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昨天,乌镇景区志愿者协会举行成立十周年庆典

银发志愿者,乌镇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2018年06月07日 09:01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陈亚萍 通讯员 黄彦婧

  出游在外,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带的水喝光了、手机的电耗尽了、相机的储存卡满了、遇上下雨天却没带雨伞、走累了却找不到一个歇脚的地方……在乌镇西栅景区,一旦你遇到上述情况,“志愿者之家”就是一个免费的“多功能补给站”。

  昨天,乌镇景区志愿者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在乌镇西栅景区举行。这支311人组成的银发志愿者队伍,成了乌镇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乌镇银发志愿者

  演绎最美“夕阳红”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曾在微博中称:“我不能说乌镇景区是全国最好景区,但我自信地宣称:乌镇景区的志愿者是全国景区最棒的。”

  2007年,随着西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内外问路、咨询的游客日益增多。乌镇老人冯培祥萌生了一个组织已退体的厂长、教师、医生等为游客服务的念头,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陈向宏。在陈向宏的肯定和支持下,2008年,乌镇景区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乌镇景区在通济桥东侧开设了“志愿者之家”,20位退休老人集聚一堂,为乌镇旅游增添一股清流。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老乌镇人”加入,当初的20多人变成了如今的300多人,他们中有退休教师、企业负责人,还有曾经的桐乡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012年,“志愿者之家”也有了“连锁店”,服务越来越完善,为游客提供手机充电、免费茶水、借雨伞、母婴室,捡到东西第一时间找到失主……

  今年74岁的吴阿荣已加入乌镇景区志愿者协会多年,他说,“协会让我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还让我们这些乌镇老人感受到了老有所为的价值。”

  在“志愿者之家”,每天不停有游客进来休憩,他们或是品尝一杯菊花茶,或是向老人打听一些乌镇的旧事。休憩之余,游客也会留下一些文字,如今已写满了厚厚100本,一页页翻看,笔触中透着点滴情谊。“在这里,心里有一些暖意,竟一时忘记了自己是客人”、“一切都太美好,热情的人们,古朴的小镇,竟清净如斯”……

  这100本留言本,身为协会会长的冯培祥视若“珍宝”。他说:“游客们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三治融合”有妙招

  传递城市文明正能量

  如今,志愿者协会还成立了多个小组,书法组在年节时为有需要的乌镇人、游客写春联,写作组负责记录乌镇的老记忆……

  每月28日协会召开组长会,各组长就一个月来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汇报,反映游客和志愿者的建议,经理事会归纳梳理后向景区管理公司反映。每个季度末30号召开全体志愿者参加的季度大会进行季度总结,表扬先进和好人好事,提出整改方向,使服务更趋完善。2015年,协会面向全体志愿者推出了“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还将积分量化考评与年终评比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全体志愿者的积极性……据了解,志愿者协会章程明确、服务规范、定期培训,入会由自己申请,经历层层审核后才能正式“入会”,“入会”时还得宣誓。对于乌镇这些老人而言,乌镇景区志愿者协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传播文明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乌镇景区志愿者协会的服务从“景区内”延伸到了“景区外”,成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有效探索。2018年的春节假期,在乌镇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协会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放弃休息,协助“乌镇管家”,帮游客指路、帮游客找回了遗失物品、帮走失群众找到了家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向世界展示乌镇风貌的窗口,服务不好就让好事变成了坏事,半点马虎不得。”冯培祥说。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