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郜墩,有着两座相距不过300米的姐妹桥

一一 石门镇羔羊小学教师 王树军

嘉宾介绍

王树军,石门镇羔羊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桐乡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桐乡市第二、第五、第八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对运河文化背景下的小学校本作文教学自成特色,不少学生在运河文化的熏陶下,开始从作文成功走向成才。尤其喜欢搜集研究地方文史,对羔羊一带的历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十年做了四个和运河文化相关的研究课题,曾获嘉兴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编有《美丽的运河湾》、《可爱的运河湾》等小学校本教材,其中《可爱的运河湾》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2_83f257e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3_9cda187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4_853059ce.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5_7adb362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7_3ae1679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6_6ff2c42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9_99546eb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8_212d437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52_83f257e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4/233/00300423360_da127b3e.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

  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我们《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石门镇羔羊小学高级教师王树军先生,他要和大家一起聊聊石门镇郜墩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郜墩村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听众朋友,在节目的开始时,我们再次认识一下我们的嘉宾——王树军先生。

  王树军,石门镇羔羊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桐乡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桐乡市第二、第五、第八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对运河文化背景下的小学校本作文教学自成特色,不少学生在运河文化的熏陶下,开始从作文成功走向成才。尤其喜欢搜集研究地方文史,对羔羊一带的历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十年做了四个和运河文化相关的研究课题,曾获嘉兴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编有《美丽的运河湾》、《可爱的运河湾》等小学校本教材,其中《可爱的运河湾》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王树军老师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

  王老师,您好!

  王树军: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再次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感谢您对我们节目的支持。

  王树军:很高兴能再次来到《旅游桐乡》节目。

  卢珊:王老师,您熟悉原羔羊乡一带村落的历史,上两次已经和我们说了羔羊村和崇安村的历史文化,再次请您来,就想您和我们聊聊郜墩村的历史文化,说说郜墩村老底子的事,好吗?

  王树军:我是土生土长的羔羊人,师范毕业后一直在羔羊中心小学教书,有不少郜墩村的学生,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因此对郜墩村历史的有所了解,很愿意和听众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我们郜墩村的一些人文历史。

  卢珊:郜墩这个村名蛮特别的,怎么来的呢?有什么含义吗?

  王树军:郜墩村位于石门镇的西南部,东邻石门镇羔羊集镇,南邻石门镇安全村,西与洲泉镇接壤,北与东池村、崇安村交界。区域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928户,总人口3849人,直辖26个村民小组。郜墩这个地名是原羔羊乡的大墩村和郜村村合并而成的新村。说起那个郜墩村,原先的两个村各有各的名堂,大墩山到底是不是山?郜村村有没有姓郜的人家?这二个问题一直缠绕于我的心头,直到今年八月初,亲身步入郜墩这个古老的村落,才解开了我的不解之谜。

  卢珊:原来郜墩村是有大墩和郜村合并而成,村名是各取一字,那我听村里老人说,这大墩和郜村两个村名的由来都是蛮有故事的。

  王树军:郜墩这个地名是原羔羊乡的大墩村和郜村村合并而成的新村。说起那个郜墩村,原先的两个村各有各的名堂,特别是它们二村各有的一棵大树具有特殊意义,对两个村一了解,还真有点故事要讲。

  卢珊:那我们先来说说郜村,虽然叫郜村,却没有一个人姓郜的,是吗?

  王树军:古时的郜姓,出自姬姓。来源复杂,一说是周文王第十六子被封于郜邑,子孙就以此为氏。在我国历史上,郜姓来源北方,是大官后代,在北方有众多郜村,这里名曰郜村却没有姓郜的,这与江南水乡的村庄命名有点不协调。

  卢珊:这是有点想不通哦,那这郜村的村名是怎么来的呢?

  王树军:郜村村究竟因郜村庙而得名,还是郜村庙因郜村村而得名,真的难于表述,据说郜村庙是钟丁状元家的家庙,六十年代,郜村庙还有上马石和下马石。在江南农村,庙宇众多,但庙前有上下马石的却凤毛麟角,这样看来这座庙真的与钟丁有点儿关系,至少他真的来过。

  第二个版本是郜村庙并非庙,而是寺,正名郜村寺!也并非什么钟丁的家庙,相传乃灵隐寺第二代住持云游到处,看到此处风水独特(南、北水相会东流),而联合当地大户在此建寺,并种下三棵白果树(灵隐寺有记载),同时建的还有同福的福严寺,也种了三棵白果树。三寺(灵隐寺、郜村寺、福严寺)三足鼎立。依据福严寺寺史,那郜村庙是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五○三年),已有一千五百十五年历史了。

  卢珊:这么说来,郜村这个村名可能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了。那大墩这个村名呢?

  王树军:大墩村由大墩得名,也就是村民口中的大墩山。

  卢珊:真的有座大墩山吗?

  王树军:大墩庵建在面积约十亩多地的高大土墩上,当地村民称为大墩山。大墩庵庵堂坐北朝南在最北边,由好几级石梯而上,海拔有13米左右高,庵堂的墙外有棵枫树(俗称风凉树,也叫金元宝树),要有两个大人才能合抱。旧时大墩庵香火十分旺盛,庵前山门外二、三十米有池塘。

  当时的大墩山,相当于现在福严寺后的天中山,站在山顶,四处景色尽收眼底,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东边离大墩山三百米处有个村子叫朝东屋,一排十余间房屋都是坐西朝东。当地村民有句调侃的话叫做“朝东屋里拜年,回扭勿转”,意思就是在朝东屋里拜年时,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这大墩山有点象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园。

  卢珊:我听说,这大墩里曾出土过很多文物,是吗?

  王树军: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大墩山北边改土造田时有小部分文物出土,大墩山西侧前几年挖土时,出土了不少宝物,尸坑最深的达到二米多,出土的文物有玉簪、凡石、石斧等,还有头盆、脚盆(古时葬在故人头部、足部的陶器),足以佐证大墩山是块风水宝地。大墩山东有块金角地据说是古吴越的战场,解放后人们劳动时还发现这里有众多的石块和骨头,天暗没人敢去。

  卢珊:郜墩真是有着丰厚而古老的历史。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继续收听。我是卢珊

  今天我们节目的嘉宾——石门镇羔羊小学高级教师王树军先生正做客我们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聊聊石门郜墩村的历史文化,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王老师,刚才您和我们聊了郜墩村悠久的历史,那郜墩它的地理环境也是非常具有我们江南水乡特色的,水系发达,我听村里人说,整个郜墩村四周都被河道围绕着的,是吗?

  王树军:这里河道交错,水路密布,河道总长度约12.1公里。自西向东而流的河道有三条、南有长山河、北有西汤港、中有油车桥港,中间的浜浜兜兜特别多,许多村子以浜或桥命名,小桥流水人家,这边风景独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卢珊:郜墩还有一个在村名心目中很神圣的池塘,这池塘有什么不寻常吗?

  王树军:那是大墩山前的池塘。池塘有三亩多地大,犹如一股清泉,雨天不溢,干旱不涸。民国廿三年江南发生特大旱灾,方圆几十里,河底朝天,但不干涸,是村民的救命泉。

  卢珊:那河多,桥当然也就多了,郜墩的桥也是蛮多。

  王树军:老底子这里桥很多、许多小村落也是以桥命名的,比如油车桥、八字桥、店前桥等等,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古桥大多变成了水泥桥。

  卢珊:郜墩村还保存着几座古石桥,是吧?

  王树军:现成的石桥只有二座。在西屋组和青石小元头村杨会头交界处,桥名叫德善桥,建于民国九年。褚介角与青石交界的桥叫沙宁桥,桥边有一小庵郜村人叫沙宁桥庵,在走访当地村民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这里出过一个许姓大地主,他的祖居在石前浜,东七千,西七千,田地万四千,沙宁桥庵自然是他的家庵,现在好多小地名都与许家有关,七十年代改土时出土的石邦岩石头,脚中木头不计其数。然后时代变迁,物事人非,若大的郜墩村很少有许姓人家,因此一切财物尽是过眼云烟,值得当代人深思。

  卢珊:王老师,前面说到郜村和大墩村名的故事,其实,郜墩好些小村坊的名字听听都觉得也是蛮有故事和意思的。

  王树军:是的。郜墩村和我们这一带的村坊一样,好些村坊名字是很有意思的。像田横郎、徐步桥、西屋、戴机浜、八字桥、店前桥、石前浜、芝兰木桥等等。

  卢珊:这个叫田横郎的,为什么叫田横郎呢?

  王树军:田横郎在大墩山西北边百来米的地方,传说约200多年前,这个村坊只有4户人家,他们吧房子都建在了田头土岗上,土话说起来就叫田横头,田横郎。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田横郎还保存着清末的民房风格,一字排开的有18间房子,下雨天不用伞可以走邻居。东起第10间后有个环洞门,至第18间后是二间墙门(叫墙门里),然后是南北向的石板弄堂,往西还有二间老房子。现在保存的还有几间老屋,木料上有雕花,很有价值。村庄的前面是个大竹园,冬暖夏凉。文革时期,羔羊公社的大小现场会一般都在这里开。

  卢珊:徐步桥包含着什么故事呢?

  王树军:这个村里有一座桥,它是清朝光绪年间拆后重建,这新建的桥在原来桥的西面50米光景,因此,这新建桥就取名叫徐步桥,意思为徐徐东移的意思。

  卢珊:还蛮有文人气息的,这石前浜呢?

  王树军:这个村坊里有一浜兜,老底子的时候,浜兜的北面有一有钱人家,在浜兜边建造马鞍河埠,并在浜底铺彻石块,这个浜兜就被叫做石前浜,这个村坊也就以浜兜名来命名了。

  卢珊:那叫戴机浜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王树军:相传,清朝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曾经经过这个村坊,所以这个村坊就叫到君浜。解放后,音叫别了,变成了戴机浜了。要说明的是,戴机浜包含了浜底头、朝东屋、中节里、朱家里四个小村坊。

  卢珊:为什么叫芝兰木桥呢?好文雅的一个名字。

  王树军:老底子村里有一座木桥,是村里一姓沈的人家拆了自己家的猪栏后建造的,因此村

  就叫这座桥为猪栏木桥,后来,也许是觉得这个桥名不雅吧,改成了芝兰木桥,芝

  麻的“芝”,兰花的“兰”了,村坊也以桥命名了。

  卢珊:哎,王老师,你刚刚说到的店前桥,这个村坊老底子是个集市,是吗?

  王树军:是的。店前桥是原来郜村村的村委所在地。传说,清朝初年的时候,就有人在那里开店,并且为了方便行人,还在店前面的河上造了桥,所以称为店前桥,这地方也渐渐形成了集市,有茶馆,有肉铺、有杂货店、药店等商铺。

  卢珊:郜墩的村名真是故事多。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继续收听。我是卢珊。

  我们今天节目的嘉宾是石门镇羔羊小学高级教师王树军先生,现在正做客我们直播间,他要和大家一起聊聊石门郜墩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王老师,郜墩村是一个千年古村,其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孕育了许多人才。那说到人才,先要来说说状元钟鼎,虽然他不是郜墩人,但我听村里人说,状元钟鼎的外婆家就是在你们郜墩,是吗?

  王树军:是的。钟丁外婆家在褚介角。钟鼎,字梅城,他是洲泉镇小园头村的黄鹤村人,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进士,职兵部。清顺治间官太平(广西崇佐)知府,历陛广东按察使,十五年(1658)迁刑部右侍郎,十六年改左,十七年迁陕陇右道。死于上任的路上,但葬在黄鹤村。由于性情孤傲,被称“独脚官”。钟鼎擅长诗文,他写的有关檇李的诗入编《四库全书》檇李诗系。

  卢珊:钟鼎与外婆关系是非常好的。

  王树军:据说,钟鼎家的条件并不好,他从小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和外婆的感情应该是蛮好的。所以钟鼎中了壮元后在外婆家建旗杆屋,这些仅仅是传说,版本众多,不过钟丁的确给郜村寺捐过不少钱,庙埂上,六十年代还在的青石板就是他出钱铺的。这些足以证明钟鼎没有忘记外婆和外婆家。

  卢珊:郜墩村还出了一位名医,对吧?

  王树军:田横郎还出过一名深受村民拥戴的中医,叫薄奎方,他是名医夏莘夫的徒弟,村民告诉我,奎方先生能用中草药治愈儿童的脑膜炎,解放初还培养了许多赤脚医生,比如青石卫生院的朱克明、羔羊卫生院的赵明华、石门医院的孙明等医生,为建国初期的农村卫生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卢珊:这真是名师出高徒,薄奎方,他是师承名医夏莘夫,自己成为名医,同时,他有培养好些徒弟。那说到医病,我想到了郜墩曾有过一棵能治病的树。

  王树军:大墩山边的风凉树,有个传奇的故事,也成了当时羔羊人民的救命树。话说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这时吸血虫病横行,数以千计的乡里人,由于受吸血虫侵入,一个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后来医院发现风凉树叶是治疗吸血虫病的良药,在上级医院的统一安排下,有组织地集中患病村民,统一喝风凉树叶熬的汤,作为配合治疗血吸虫病的辅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奇迹终于发生了,吸血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被村民称为神树。

  卢珊:那说到树,我又想到了,郜墩还曾有千年银杏,是吧?

  王树军:老底子郜村庙前有棵合抱大银杏,方圆几十里能看到它的树冠。银杏树种于什么年代,村民也说不出其体数字,这里流传着二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说,银杏树估计是黄鹤村跷脚官同时期的产物,银杏树是钟丁状元亲手载种;还有一个版本是说,相传乃灵隐寺第二代住持云游到处,建郜村寺并种了三棵白果树,如果真的是他载种,那银杳可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了。可惜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崇德丝厂扩建,据说银杏木是上好的制轴材料,就被崇德丝厂征用了,就这样一棵千年大树轰然倒下,成了郜村人的一大遗憾。

  卢珊:这真的是蛮可惜的。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石门镇羔羊小学高级教师王树军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开设了“渐行渐远的老村落”专题,你可以收听;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可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和明天早晨7点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8月21日的《旅游桐乡》是我们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系列报道——我这四十年,请您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吴蓬先生这四十年的故事,欢迎你到时收听,也期待着你们参与我们节目,欢迎你继续锁定我们971。听众朋友,再见!

  王树军: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