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运河石湾是我家

2017年11月15日 08:3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徐国强

  我从小就生活在大运河边,那就是运河到这里拐了个大弯的石门湾,又叫石湾。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歌词好像完全是特地为我写的,似乎是从我心底流淌出来的。

  那时候我家住在运河旁边的马家弄。记得读小学和初中时,炎炎夏日的傍晚,一伙相仿年纪的少年,吃过晚饭洗过澡,就穿上自制的木板拖鞋,沿着运河边的石板街道往南走,发出“啪嗒啪嗒”的富有节奏的清脆响声,似乎在向人们宣示:“我们是多么自豪!青春和希望属于我们!”我们潇洒地走向南高桥——一座横跨大运河的巨大石拱桥,一步一步迈上四米左右宽的石级,一共三十多级。当我们登上桥顶向下望的时候,还真有点寒毛凛凛,而望向桥的东西两面,则又觉得心旷神怡。自远而近,风帆排列,竹排木排逶迤,宛如一条条长龙,见头不见尾。那些高大的帆船渐渐靠近桥洞的时候,船夫就降下帆篷,放倒桅杆,过了桥再竖杆拉蓬,而纤夫则从桥洞边的纤道走过(我们曾经在桥洞下叫喊,回声特别响亮)。当我们向西远眺,朦胧中含山隐隐,让我们这些没见过山爬过山的人十分神往,并想象着清明时节游含山的拥挤情状和青年男女轧蚕花的民俗风情。不一会,大家坐在桥顶石栏边的长石条上海聊,谈论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是怎么雕刻出来的,这些长长的大石块、半圆形的石拱是怎么搬运和拼接起来的,糯米和明矾粘住石块怎么会永久不裂……我还常常仰望天空,观看北斗星、北极星和织女星的连线组成的天空时钟,估算是几点几分了。我们甚至还沿河走到两里路外的“南观音堂”玩耍,再慢慢折回。

  那时,在河埠头还可以清晰地看见无数的穿条鱼如梭游动,我们常常饶有兴致地垂钓河边。轮船开过,“潮水”涌向两岸,翻起黄色泥沙,不久又归于平静和清澈。每户人家都把运河的水挑回去,倒在缸里,放些明矾一搅,让杂质沉淀,然后烧饭烧开水,大运河是我们生命之源啊!

  后来,我家搬到了东市街“春风阁”,那更是枕着运河了。她与我只有一条石板马路的距离,一天到晚看到她。这时,运河运输已经更加繁忙了。夏天的下午三点多钟,浑身油汗的我们下河洗澡,许多人抱着木板在河中央学习游泳,熟习水性的小伙子则纵身一跃,跳进河里,劈波斩浪,追赶鸭群……运河充满了嬉戏打闹的声音。黄昏头,我搬出竹躺椅、春凳和木板,放在街路与河岸之间的空地上,让一家人乘凉。我忽然怀念起在马家弄乘风凉时杨叔叔给我们讲《聊斋》的情景,我们听得又害怕又有味,谁知,我在“春风阁”乘凉的时候,离我不远的东高桥上毛乐庐伯伯正在给大家说大书、讲“山海经”呢!

  “南高桥”和“东高桥”后来都两次改建为水泥拱桥和水泥公路桥,以便适应运河的两次拓宽和现代交通的需要,而且还新建了雄伟的石门大桥,让汽车畅通无阻,也给石湾运河增添了新姿,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时常沿运河向东,走向石门丝厂,到我老朋友那里去玩,只见运河虽阔,却变化不大。然而过了几年,当我到三里路外的大王渡我弟弟家做客,并特意去寻找运河风光时,我的眼前突然一亮:经过疏浚拓宽的河道水深浪阔,两边石头水泥浜岸修筑一新,牢固又整齐,而两岸树木繁茂葱茏,护卫着堤岸,美化着环境。巨大的机动铁皮船满载着沙石煤炭,来往不绝,绘就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大运河,她自古到今,不断地给两岸的千万亩稻田、桑林输送着乳汁,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赤子,她难道不正是我们的母亲河吗?这时,我想,我们的家乡已经到了发展运河文化的时候了,应该修通断了的塘路,种植更多的树木,修建起供游人休憩的“三里一短亭,五里一长亭”,恢复“宗扬将军”庙宇,竖立“乾隆南巡驻跸行宫”石碑,设立“天荒荡吴越古战场”指路地图……让人们游览,让后代缅怀,这是不太久远就能实现的梦想吧!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张莉莉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