的地区和农村,越是有重要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利益也越集中。在此过程中,大量的资金和权力开始落到基层,因此完善村级账务管理,防止村干部贪污寻租,建立相应的监督配套制度是完成好上级任务的必要举措。

  打铁必须自身硬,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政权的核心设置,承担着主要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基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底线思维,防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犯错误、出问题,是保持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关键。第一,要防止政治上出问题,把握方向和红线,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第二,要防止经济上出问题,坚持严要求,扎紧制度的笼子,基层党组织设有专门的纪检干部,监督党务和村务的公开上墙,对基层涉及的较大资金往来的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和跟踪。第三,要防止在执行力上出问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执行力上,对于执行上级政策不力、拖沓,甚至违背上级要求的行为,要出台相关的制度,坚决问责,狠抓执行力。第四,要防止思想作风上出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第一线,必须走群众路线,制定和出台符合本地的基层工作法。提升执政能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防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出问题,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D

  培养苗子

  制定人才计划,实施基层党员关爱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里的工作队伍包括党员队伍和其他农村工作者人才队伍。然而,人才正是现阶段我国基层最为缺乏的资源。

  就党员队伍而言,当前农村面临党员年龄偏大,年轻党员比例不高,党员人才大量流出的现象。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流向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而东部沿海地区,尽管是人口流入地,由于乡村工业化起步较早,一些年富力强的党员同志,有的长期在城市务工经商,有的在本地农村开办企业,都缺少对农村工作的关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需要制定农村人才计划,特别是农村党员人才计划。第一,制定农村基层党员管理计划,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党员实行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实施长期外出党员的“回家工程”计划,通过亲属关系、现代通讯技术等方式寻找长期外出党员,让其回来参加党员生活和党组织活动;针对无法找到的党员和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依照党章处理其组织关系。第二,制定农村基层党员发展计划,重点从回乡大学生、回乡退役军人和务工返乡的年轻人中发展党员。第三,制定农村基层党员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工作队伍。第四,制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选拔计划,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晋升制度和提拔制度;有计划地对村级党组织内的年轻党员进行机制性选拔;有针对性地派遣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五,设立农村党员关爱基金,包括对基层困难党员实施关爱帮扶,对曾经为基层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等。制定人才计划,实施基层党员关爱工程,培养基层党组织的优秀苗子,形成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本版照片为资料图片)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