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永丰,早在唐朝就已经它名字了……

一一 桐乡市文化名人 郁震宏

嘉宾介绍

郁震宏,桐乡大麻人,一位七○后,曾任中华书局编辑,参与编辑《全元诗》、《章太炎国学演讲录》图书等数十种,出版有《陈傅良诗集校注》、《张履祥传》(与张天杰合作)等。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授《楚辞导读》课程。致力地方文献整理、研究多年,曾参与点校光绪《桐乡县志》、《前珠村纪略》等,为《洲泉镇志》、《余杭通志》特约撰稿。2016年为《杭州日报-西湖副刊》撰写专栏《一笔闲话》。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62_a10bb9e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63_805a5c6f.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61_319799e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60_951c297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59_76992e5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57_0de1da5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56_85c5cf2e.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58_d24a436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58_d24a436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3/097/00300309764_7c059690.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桐乡市文化名人郁震宏先生,他将和大家一起聊聊大麻镇永丰村,说说永丰的历史文化、传说掌故,如果你对桐乡历史文化,对我们桐乡的老村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你有好的建议想提供,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你也可以拔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郁震宏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郁老师,您好!

  郁震宏: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再次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感谢您对我们节目的支持。

  郁震宏:应该感谢《旅游之声》,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宣传家乡大麻的历史文化。

  卢珊:郁老师,您对大麻以及它下属村的历史文化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今天再次邀请您作客我们节目,是要请您和我们聊聊大麻永丰村的的历史文化,说说永丰村老底子的故事。

  郁震宏: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永丰村的故事。

  卢珊:永丰村是在大麻镇的哪个方位呢?

  郁震宏:永丰村位于大麻镇东北部,是大麻、崇福、洲泉三镇交界之地。东面与崇福镇利顺村交界,北面与洲泉镇金家浜村交界,南面与大麻镇光明村、崇福镇民利村隔运河相望,西面与大麻镇黎明村、吉字浜村相邻。

  卢珊:永丰村有作过村区域规划调整吗?是否一直是这样一个区域范围呢?

  郁震宏:是的,永丰村始终如一,没有区域调整。

  卢珊:那永丰村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一直是属大麻的吗?

  郁震宏:永丰村在区域上没有变化,但隶属关系却大有变动。我们知道,大麻一直以来属于德清县,而永丰村历代属于崇德县,因此,在大麻还没有划入崇德县(也就是后来的桐乡)之前,永丰与大麻各行其道,从没有隶属关系。永丰村,从公元938年崇德县设立以来,一直属于崇德县(清改石门县)南津乡一都,民国时期,永丰属于崇德县永秀乡。1950年,大麻划入崇德县,1958年到1961年大麻人民公社期间,永丰属于大麻公社,这是永丰村与大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时间很短暂。之后,永丰又属永秀乡,永秀乡与大麻乡并行。2001年,永丰村划入大麻镇,这是永丰与大麻的第二次亲密接触,一直至今。

  卢珊:我了解到,永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是吗?

  郁震宏:是的,永丰,是个古老的地名,古老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了,地方传说,永丰庙建造于唐朝,因为是传说,只能姑妄听之。但永丰这个地名,至少南宋时已经存在。宋元时期,崇德县南津乡下面管辖8个里,分别为孝义里、清化里、大义里、桂华里、嘉福里、长营里、进安里、永丰里。这八个地名,除了“永丰”一直奇迹般地沿用至今外,其他7个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因此,“永丰”这个地名的本身,已经称得上是桐乡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除此之外,像石东、姚家埭、朱家兜、霍雀桥等,也都是清代已有的老地名。

  卢珊:那为什么取名叫永丰呢?

  郁震宏:永丰是个好名字,寓意吉祥,因此,全国用“永丰”作为地名的,数量非常多。大麻永丰村是其中之一。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大麻镇的永丰村,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上,是元朝初年的《至元嘉禾志》,但没有说明这个地名的意思,这在地方志上,是常见的现象,因此,很多地名,我们现在不知道它的意思,但像永丰这样的名字,我们不妨用常规的意思来看。

  卢珊:我听村里老人说,原来村里有过一个大坟,是吗?

  郁震宏:是的,永丰村的古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蔡家祖坟,在龙图殿附近,永丰村有个小村坊,叫渡船头,就是蔡姓聚居地。还有一个是朱逢吉墓,崇德县历代地方志上都有记载。朱逢吉是桐乡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永丰村是他的最后归宿地,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朱逢吉。朱逢吉,字以贞,号芝山。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左右,担任河间府宁津县令,因为政绩突出,升为湖广按察使佥事(正五品),后来因事被谪戍,数年后又补陕西按察使佥事。建文二年(1400)三月的进士考试,朱逢吉是考试官之一,这一榜的状元胡广,后来成为明朝一代名臣,算是他的门生。明成祖永乐初年,朱逢吉担任大理寺左丞(正五品),并参与《太祖实录》的编撰。不久,又被明成祖授命,巡视苏州水利及京畿屯田事宜,期间写了《游石湖记》,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游记。不久退休归田,与贝琼结殳山诗社,优游山林,直到八十岁去世,著有《牧民心鉴》、《童子习》等。弘治年间,崇德县令赵希贤建了四君子祠,四君子,就是辅广、鲍恂、朱逢吉、沈贵。

  卢珊:那若要追溯永丰最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代,因为在永丰曾挖掘出了属良渚的遗址。

  郁震宏:是的,永丰村有个石东遗址,就在永丰东南部,南临运河,东至松老高桥,西至石东组西边姚家浜东岸;北至姚家浜原断头浜转弯,现东段已铺垫为小路的路基止。石东遗址面积较大,内涵丰富,地面采集有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陶片,遗址主体在南部村落下,保存完好。

  卢珊:永丰村实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卢珊:郁老师,听您刚才的介绍,就能感受到永丰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的,这点在它的河、它的桥上,也是有充分体现,比如,前面说到永丰是依运河而居,而这段运河又与我们桐乡其它段的运河又不一样,是吧?

  郁震宏:是的,京杭大运河到了崇福,分出两条,从崇福镇往西到永丰村然后一直往西到余杭塘栖的运河,很容易会被误认为是隋唐时期的古运河,因此,借这个机会,我们简单澄清一下。永丰村南的运河,不是隋唐古运河,崇福镇往南到海宁的长安,然而折西经许村、临平到杭州,这一段才是隋唐古运河,习惯叫上塘河。永丰村南的运河,习惯叫下塘河,是明朝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筑塘,习惯称为“塘河”。这段运河,河道本来就有,但成为塘河的历史,也不过500多年。因此,小塘河边的市镇,都不如上塘河边的悠久,举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古镇塘栖,非常有名,但它的繁荣,就是从明朝开始的。

  卢珊:那说到了这运河,我就想到了这段运河上著名的松老高桥。

  郁震宏:松老桥在永丰村东南,跨下塘河,老底子辰光,此桥在上市、大麻、永秀、芝村一带非常有名,说起“松老高桥”,可谓妇孺皆知。光绪《石门县志》记载,松老桥始建于宋朝(960—1276),究竟是北宋还是南宋,书上没有说清楚。传说有一位开摆渡船的老人,用五十年的积蓄,造了这座桥,桥造成后,他自己化作了一颗松树,因此,这座桥就被叫作“松老桥”。

  卢珊:那这个说得像神话故事一样了,就缺乏了历史的真是性。

  郁震宏:是的。我的感觉,按照宋朝人取名字的习惯,“松老”或许就是造桥人的名字。宋朝人的名字里,带个“老”字的,极为常见,比如周秀老、王逸老、徐商老之类,例子举不胜举,这就犹如现在人名字里带个“建”字,如建强、建中、建国、建新、建设之类,似乎每个村子都会有。明末清初的金堡,已经有这样的猜测。还有一个可能,宋朝嘉兴一带,桥名里带“老”字的,除了松老桥,还有吴老桥、庄老桥。感觉上,吴、庄应该都是造桥人的姓氏,因此,我又怀疑,“松老”最早或许叫“宋老”,宋是造桥人的姓,后来人用同音字代替,写作了“松老”,读音相近,这也未尝没有可能。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非常多见,比如永丰村的渡船桥,现在写成了“大财桥”。

  卢珊:这倒是极有可能的,但这桥究竟是谁建造的,至今还是个谜。我听老人说,原来这桥不仅仅是起通行,桥上还设有碉堡什么的,是吗?

  郁震宏:松老桥,从建成以后,尤其从明代开始,因为横跨运河,便成一个要津,明清两代,松老桥上就设有炮台、烟墩、烽火楼。一直到抗战期间,日伪军还在松老桥设置碉堡。抗战胜利以后,碉堡老化,有崩塌之虞,影响行旅,1946年8月,永秀乡乡长沈允文、上市乡乡长徐学权联名上呈崇德县政府,拆除了碉堡。从此以后,松老桥才始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桥。

  卢珊:那永丰不仅仅一座松老高桥有故事,村里还有两座古石桥也是很有故事的。

  郁震宏:是的,永丰村的古桥毕竟多,东永丰桥和西永丰桥名气最大,当地人习惯叫东染店桥、西染店桥,大概过去时候,这里开设过染店,光绪《石门县志》也已经写做染店桥。

  卢珊:听村里人说,永丰村运河塘上以前有一个有名的小集市。

  郁震宏:是的,永丰村运河塘上,还保存有两座古老,东面的叫孔雀桥,是连接石东浜和运河的锁钥,再往东就是松老高桥。孔雀桥东,过去有个集市。我们知道,老底子是水运的时代,这个集市临着运河,得地利之便,应该是很繁华的。时过境迁,这个集市现在已经消失了。当年的孔雀桥,是驿道上的一个点,人来人往,现在也已经没有人走了。

  卢珊:永丰还有一些桥名啊、小地名啊都多少蛮有意思的。

  郁震宏:是的,永丰村是水乡,桥多,有几座桥,名字很特别,除了刚才讲到的孔雀桥,还有霍雀桥,光绪《石门县志》已经有记载,究竟是什么出典,什么意思,不清楚。还有一座章安桥,解放以前,有好几个写法,有写做章恨桥的,或有写做章恒桥的,也有写做张安桥的,究竟哪个名字是历史的真相,谁也说不清楚了。

  卢珊:永丰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卢珊:郁老师,永丰村悠久的历史使得它大户人家、大家族很多,人才也是辈出,那说到永丰的大户人家,首先就要说到王氏家族,它的头号人物就是王琮,王琮在宋朝历史上可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

  郁震宏:是的,王琮,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永丰村人!现在永丰村的王姓,大概就是他的后代。王琮本是杭州城里人,城里人不做,搬来永丰做了“新居民”,这在南宋初年,大概算是一种时髦。放到现在,却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王琮,字伯玉,也作“宗玉”、“中玉”。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登进士第,做过代理礼部侍郎、两浙转运副使等职。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王琮被罢免两浙转运副使,原因是他的前任范冲刻印《资治通鉴》,还没完成,王琮接任,把《资治通鉴》的书板毁掉,并说:《资治通鉴》是邪书,司马光是奸臣!

  卢珊:毁掉《资治通鉴》书板实在是不应该,而王琮他自身的文学成就是蛮高的。

  郁震宏:是的,王琮著有《雅林小稿》,收在宋代人编的《江湖小集》里,这是大麻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诗集,数量虽少,却弥足珍贵。一部宋代文学史,“江湖诗派”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琮便是代表人物之一,这是永丰村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莫大荣誉。

  卢珊:据说,永丰原来有个龙图殿,与王琮有关,是吗?

  郁震宏:王琮的后半生,尽管屡起屡废,但他去世时的最后职务仍是龙图阁直学士。习惯上,也可以叫他“王龙图”。永丰村有个龙图殿,祭祀的是包公,因为包公也做过和王琮一样的官——龙图阁直学士。我的猜测,这个龙图殿,起初或许祭的是王龙图,后来才逐渐变成了包龙图。

  卢珊:那王家不仅父亲厉害,王琮的儿子也很厉害的。

  郁震宏:王琮的儿子王允功(1123—?),字元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大麻历史上,一共出过两对“父子进士”,最早的便是王琮、王允功父子,第二便是明朝时候崇益村的金氏。这样的科举盛事,乡镇一级是比较少见的。

  卢珊:“父子进士”的确是很不容易,很厉害的。那说了王氏家族后,就要说说蔡氏家族了,而说到蔡家就要引出它与大名鼎鼎的崇福劳家的事了。

  郁震宏:有关蔡家,永丰一带有个传说,特别有名,老一代人大多晓得。说来话长,这里长话短说。传说老底子辰光,永丰蔡家里有人开了“刺毛船”,撞了劳布政使儿子的官船,劳家势力大,此事非同小可,蔡家急忙与“新科状元”——德清蔡状元攀了同宗,蔡状元还送了一块匾给永丰蔡家,才始免祸。

  卢珊:那永丰蔡家和德清蔡状元家真的是同宗吗?这听来有点不可思议。

  郁震宏:传说,是中国乡土社会保存自身历史的主要方式。有关永丰蔡家的传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传说里的人物,其实都是真实的!劳布政使,就是劳永嘉,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他的家,就在永丰村的南面,现在崇福镇民利村的劳家墙门头。德清蔡状元,有两个,一个是康熙九年(1670)状元蔡启僔,一个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状元蔡升元,两人是叔侄关系。而蔡启僔的父亲蔡奕琛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也就是习称的“阁老”。传说里的蔡状元,不知道是蔡启僔还是蔡升元,总之,这个传说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在康熙前期。南宋时候,蔡襄的七世孙——蔡源,从福建迁到崇德县,他的儿子蔡舜卿,又从崇德县迁到德清县,他就是德清蔡家的始祖。到了明朝,蔡舜卿的六世孙蔡中依又从德清迁到崇德县桂华里,他的儿子蔡斗,考中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官至知州。由此可见,德清蔡与崇德蔡确是同根同源,否则,崇德蔡家不会跑去德清认宗亲,德清蔡家更不会稀里糊涂地认他们。因此,地方还有传说,永丰蔡家本来姓杨,因为得罪了劳布政使家,才改姓了蔡,再去认蔡状元为同宗。这样的说法,似乎很难让人信服。试想,状元都考得上的人,应该不会这么好骗吧?再说细一点,蔡中依从德清搬到崇德县桂华里,而崇德县在古代却有两个桂华里,一个在现在崇福镇五桂弄,一个是南津乡所管八个里之一。按照传说所反映的信息,蔡中依迁居的桂华里,应该就是现在永丰村蔡家渡船头,这一带正是古代南津乡范围,而蔡中依应该就是永丰蔡家的老祖宗,否则,便难以解释这个传说了。

  卢珊:蔡氏家族真是渊源深厚。当然,永丰的人物绝不仅仅只有王家和蔡家。

  郁震宏:是的,老底子时候,永丰村的沈家、陈家、汤家、叶家也都是乡绅人家,民国时候,染店桥的沈云生,做过永秀乡的副乡长。不过,比较出名的还是抗战时期,永秀乡出了“四大金刚”,其中有一个叫叶文浩,他就是永丰村地心里人。还有一个叫宋荣春,他虽是德清人,但从1937年开始,一直在永丰、大麻一带活动,一直到解放。这两个人,影响并不好,但在地方上,知名度非常高,我们今天讲一讲,主要是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事实,不杂道德评判。

  卢珊: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桐乡文化名人郁震宏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听众朋友,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渐行渐远的老村落”,可以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和明天早晨7点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欢迎你继续锁定我们971。好,听众朋友,再见!

  郁震宏: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