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骑力,一个桐乡最南端被岁月锁住了的村落

一一 高桥街道骑力村党总支书记 许利仁

嘉宾介绍

许利仁,高桥骑力村人,一位七零后村,曾在企业工作多年,2002年到村里工作,2013年担任骑力村党总支书记,熟悉和了解家乡骑力村一带的历史文化。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47_c753076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48_a553217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50_c8d9d69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54_a0df8ec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55_ea00f3a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56_79571c3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57_5a573a5e.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58_146985b9.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46_8fbab0ec.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685/00300168559_f65f1aa1.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高桥街道骑力村党总支书记许利仁先生,他要和大家一起聊聊高桥骑力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骑力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许利仁书记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许书记,您好!

  许利仁: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许利仁:很高兴今天能通过971的平台,与大家交流,介绍介绍我们骑力村。

  卢珊:许书记,您是高桥骑力人,一直在骑力生活和工作,熟悉和了解骑力的人文历史文化,今天就请您来和我们聊聊骑力村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说说骑力村老底子的事。

  许利仁:好的。我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骑力人,一直在骑力村生活和工作,对骑力的一草一木都感情。我们骑力村在桐乡的最正南端,南与海宁市隔落塘河相望,北与湘庄村相邻,东与漕泾村接壤,最西面也是与海宁相连了,是海宁的周王庙博儒村。骑周公路穿越我们整个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辖区2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52户,总人口有2700多人。

  卢珊:哎,许书记,我翻阅我们《桐乡县志》,老底子并没有骑力村,那现在的骑力村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

  许利仁:是的,现在骑力村的行政区域范围,原来是两个村,就是骑联和力耘,2000年的时候由骑联和力耘两个村合并而成的。

  卢珊:是由原来的骑联和力耘两个村合并而成的,那这骑力村的历史沿革是否有些复杂呢?

  许利仁:骑力村的历史沿革是有些复杂的,清朝的时候,骑力一带属于募化乡。民国21年,属于崇德县骑塘乡,民国35年的时候,分属于梵山乡和留良管理区。1950年又归属于骑塘乡,1958年属于留良人民公社骑塘管理区,1961年又属于骑塘人民公社,1983年骑塘人民公社改为骑塘乡,骑力归属骑塘乡,2001年骑塘乡并入高桥镇,骑力村随之并入高桥镇,为高桥镇骑力村,2017年8月,也就是上个月,高桥镇改为高桥街道,骑力村也随之为高桥街道骑力村。

  卢珊:真是蛮复杂的。其实,骑力村的历史是非常悠久,它最早可追溯到良渚文化时期,是吧?

  许利仁:是的,我们骑力村有个大园里遗址,就是属于良渚文化时期的,是桐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护范围,东至元眼桥港;南至大园北组宅居;西和北分别以绕村小港为界。据文物专家说,当时出土了良渚文化大件的玉器,有玉琮、玉璧、玉镯等,遗址东北略有破坏,东南部保存完好,文化层厚,周围环境也完好保存,遗址现存面积较大。

  卢珊:这大园里遗址当时是怎么发现的呢?

  许利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概是1994年的时候,当地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的。当时是发生了盗挖,引起纠纷,公安介入了,收缴的文物比较多。

  卢珊:也就是说,6000多年,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在骑力一带生活了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我听说,你们骑力还有一个叫“大家坟”的古墓,是吗?

  许利仁:是的,这个“大家坟”就在我们村的木芽桥正西面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块古墓地,南北长约一百五十米,东西宽约二百米,占地约四、五十亩,大小坟墓一个接着一个,村里人把这块墓地叫做“大家坟”。可惜的是随着土地平整,大家坟现在已看不到了。

  卢珊:真是可惜了!那这个古墓的主人是谁?知道吗?

  许利仁:在这块墓地的靠西边,有一个特别高大的土墩,非同一般。周边乱石成堆,荆棘遍地,唯独面向西南的一侧地势平缓。听村里老人们说,这个特别高大的土墩就是古代的一个墓葬,但到底葬的是谁,说法不一。这个古墓的主人呢,有人说,疑似东汉时期的一个“诸侯王”,有人说墓主人可能是三国两晋时代的一位大臣,也有人说,墓中所葬的是唐朝的一位大臣。据说,墓前曾经还有一座牌楼,究竟是圣旨牌楼,还是一般石牌楼,已经无从考证了。这牌楼是被一场特大的蛟风吹倒的,把石柱吹到了西面的河浜里,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人到河里游泳曾摸到过很大很粗的大石条;而且直到五十年代初,这座古墓四周还有几根约30CM见方的石柱,每根石柱上都刻着“陈氏墓界”;古墓前有一块近一亩的地块,特别规则和平整,大家猜测是用来祭祀的。但种种蛛丝马迹表明,“大家坟”古墓遗迹不是空穴来风,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墓主人应该是一位不寻常的人物。

  卢珊:众说纷纭,但不管这古墓的墓主是谁,都在告诉人们,骑力历史的久远与灿烂。

  卢珊:许书记,刚才您和我们聊了骑力村悠久的历史,那骑力村的历史底蕴也可以说在它的一些自然村的村名上也得到了体现,非常有民俗风味,听听就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许利仁:的确,我们骑力的自然村的村名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果子园、大元里、打米谷、水灯村,等等,虽然有的已经无法考证出它的出处,但也留给了人想象的空间。有的背后有传说或故事的。比如说,打米谷的由来,是因为朱氏家族的内朱家在打米谷开了一个米行,米业比较兴盛,所以取名为打米谷。

  卢珊:骑力也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村,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小桥、流水、人家。我们去村里走走,觉得村里的浜浜兜兜很多。

  许利仁:是的,我们村四面都有河的,南面是前面说过的洛塘河,北面是木芽桥港,西面有戴星桥港,东面有里门桥港。村里还有许多小河小浜,如小桥浜、横沙港等等,我们骑力村大大小小总共有18条河道。

  卢珊:村里这么多的河,最有名的应该是骑力与海宁周王庙的界河——洛塘河了。

  许利仁:洛塘河历史悠久,至今已流淌千余年。洛塘河旧称“洛溪”,全长27.3公里,是通往京杭大运河的,东至海宁硖石。这条河大部分都在海宁境内,属桐乡的就我们骑力村这一段。据《海宁县志》载,在唐代,洛塘河已称“洛溪”。唐代柳浑的《唐敕赠荆州大都督雎阳太守许公(远)神道碑》中,已有“世居盐官洛溪里”之称。洛塘河沿岸,曾留不少名胜古迹。

  卢珊:说到洛塘河,我就想到白莲花漾,以及那个美丽的传说。

  许利仁:传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漾潭中突然生出了一朵莲花。这莲花特别大,浮在水面上,时隐时现,大家都觉得奇怪。有的人说它是仙花,因此谁也不敢去碰它;有的人说它是得道成仙的莲花宝座,哪个想成仙,只要坐到莲花上去,就能到南海成佛。有些老阿太就坐在木盆里,叫人把她送到漾潭中去,可是一近莲花,莲花就沉到漾里,随着一个漩涡,人就沉了下去,说是成仙去啦!这样,越传越神,每年总有好几个老阿太来坐莲花登仙。却说漾北面一个小村,有个秀才,他母亲也要想登仙。秀才答应先去看看再说。第二天,秀才来到大漾潭边上,果见潭当中有两个大花瓣,白里透红,形状确实像莲花,只是单独一朵,连叶片也没有。他正怀疑,只见一位老阿太下漾潭去登仙,正往下沉时,秀才看到老人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随即河里起了小漩涡,水也很浑浊。秀才想到自己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百年水底大蟒,能口吐白沫,状似莲花。”秀才心里就有数了,并想出一个计谋。这天,大漾潭边上又是人山人海,秀才对母亲说,要先祭祀一下。于是,叫人抬来一头猪还有其它物品,放在大木盆里,送到大漾潭中去。也是一个漩涡,木盆浮起,物品就都沉下去了。隔不多久,漾潭中却突然漩涡乱转,恶浪翻滚,只见一个怪物在浪涛中翻腾挣扎,吓得大家目瞪口呆。半个时辰之后,漾潭中浪涛渐渐平息,水面上便浮起一条水桶粗、几丈长的大蛇来。秀才为了让大家看个明白,叫人把死蛇拖上来,当场剖开蛇肚。蛇肚内除了刚吞下的一只肉猪和方才化开的生石灰外,还有不少发簪和钮扣。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朵莲花是大蛇的两爿嘴唇和舌头啊!那些“得道成仙”的人,都给大蛇当点心吃了!这大漾潭里当然再也没有什么莲花了,但人们却把这个漾潭叫做了“白莲花漾”。

  卢珊:那河多桥也必多,我想,骑力村也会有许多桥,是吧?

  许利仁:是的,我们骑力村桥也很多,有骑塘桥、朱家桥、木芽桥、坟桥、永宁桥、小桥等等,大概有二十多座桥分布在骑力的河道上。

  卢珊:这么多的桥中,名声最响的莫过于朱家桥了,而且这座骑塘桥是蛮有故事的。

  许利仁:这朱家桥是横跨在洛塘河上,一边是我们骑力村,跨过桥,就是海宁了。朱家桥始建于清代,抗战的时候,为了阻止日本人从海宁打过来,村里人就把桥拆毁了,抗战后建成木桥,解放后又建成石桥。朱家桥也算是我们这一带远近闻名的大桥,约有100米长,而如今石桥已只剩下石桥堍,供人凭吊了。

  卢珊:虽然如今朱家桥已经快消失了,但却被许多人纪念着。

  卢珊:许书记,刚才说到了骑塘桥,但当地人说起这个骑塘桥的时候,往往不仅仅是指一座桥,而是一个小集镇,而且这个小集市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桐乡历史上蛮有名气的,方圆几十里也是蛮有影响的,对吧?

  许利仁:是的,从民国起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特别是五十年代,刚刚解放的时候,骑塘桥是整个高桥地区,最为繁荣的一个小集镇。方圆几十里的人,包括海宁周王庙一带的,大家出早市的话,都到骑塘桥的。因为他们走过骑塘桥就到了小集镇,影响力是蛮大的。

  卢珊:那这骑塘桥集镇历史上与曾经的骑塘乡是什么关系呢?

  许利仁:从民国起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骑塘乡的乡政府就设在骑塘桥的,骑塘乡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后来骑塘乡政府迁移到星石桥,骑塘桥归属骑联村,2000年骑联和力耘合并成骑力村。

  卢珊:原来当年的骑塘乡因骑塘桥而得名。我听村里老人回忆说,鼎盛时期的骑塘桥集镇可以用“繁荣”两个字来形容的,

  许利仁:是的,当时骑塘桥集镇称得上的繁荣的。小集镇以骑塘桥为中心,街道主要沿河呈一字形。那时候大家都重视蚕桑,唯一的茧站就在骑塘桥这里,那时候,骑塘桥集镇有学校、有诊所、有百货店、有南货店、有打铁埔、有水果店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光是茶馆就有五六家呢。不仅仅是热闹一个早市,白天也很热闹,街道上熙熙攘攘,商店里门庭若市,十分热闹。

  卢珊:骑力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它虽然只是一个小村落,当年却不仅经济繁荣,而且人才辈出。

  许利仁:是的,我们骑力村出过不少人才。

  卢珊:骑力还曾出了好几位名中医,方圆百里闻名,是吗?

  许利仁:是的,其中有陈大中的妇科,陈大中医师是我们骑力村人,是就是名满江南的陈沂,即陈木扇第二十四代传人。陈氏擅长的是中医妇科,可追溯到后唐乾宁年间的陈仕良。公元895年,陈仕良奉昭修撰《圣惠方》,可惜已失传。仕良之后有名医陈天益、陈明遇、陈元忠等。至北宋,有陈沂。陈沂在北宋南渡时治好了王妃吴氏的病,从而得赐御前罗扇,可奉诏出入内宫。后授翰林院金紫良医。其子孙将其像刻于木扇之上,并刻“宋赐宫扇,陈氏女科,君惠不忘,刻木为记”十六字。后陈氏又有许多名医产生,如南宋陈静复、陈清隐等。至明朝嘉靖有陈谏(字直之)。明万历,陈谢迁居石门,有“石门陈氏妇科之第一人”之称,著有《女科秘要》。陈沂第二十三世孙陈韶舞,撰有《月经病证治》,名播江浙沪。陈大中医生当年就在骑塘桥行医,陈氏妇科的名声,上海、杭州等地都有人来求医。还有陈凤树医师的皮肤科,当年也很出名,很多人慕名来找他们就医,现在他儿子在高桥卫生院,也是皮肤科医生。

  卢珊:我听说,还有是一个朱氏家族也很厉害,对吧?

  许利仁:对的,老底子的时候,朱氏家族的长辈叫朱龙生,是大地主,有很多田地,很富有。现在他们家族后代大多数都学有成就,非常出色,都在在北京、上海等地,留在村里的只有他女儿一支。

  卢珊:相信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会使骑力村会越来越光彩夺目的。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

  进我们直播间的高桥街道骑力村党总支书记许利顺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

  如果你想再听这次节目,你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号TXFM971,点击直播收听,再点击《旅游桐乡》就可以了;或点击我们的网站,www.fm971.com.cn,我们开设了“渐行渐远的老村落”专题,你可以收听和收看;我们也在桐乡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可收听收看;同时,今天下午6点05分和明天早晨7点35分将重播这次节目的实况录音;听众朋友,再见!

  许利仁: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