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风景

返回首页

当好主角,唱好发展经济这台大戏(上)

一一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22/00300122209_ee25361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22/00300122207_9a5b02aa.jpg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卢珊。

  当前的桐乡,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要做“标杆”,嘉兴要做“标尖”,作为桐乡来说,能不能走在前列,这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桐乡该怎么办?桐乡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一定要拿出“弄潮儿”的勇气和智慧,劈波斩浪、奋勇前进,用更强的实力、更高的水平、更科学的统筹,奋力书写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桐乡篇章。而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城市才有人气、民生才有保障、稳定才有基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于是,全市各镇、街道也纷纷积极行动起来了,从镇、街道领导,到企业老总,乃至一线员工,都加入到“抓实体经济,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大合唱之中,大家以实干至上、行动至上,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抓铁有痕的韧劲、务实有效的举措,各张优势,各显神通,切切实实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为此,我们971桐乡旅游之声,推出了大型系列经济专题报道——这边风景独好,整个系列报道将分十二组,全景式地展现全市各地狠实体经济,打造先进制造基地的景况。

  今天请听这组大型系列专题报道的第一组——梧桐篇的第三篇:

  当好主角,唱好发展经济这台大戏(上)

  这几天,在位于梧桐街道工业园区的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仓库里,50台电脑横机,排列整齐,正整装待发,它们将要奔赴孟加拉国,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国内订货单已安排到5月份了。

  公司生产的电脑横机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已经拓展到国外市场,车间里是一片忙碌,公司董事长王靖敏看着这一切心里喜滋滋的,也让他感慨不已。

  王靖敏是温州人,他14岁就跟着父亲开始接触横机生产,因着当地市场不景气,他就来到了我们桐乡闯天下。

  【出录音】我是温州人,2000年过来的,原来我们那边也有个羊毛衫基地的,我们就跑出来了。

  王靖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虽十多年过去了,仍历历在目。

  【出录音】以前是手拉机器的,我做的也是手拉横机,从小就做起的。在桐乡租了房子,在这里生产手摇横机。2008年,在梧桐买了地,2009年开始做电脑横机,那个时候人只有十几、二十来个人,发展到现在,有两个公司,300多号人。所有单系统我们量是国内最大的一家,去年我们两个公司生产了30000多台,前年也有19000台左右。

  采访中,我们问,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快速成长,从十几个人到三百多人,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所有单系统量国内最大,靠的是什么呢?用王靖敏的话来说,就是靠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

  【出录音】这个机器有些改革都是我们自己改的。(你做了哪些改进呢?)原来这个机器是不成熟的,这个单系统,在我们中国都接受不了的,都是撞针。前面他们自创的,做了五、六年都没有改好。我们从2010年年底到2011年,改了一年,卖出去,所有的客户影响很好,牌子就打响了。原来是电磁铁,我们改成电机,我们就用拖轮,拖轮就没有声音了,电磁铁就“噼啪、噼啪”声音很响;还有针脚加长了,原来没有加长,挂在底板里面,经常撞针,这个改好客户就很信任你。去年产值就达到3个多亿了。今年还要增长,现在我们每天生产120多台,订货订到5月12号了。

  王靖敏从14岁开始就与横机打交道,从手拉横机到电脑横机,他对其每个零部件都了如指掌,每次技改他都亲自操刀,从提出设计构想到创新改造,说到这些,王靖敏是如数家珍。

  【出录音】我们有些创新都是自己改的,我从小就学这个,也是这个专家嘛,去年我们就把双系统开发好,现有的外面的都是电磁铁,我们改成电机,这个都是我们自创的。我的是半个机头直接回转,他们是一个机头出去再回来。好像我要到濮院羊毛衫市场的话,我到濮院的客运中心就可以调头了。他要到羊毛衫市场再调头,24小时,速度开一样,电费也一样,我的24小时比人家会快两件衣服。

  王靖敏非常自豪,已获得了十多项发明和八十多项专利。

  【出录音】专利我有八十来项,发明专利有十来项。象这个单系统2011年开发好,现在国内所有的人都是做我们这一款,底版都是仿我们的。

  为此,2018年,王靖敏要带领公司更上一层楼。

  【出录音】我们后面要牵块地,明年2018年我们产量还要拉起来。

  徐国红

  也许你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也就更谈不上认识了。但是,文质彬彬、儒雅书卷气十足的他,在我国新能源智能控制系统的圈内可是大名鼎鼎噢。他走的也是和王靖敏一样的创新之路。

  徐国红是坐落在梧桐工业园区里的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新能源智能控制系统的股份制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太阳能控制系统生成企业。现有员工400余人,公司面积30000平方米,年产能300万套;自2000年规模化量产至今,年产销量稳居同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阳能仪表行业领航者。

  人到中年的徐国红,原来大学毕业就一直科研所研究新能源,2008年他来到了桐乡创业的——创办了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国红把公司取名为“无限”,以示他对能源领域里商机无限的一种期许和信心。

  2008年,对徐国红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这一年,国家发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认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地位,把太阳能也划入可再生能源中,当时国家对这个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大,而到了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被列入家电下乡目录中。也就是说,这类产品的适用范围也从原来的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一直延伸到乡镇甚至农村,市场前景十分宽广!这让徐国红兴奋不已,觉得这也印证了当初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前景无限。

  于是,徐国红当年决定捋起袖子大干,他新建规划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的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从而使年产能可以达到300万套。

  与此同时,徐国红从一开始就走自主创新之路,徐国红发挥自己是一直在研究太阳能控制系统生成的强项,搞自主研发,通过太阳能转换利用产生热能,主要生产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和集热工程的控制系统。通俗的说,产品就是可以控制太阳能热水器自动上水,温度不够时可以自动加热等等。至今公司已拥有原创技术、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58项,获得行业内众多殊荣。创新也使徐国红初尝甜头,投产后第三年就实现了破亿,2012年,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这标志着企业发展上了新台阶。

  然而,前进的道路上是不会一直鲜花盛开的。2013年,徐国红他们就遭遇了寒冬,按照往常,产品销售旺季总会固定出现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但是2013年的旺季却没有如期到来。

  怎么办呢?徐国红个众多的优秀企业家一样,有着自己专注和执着的信念。他觉得,虽然企业面临着一些困难,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期”,如果中途忍不住放弃了,那就前功尽弃了。

  【出录音】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徐国红

  创新需要有一颗执着的心,因为创新当中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创新不会是随随便便就会成功的,要创新,就要卯着一股劲,然后,不达目的、不完成任务,不罢休,这样的心态,坚持去做,那才有可能成功。

  徐国红认真思考着,当政策的红利逐渐淡去,企业该何去何从?他发现,前些年,在政策的刺激下,很多企业享受快速发展带来的“快感”,忽略了对内功的修炼。面对诱人的利润,没有及时花代价、花力气去研发新产品,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没有有效解决客户在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使得这个新兴的市场缺少了来自内核的吸引力,这是要克服的。徐国红坚持企业的发展必须仍然继续走创新之路。

  【出录音】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徐国红

  山寨也好模仿也好,大部分企业可能出于它自身的实力,跟短期的眼光,可能他觉得这种方式更适合他的当下,那这首一钟低成本的发展方式,很多企业可能继续在这么做,他奉行的是一种拿来主义思想。对一个创新型企业来说,如果一味地靠这种拿来主义的话,你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那相对来说,目前产品同质化,但是市场又是个性化,差异化很大的市场需求情况下,你一味地通过模仿的话,你很难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经历过寒冬的花儿总会更鲜艳的,现在徐国红的目标是要把企业打造成一个未来的公众企业,就是要准备上市。他正享受着创新带来的快乐。

  【出录音】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徐国红

  我觉得,你做企业,是看你做眼前,还是做长远的,如果你是做长远的话,我觉得你一定要腾出足够的时间,腾出足够的精力,还有足够的勇气和眼光,投入创新。所以我觉得,创新是值得的,虽然创新过程当中比较苦、比较累,但是它给企业带来一个很好发展的前途。当创新成功换来对社会和企业一个效益时,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如果说,王靖敏、徐国红的创业宝典是眼睛向内,走创新之路;那么,桐乡市汇才红木家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潘福初则是向外拓展,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之路。

  每个来到“汇才红木”,与其说是进了厂区,倒不如说是一处穿越了的精致苏式园林。

  砖雕的“沁檀园”门头,仿佛一道任意门,里头是泛着古典味道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长廊环绕,在园中走走停停,不论是供饮茶小憩的船舫小楼,还是供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的青砖小屋,都让人流连忘返;外头是透着工业气息的机器声。而一跨进就建在这片“苏式园林里”的“苏作红木博物馆”,更是令人目不暇接,G20峰会同款沙发安详地站在一楼的显眼位置,馆里都是那具有中国明清风格的古典特色红木家具,到了汇才,真的是让人喜欢得挪不开眼、挪不动脚了。

  这是“汇才红木”向外拓展,发展工业旅游,从而更好地发展企业的带来的。

  已经与红木结缘25年的公司董事长潘福初,对红木文化有着极深的感情。他从18岁开始就学习做木工,后来又偶遇了雕刻大师金卢新并跟着他学习雕花手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次,师傅带他一起去木雕之乡东阳的木雕厂参观,那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艺品一下子就把他给吸引了。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好真功夫,练出真本领,做出和他们一样甚至超越他们的精致作品。慢慢地他成为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木匠,他不再满足于一个给人做做家具了,1992年7月,创办家具厂,正式开始创业之路。

  随着自己对中国家具历史演变、尤其是明清家具历史地位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潘福初觉得红木作为名贵珍稀木材,所制作出来的红木家具不应该只有使用价值,而更应该发挥其观赏和收藏价值,于是公司将生产重点放在了仿明清苏作红木家具的研制开发上,公司承袭传统的苏作明清红木家具风格,多采用黄花梨、紫檀木、红酸枝、黑檀等名贵木材,把每件家具打造成集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的艺术精品,近年来,汇才红木屡次走进国内外的重要展会和会议,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的工匠精神。比如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G20杭州峰会、世界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3年北京园博会等世界重要展会和会议上,都可以看到出自汇才红木的产品。去年,还曾作为唯一一家红木家具制造企业参加“第八届金砖国家工商峰会”。如今汇才红木已经成长为江浙一带红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在传统与创新之中潘福初发现了新的商机,自2013年以来,有着25年发展历史的“汇才”,不再只是埋头精雕细琢家具,而是把目光转向文化传承与工业旅游上,创建“苏作红木博物馆”,后又筹建了公司的博览园。博览园分成博物馆和沁檀园两部分,博物馆展示红木文化历史和起源,以及苏作红木家具制作工艺与流程、荣誉与传承等,沁檀园内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曲径、船舫长廊,两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2014年,被中国红木委授予“中国苏作红木文化博览园”。如今,博览园还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了解红木家具的历史起源,还能到车间里亲眼看到自己心仪的产品被制作出来,同时还能满足游玩的需求。去年共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

  而旅游对企业的反哺,亦是显而易见的。尽管红木家具的行情不乐观,但“汇才”的订单有增无减,销量不断攀升。“汇才”2016年销售量与2015年相比提升了20%。其中工业旅游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去年年底下的订单,排到今年6月都做不完了。

  听众朋友,这三位企业家只是梧桐街道众多企业家中的代表,他们当好主角,共同唱好梧桐发展经济这台大戏。而讲完了企业家们在梧桐街道的创业的故事,我们节目结束的时间也要到了,感谢您的收听。欢迎你明天继续锁定我们971,我们继续一起来关注梧桐街道如何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明天请听我们大型系列经济专题报道——“风景这边独好”的梧桐篇之四:当好主角,唱好发展经济这台大戏(下)

  好,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