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那些年,我曾住在夏家厅

2017年11月10日 13:5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吴冠梁

  夏家浜(可惜现在浜已填满)的大房子是桐乡现在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此房正是我外婆家。我9岁时,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课,我与弟弟吴冠楠在夏家浜附近朱小松先生处读书,有一年时间就住在夏家浜外婆家。那段时间对我而言是特别的,能常听外婆讲一些夏家浜的传说故事,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我听外婆说,桐乡是凤凰栖息的好地方,所以明朝宣德年间,一位教过太子书的夏师傅,告老以后来桐乡建造这幢房子。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曹十一将军向夏家购得此房。

  曹十一将军是曹家在桐乡的始祖。当时有百姓称之为将军府。此房第二进楼不高于前面的厅堂,在房子的第三进后面有许多马桩,是供曹家外来亲朋好友栓马用的。200多年来,曹家长子长孙一直生活在这房子里,我外公是第八代。我小时候还看到过剩余的七、八个马桩。

  我听外婆说,曹家原是北京皇城外南面约200里的曹家庄人。太祖公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进士,明朝灭亡后,在当地私塾教书。他的长子幼小习武,成年后考入清朝汉军八旗,驻防京城外围,中年时提升为驻防地将军,当他退伍还乡时已受有爵位。当时,长子可世袭。不过武官要降一级。因此他的大儿子袭了父亲爵位,在直隶某地成为将军。其小儿子,叫曹十一,不但与父亲同生肖,而且同月份生,所以幼小受父母钟爱,特别培养,后来曹十一也考入了汉军八旗,驻防外地,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提拔为驻防地将军,这样曹家出了三位将军。曹家与当时的社会习俗一样,祖屋只留长子居住,其他的儿子都要迁移出去,于是,曹十一向夏家购置了桐乡夏家浜的房产。他死后,其灵柩仍葬在直隶的祖坟地,后人在那里建有三将军墓园和三将军庙,起初桐乡的曹氏后裔也去北方上坟庙的。

  曹十一的后裔就在桐乡繁衍。主要以农、商为本业。按曹家古规,长子长孙可在老屋居住,其他子弟另购地建房安置。桐乡南门外三里左右的一个地方就聚居曹家的子弟。我外公的七弟就迁居在那里。平时较少来往,逢年过节或有北方本家客人来时,三里的人家就提供柴米蔬菜什么的。在皂林那边靠近白马塘的曹家坝地方有曹家坟地,我外公及其先辈都葬在那里,解放前夕我随大人去那里上过两次坟。

  我外婆曹门洪氏,很聪明能干,善画画和刺绣。在屠甸娘家陪两个弟弟读书,自己跟着私塾先生也念了书,15岁就帮父亲管账,算盘打得很精通,账也记得很清楚。她20岁时嫁到曹家。外公骑马去南门迎亲,迎亲船开到夏家浜石埠上岸。

  我外公是经商的,先后在汉口、上海等地做生意,外出时由他的远房堂弟曹荣舫跟随照顾生活。我们叫他们大外公、大外婆,他的两个儿子,我们叫永年娘舅、融融娘舅。他们在夏家浜老房子里暂住过一阵子。

  大概在清末民初年间,我外公的一个弟弟吃了一场冤枉官司,费了几年时间,花了许多银子,官司最后是赢了,然而弟弟却死了。外公受此打击,生了一场大病,身体垮了,曹家从此衰落。

  1917年,外公不得不把夏家浜前面的厅堂和两个厢房典给黄家三十年(中医师黄璞斋之父)。1934年外公去世,舅舅(曹振庸)到石门湾油车里当学徒。家庭里只靠外婆和妈妈(曹澜如)帮人做女红度日。我妈妈曹澜如31岁时才嫁给我父亲吴葆清。外婆不久也到吴家居住。1947年我母亲(曹澜如)、舅舅(曹振庸)得到亲朋的融资赎回了典出的房子。同年卖给蒋国光医师,在卖房契约上由我舅舅曹振庸签字画押。

  从此,曹家就默默无闻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潘霞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