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风景

返回首页

用心做,持守好工匠精神

一一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19/00300121921_455ae710.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219/00300121918_6c0722c0.jpg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卢珊。

  当前的桐乡,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要做“标杆”,嘉兴要做“标尖”,作为桐乡来说,能不能走在前列,这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桐乡该怎么办?桐乡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一定要拿出“弄潮儿”的勇气和智慧,劈波斩浪、奋勇前进,用更强的实力、更高的水平、更科学的统筹,奋力书写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桐乡篇章。而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城市才有人气、民生才有保障、稳定才有基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于是,全市各镇、街道也纷纷积极行动起来了,从镇、街道领导,到企业老总,乃至一线员工,都加入到“抓实体经济,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大合唱之中,大家以实干至上、行动至上,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抓铁有痕的韧劲、务实有效的举措,各张优势,各显神通,切切实实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为此,我们971桐乡旅游之声,推出了大型系列经济专题报道——这边风景独好,整个系列报道将分十二组,全景式地展现全市各地狠抓实体经济,打造先进制造基地的景况。

  今天请听系列报道的第三组——洲泉篇的第四篇:

  用心做,持守好工匠精神

  再次见到胡晓丽,发现她依然那么苗条。她笑着说,这得益于她的工作。

  的确,轰鸣的机器声、常年35℃的高温环境、枯燥而且还重复、单调的工作流程、每天要在20多米长的机台前来回走动数百次,而且工作时只能站不能坐,估计想胖也难。很多本地姑娘都吃不了这个苦,干些日子就不干了,而胡晓丽在这样的岗位上整整坚守了22个年头。可以说,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留在桐昆生产车间,她也以毅然决然的信念,抒写了人生一段最平凡的真实感动。

  1995年7月,胡晓丽18岁那年,跨进了桐昆集团的大门,成了平牵车间一名普通女工,在VC443牵伸机上开始了她平凡的牵伸工生涯。22年来,她始终以“做最好的自己”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平牵车间是一个传统车间,主要是把纤维丝拉成客户需要的规格,一有疏忽就会造成大量废丝,因此,要求工人工作熟练,而且要时刻保持专注,可不是件容易活。她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刚进厂不久,公司内部举行过一次技能比赛,胡晓丽也报了名。比赛的结果,她不仅没拿着奖,还让一名同事给嘲笑了。倔强、不服输的她就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今后比赛不仅要拿奖,还要争第一。

  桐昆集团女工胡晓丽

  【出录音】刚进厂的时候,我就是一个想法,怎么想能够把自己的技术提升上去,不仅仅在师傅岗位上学,还利用一切机会向老工人们学。

  胡晓丽虚心向人求教,化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去练习。虽然每天的工作重复而又单调,但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胡晓丽并没有厌烦,而是保持高度的热情去看去学,她跟着师傅学刮回丝、倒毛丝、落丝等基本技能,每天连续8小时,左手拇指和食指都被纤维丝割破了,她就用胶带裹一下,一声不吭继续练,还常常半夜从梦中醒来,练习起操作。同时,进厂不到一个月时间,她就卷起铺盖吃住在厂里,虽然她的家距离工厂骑自行车只有15分钟。胡晓丽说,“把这15分钟路程分配到工作上,这样,一天就可以多学30分钟。”以后只要轮到她当班,她每天总是提前15分钟到岗,推迟15分钟下班。春秋更替、寒来暑往,这一坚持,就是22个年头。就这样,凭借超常的毅力,胡晓丽成功了。当她第二次参加公司每季度的操作技能比赛,独立上机不到一个月的新工人胡晓丽获得了二级手的好成绩,创下了桐昆的历史之最,这让人刮目相看。得了第一名,她成了新人里技能最好的一个。对大家还没掌握的技能,她总是抢先掌握;对大家都掌握的技能,她就想方设法在操作速度上求快。胡晓丽很快成长为公司一名掌握平牵技能最娴熟、操作速度最快的优秀员工。不仅之后的技能比赛频获大奖,而且在桐乡市历届劳动技能操作比赛中,胡晓丽都稳居第一。

  然而,胡晓丽并不因此而满足。她在工作中发现,原丝拉丝,重新上头这道工序的速度关系整个车间的工作效率,牵伸上头速度越快,产生的废丝越少,爱琢磨、喜欢专研的她,研究起了怎样有新突破。

  桐昆集团女工胡晓丽

  【出录音】我在想,我一定要把这个速度加上去,因为我们速度越快的话,废丝量就消耗越少。

  在同等条件、相同时间内,胡晓丽能生产出比别人多得多的产品。当年的车间主任,现任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邦二期项目指挥部成员李玉潮,曾算过一笔账,由于胡晓丽提供了挂丝牵伸的速度,仅这一项,每年胡晓丽比企业其他职工多创造利润13651.2元,这个数据只是仅仅考虑到操作速度,还未考虑产品的制成率与等品率等其他因素。在她的带动下,整个班的生头操作水平提高11秒,漫卷率提高15.1%,等品率提高1.8%,废丝率降低0.15%,产品质量达到零投诉。事实上,由于她技术好,产品制成率、等品率也相对比别人高,所以创造的效益其实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如果仅看胡晓丽苗条、秀丽,甚至有一些些纤弱的外表,那你肯定怎么也不会想到“拼命三郎”这个词的。但是,厂里熟悉她的人,都会由衷地告诉你,她还真的称得上是“拼命三郎”,工作起来可拼了。

  2000年怀孕那会儿,还是做三班倒的活,一天站8小时。她有一次上晚班,发高烧到38度多,工友看她脸烧得红苹果一样、眼神都快没亮光了,马上送她去诊所打针。她可好,打完又坚持回来上班。这不是“拼命三郎”,是什么?!

  而2004年,胡晓丽凭借出色的表现,担任了生产班长,成130多名工人的“小头头”后。她就更加刻苦努力、更加兢兢业业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和影响其他员工,整个班组,乃至整个车间的人工作热情都高涨起来,学技术的氛围也浓烈起来,在班组、车间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胡晓丽徒弟郁红

  【出录音】刚进来的时候,我跟着师傅胡晓丽,她先教我机器上的各种零部件,教我熟悉,这些应该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桐昆平牵车间女工蒋云仙

  【出录音】胡晓丽不管是在早晚例会上,还是平时操作中,经常和我们交流技术,她的上头速度比较快,她发现速度快了,废丝就少了。就和我们说,大家在操作中尽量提高速度,现在我们车间的废丝比以前大大降低了。

  桐昆平牵车间女工李爱娟

  【出录音】我们车间学技术的积极性很高,有什么技术心得一起交流。大家工作积极性也很高的,工作抢着干。

  当年的车间主任,现任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邦二期项目指挥部成员李玉潮

  【出录音】她既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位技术精湛的操作能手,通过传、帮、带,她把自己的技术和管理办法,毫无保留地传给其他班组,使三个班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胡晓丽还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大胆提出改进管理和技术革新,为企业提高效益献计献策。比如,她提出对POY牵有光平牵工艺进行了调整,优化后的前纺日产量增12.8%、牵伸产量增加13.3%,每月累计降低生产成本3.397万元。她还提出调整圈生丝卷重,从而每年为企业增效百万元。

  桐昆集团园区厂区总经理余洋

  【出录音】在节能降耗方面,她提出了对部分圈生丝卷重从5公斤调整到6公斤,通过这样一个调整,能够降低废品的产出,和包装成本的降低,使每吨产品降耗达30元,每年为企业增效百万元。

  胡晓丽以自身过硬的技术操作素质,赢得了公司上上下下一致好评,也使她赢得了许多的荣誉,她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还是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嘉兴市“三八”红旗手等等。对此,胡晓丽心怀感激,也激励她做得更好。

  桐昆集团女工胡晓丽

  【出录音】我们平常的工作别人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甚至是机械化的工作,但是做起来并不是很轻松的,对我来说,我十分珍惜公司给我这一证明自己社会价值的机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在双箭橡胶集团同样有一位胡晓丽式的工匠精神的持守者,他的名字就叫韩会平。

  在特种带车间里见到韩会平韩师傅时,足有1米8个的他正和工友们一起,趴在地上,认真地对两条橡胶输送带进行接头。见到我们就腼腆憨厚地朝我们笑笑,边说,等等噢,边一刻不停手中的活,继续认真地干着。

  韩会平是1995年来到双箭橡胶股份的,进厂已有20多年了,最初,他被分在炼胶车间,从事配料工作,因着业务能力表现突出,2004年他被升调到了现在的车间——特种带车间,从事输送带接头工作,这一干,就是13年。

  业内人都知道,由于橡胶输送带的行业特殊性,接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接头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条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和能否平稳顺畅地运行。韩会平接到公司调令,他把这看成这是公司对他的信任,叫他挑重担。虽然他还不会,但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来到特种带车间,他就象刚进公司时一样,从头开始学。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内外业务培训和技能学习;另一方面,他利用休息时间,向身边的车间里的老师傅们学,虚心求教,并不断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地反复摸索实践中,韩会平脱颖而出,成了接头组的业务标兵,多次代表公司外派到客户单位、工程项目现场进行接头指导,2015年,韩会平在公司组织的全厂职工技能大赛中荣获“输送带接头项目”一等奖。

  对对我们的话筒,这位工作时非常干练的大男人却是非常不善言词,我们就和他随意聊了起来。

  【出录音】记:韩师傅,你干这个工作几年了?

  韩:十几年了。

  记:你一进长就干这活的吗?

  韩:不是。

  记:原来是做什么的?

  韩:原来是做炼胶的。

  记:什么时候做这个的呢?

  韩:做了大概13年多了。

  记:你给我们描述一下,这个工作主要是做什么?

  韩:主要是输送带接头。

  记:输送带接头有什么难的地方吗?

  韩:难的就是刀工,就是剥皮不要剥破,另外,搭接还有直线。

  记:那刚开始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有什么难的吗?

  韩:难的就是剥皮容易剥破。

  记:你一天这样接的话要接多少呢?

  韩:要接7条带子,剥14个头。

  韩会平精湛的技术也得到了工友们由衷的赞叹。

  【出录音】韩师傅技术是很好的,挺好的,他工作很优秀。

  在双箭,不仅仅是一线工人有着工匠精神,沈会民虽然是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胶管胶带分会专家,但他却依然持守工匠精神。可以说,双箭已形成了良好的弘扬工匠精神的制度和氛围。

  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郎洪峰

  【出录音】鼓励员工在本岗位上精益求精,我们已经举办了4届岗位技能操作比武大赛,已经办了4年了,而且这个是我们是单独放开发奖的。这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个是我们提倡工匠精神,要找到一批比较优秀、比较好的人,得奖的人我们是直接升职称的;另外呢,我们通过这样岗位操作比武,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环节,一个人在操作,边上的人在看。通过这个进一步弘扬了工匠精神。

  如果你去双箭,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一身蓝色的工作服,穿梭在车间、实验室之中,时不时与技术工人交流,与实验室的同事探讨新工艺,他就是沈会民

  自1986年进厂以来,沈会民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技术能力和领导才能分别担任过销售员、副厂长、副总经理,不仅带领着双箭团队解决公司疑难和实际问题,还对整个橡胶行业做出了贡献。2012年,公司导入F研课题攻关。沈会民亲力亲为,指导并参与公司F研课题40多项。值得一提的是,这40余项的F研课题中,不仅有来自中高层的技改项目,还有来自基层操作员工的课题项目。在他的带领下,2个F研项目在全国石油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评选中荣获二等奖,4个F研项目荣获三等奖。凭借多年的橡胶工艺经验,沈会民还带领着公司的技术团队攻坚克难,不断研发新产品。近三年,沈会民担任组长指导并参与的新产品研发项目一共有11项,其中5项为省级新产品,2项为市级新产品。沈会民还带领团队做好新产品研发。共获得专利8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2013年-2015年获得33项专利,申报的专利数以每年10项以上的速度增长。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本身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橡协胶管胶带分会理事会理事长单位,输送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身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胶管胶带分会专家,沈会民除了在企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之外,更应在行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橡胶行业领头羊的作用。截止目前,沈会民带来团队共制定标准28项,其中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26项,“浙江制造标准”1项,参与起草行业标准1项。

  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郎洪峰

  【出录音】我们总经理他已经起草32项的国家标准,今年还有2项的国际标准。我们总经理并不是专科出身的,逐步逐步成长,现在已成为全国专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也是技术上精益求精。

  沈会民也因此获得了第一届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胶管胶带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胶管胶带行业优秀企业家、全国胶管胶带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殊荣。

  在洲泉,许多企业里都活跃着工匠精神的持守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有了他们,洲泉的工业经济,洲泉的实体经济,才会这样“这边风景独好”,洲泉才会再展“工业重镇”的雄风。

  听众朋友,讲完了这一个个工匠故事,我们节目结束的时间也要到了,我们大型系列经济专题报道——“这边风景独好”的第三组洲泉篇到今天全部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欢迎你明天继续锁定我们971。

  好,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