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分水墩,老底子的乌镇八景……

一一 乌镇镇分水墩村村官 周洁

嘉宾介绍

周洁,土生土长的乌镇人,大学毕业后,经公开招聘后成为一名分水墩村的村官。现任分水墩村党支部委员、分管村宣传、民政残联、社保等工作。文静秀气的她,平时爱好传统文化,喜欢探究地方文史,和收集民间传说,对分水墩村一带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48_77a1492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46_7801a1f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49_b048f2e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52_ef1a3741.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54_66ca7cdb.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55_a3c65b6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56_5827558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57_855872ea.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47_a54fb4dd.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03/001/130/00300113058_8abf5c79.jpg

  卢珊:挖掘村落的历史找寻古老的记忆。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乌镇镇分水墩村村官周洁女士,她要和我们说说分水墩村的人文历史,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分水墩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周洁女士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小周,您好!

  周洁:主持人您好,听众朋友们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和我们说说你们分水墩村。

  周洁:好的,那我就先来简单介绍下我们分水墩村吧,我们分水墩位于桐乡市北部,乌镇镇区东北部,与乌镇旅游景区相邻,东临双塔村,南与东苑社区相邻,西靠银杏社区,北面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江苏省相邻。姚震线将与分水墩村穿越,交通便捷。全村区域面积5.3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1085户、4000多人。

  卢珊:小周,我听你刚才的介绍,觉得现在的分水墩村比原来的分水墩村的范围大了许多,那你们现在的分水墩村是不是在2000年全市行政村区域规划调整时,由几个村合并而成的呢?

  周洁:是的,我们分水墩是在2000年由原南高田村、分水墩村、民丰三村合并而成。

  卢珊:现在的分水墩村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难怪比原来的范围要大许多。小周,我听到名称特别的村名,总喜欢问这村名的由来,今天我又要问了,为什么叫分水墩呢?

  周洁:按字面的意思,“墩”,就是土丘的意思。在我们村北面,也就是在乌镇北栅外,车溪、烂溪和横泾港交汇处偏东的水域,因为个地方地处三水之汇,历史上是两省、三府、七县的分界处,历经区域和建置变更,而今是两省、三府(市)依旧,县境已由早先的七县变成吴江、嘉兴、吴兴现称练市区、桐乡四县。地理位置一直就十分显要。三水汇合处,水面开阔、水流湍急,大旱不涸,风起浪涌,历来为行船险要之处,就在水中有一个土墩,这个土墩有分水的作用。而这一土墩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的,或什么时候有的,史书上没有记载。这土墩就被称为分水墩。据载,“宋盛时,水口设有罗星”,指示航行。因着这分水墩太有名气了,所以,我们村的村名也就要叫分水墩村了,甚至在三村合并后,仍然延续叫分水墩村。

  卢珊: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的确很重要,但这楼阁是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才在那里建造起来的,是吗?

  周洁:是的,据记载,明万历初年,1573年,同知罗斗听信“风水先生”的话,认为分水墩这一区域是两镇之相接壤的地方,必须设关拦以固风气,于是提议在墩上建造阁楼。罗斗官声不错,他一提议很合两镇老百姓的心意,建造文昌阁的经费、材料很快就筹备齐了。于是,就把原来的土墩“稍拓而东,筑石埠,四周绕以石栏”,也就是将土墩向东扩大了些,建起了石埠,墩的四周用石栏围了起来。并在分水墩上建起了三层楼阁,底层塑萧龙王像,二层是观世音,顶层是文昌君,以此推测,当年墩上建的是楼阁。于明万历九年六月竣工。以后好几个同知,全廷训、于琨、宪副徐汝泽都倡捐修葺,这些地方官都把维护分水墩当作为民造福的好事。

  卢珊:可以想象,有一座楼阁矗立在水波荡漾的水中央,该有多美。

  周洁:确实,我看到过一张,据说可能是拍摄于清光绪年间的分水墩上文昌阁的照片。作者是谁已经无从查考。照片上的分水墩石帮堆砌整齐、高低划一,上有石护栏。墩上的六角形建筑共上下三层,翘角玲珑、雄伟不凡。墩岸右侧有石埠,供上下船登岸之用。四周河面波光粼粼,夕阳时分分外秀丽。

  卢珊:分水墩的美景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纷纷为分水墩留下诗篇美文。

  周洁:是呀,万历年间,唐叔韶、郑明徵所定的“乌青八景”中,“砥柱危洲”指的即是分水墩。严辰祖父严宝传有诗《分水墩晚眺》。另一位乾隆年间的诗人孔继瑛也有一首《过分水墩舟中赠外》—— “滔滔此去水无停,小艇相将溯远汀。九派合流逢砥柱,一墩分界是罗星。危桥西望渔帆集,杰阁东临鸟道经。何日孝廉船过此,我来先折柳条青。”不少文人墨客面对开阔水面,极目远眺,诗兴大发,有一首诗对分水墩绮丽风光作了真实的描绘——“波歭危楼若钓矶,远山黯黯淡斜辉,南来怒浪流频急,北去孤帆驶欲飞。两岸炊烟当暝合,双溪渔火入林微,旧时风景还堪忆,临水人家半掩扉。”

  卢珊:因着战乱,这分水墩是几度被毁,又几度重建。

  周洁:咸丰十年,清军与太平军在乌镇交战,分水墩毁于战火。后来民国8年,就是1919年,徐冠南于倡仪修寿圣塔的同时,重建分水墩,得到了卢学溥等人的鼎力相助,分水墩上的楼阁重新建造了起来。但是抗战爆发后,无人看管,日渐破败,新中国后,大破封建迷信,阁楼里的菩萨就难保。到1958年“大跃进”,有人提出来在分水墩搞风力发电,便上去把好端端的第三层给拆去了,并且叫来木匠做成风车样的东西,绷上绸子,承接处装上轴承,还把发电机也给抬来了。但事与愿违——有风也转不动,没风更加动不了。1971年前后,乌镇船厂奉命起吊分水墩水下的木桩。在这次施工中,人们看到分水墩下两三米长的木桩,它们似铁听装“大前门”里的香烟,一根根叠得特别密、特别紧。六七个工人,靠着两架手拉葫芦,连续工作了近二十天。随着这一根根木桩的拔起,之后作为土墩的分水墩,在每日河水的冲击下,也渐渐地被毁了,土墩消失了。

  卢珊:真的是太可惜了,如今到你们那里已经难觅分水墩的踪影,再也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

  周洁:是呀,这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对于老一辈乌镇人来说,分水墩不仅是水上航标,更是乌青两镇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分水墩、文昌阁已就彻底湮灭了。今日的分水墩原址处,唯留下一片开阔的水域,风起处,波浪叠起……

  卢珊:三村合并后保留沿用了分水墩这个村民,足以说明分水墩它的知名度影响力了,也是人们对它最好的怀念。

  周洁:是的,对于已毁的古迹,我们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纪念它曾经的存在。分水墩虽然毁了,就如那位无名诗人写的“旧时风景还堪忆”,但它已烙在了大家的心里。乌镇有一家公司就是用分水墩图案注册商标,其图像随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卢珊:可见,分水墩这一带的美景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却留在了大家的心里了。

  卢珊:小周,刚才你和我们聊了这么多有关分水墩历史,那其实围绕分水墩还有许多的话题可说的。据说,分水墩最初怎么会在水中有这样一个高地,是与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有关。

  周洁:是的。北宋末年,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风风雨雨,百姓苦不堪言,终于引发了方腊起义。朝廷随即派出重兵镇压,起义军不敌朝廷的军队。传说方腊他们途中败亡到了现在我们乌镇分水墩村,途经三水汇合处,开阔的水面突然分开,为方腊军铺开了一条道路,起义军乘势逃走了。而在起义军离开之后,水中突然隆起高地(墩),堵截了前来镇压的朝廷军队,从而让方腊军彻底逃走了。

  卢珊:后来当地老百姓为纪念方腊他们,还在其上面建了“送方亭”。

  周洁:对,虽然方腊起义最终被镇压了,但是乌镇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在分水墩上建阁,号为“送方亭”,亦即送方腊的意思。

  卢珊:据说,在这分水墩旁边还曾建有一个书院。

  周洁:没错,乾隆五十二年,沈启震为培育人才,捐银两两千五百两,会同严辰曾祖严大烈等乡绅踊跃捐助,在分水墩村西侧创建了分水书院,这也是我们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卢珊:小周,其实你们村不仅仅分水墩这个村名很有故事。我了解到,你们分水墩村的许多自然村的村名也是很有意思的,象有个叫南高田的。

  周洁:乌镇以前有句俗语:“东西两杨园,南北两高地。”说的是四个地名。这南高地说的就是我们分水墩村,亦称南高田,顾名思义,这村坊所在地总比其他地方高出一截吧?其实不然,这村子的田地和周围村坊一样高低,有几只圩头比其他地方还要低哩!

  卢珊:那为什么称高地呢?

  周洁:这就有个传说,据传很早以前,有一年夏末秋初,由于连下暴雨,河水陡涨,这一代有些较低的农田,被水淹没,庄家歉收,百姓生活困苦,为此,村上的人就催促地保向上报灾,要求免缴当年的钱粮。可是那个县官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不同意。地保回村对百姓们一说,大家都骂那县官。可大家知道再骂也没有用,得想个办法才行。村民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有一个叫阿二的村民想了一个办法:“既然县官认为,凡是有高地还没淹掉的就不能免收钱粮,那我们就把被淹的田地称作高地就是了”。最后阿二和低保又到了县衙,对县官说:“我们这里今年水灾可大了,所以的农田全被淹没了,就连最高的高低也没了,现在连锅盖都要揭不开了,求达人免征今年钱粮吧”。县官哪肯轻易相信,就派人到哪里查巡,村上百姓,无论大小都按事先商量好的对策,说这一带是高低,一片汪洋,被大水淹的颗粒无收。县官见状无奈只好将这个村子当前的钱粮全部免除。从此,人们就把这个村坊称作高地,又因为这村坊在一条河的南面,所以称南高地。

  卢珊:还有一个叫百山亭,是村里有个叫百山亭的亭子吗?

  周洁:很多人都这样觉得,其实,百山亭并不是亭子,而是当年此地有一个名为“百山亭”的寺庙,后于1968年因房屋改造申请拆除,该村民组就以寺庙名称命名。

  卢珊:那我去你们村里走走,觉得我们江南村落水系都是很发达,村里的浜浜兜兜特别多,村里的浜浜兜兜也会很多的,我了解到,好多自然村就叫叫什么什么浜的。

  周洁:是的,我们有汤家浜、颜家浜、长短浜等7个以浜命名的自然村。

  卢珊:长短浜,这个村名太有趣了,是因为村里有一长一短两只浜吗?

  周洁:正如主持人您所说,因为这个自然村有两个浜,一个叫长浜,一个叫短浜,所以这个自然村就得名长短浜。

  【出《旅游桐乡》节目片花】

  卢珊:小周,刚才你和我们介绍了分水墩村悠久的历史,那说到我们江南水乡小村,肯定少不了要说桥,“小桥、流水、人家”,第一就是桥。分水墩村的桥也是很多的,而且都蛮有故事的。

  周洁:我们分水墩村里的确很多,有太师桥、落马桥、圣堂桥、北新桥、双溪桥、北栅大桥白娘子桥等等。

  卢珊: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就在分水墩旁边的太师桥了。

  周洁:太师桥是苏浙两省的交界处,桥下是横泾港的出口,以横泾港为界河,桥北就是江苏地面了,属地是苏州市辖的吴江县。沿烂溪塘落北,迤东有一水相隔,河北是嘉兴市属的嘉兴郊区。太师桥建于什么时候已无考,明正德十四年,1519改建,清代多次重建和兴修。1955年,这座单孔石拱桥因圮而拆除,西移约两百米重建为石墩木桥,后又改建为单孔钢梁桥。

  卢珊:我在村里听到,太师桥还有好几个名称。

  周洁:是的,有人叫大师桥、大水桥、佗师桥、太史桥、秦太师桥等等,其中,“师”与“水”在桐乡土话中音是相通的。

  卢珊:这太师桥的来历,据说是与南宋的秦桧有关,是吗?

  周洁:是的。按民间的说法,太师桥与奸相秦桧有关。所谓的太师指的就是秦桧,相传太师桥是秦桧出资建造的。据说,原来当地人称“太师桥”为“大水桥”或者“大师桥””。但是后来怎么会变成“太师桥”?传说与秦桧有关,说秦脍的岳母家在乌镇北栅,有一次他回家省亲时,乘船从桥下过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大师桥”时而脱口说道:“哈哈,连桥也知道我秦太师回乡了。”于是,当时的县太爷只能把桥改名为“太师桥”,但是,乌镇人却不愿意认秦脍这门亲戚,因此,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始终称这座桥为“大师桥”或者“大水桥”。

  卢珊:那这秦桧的妻子真的就是乌镇北栅头人吗?

  周洁:相传秦桧的妻子王氏是乌镇北栅人,茅盾在《故乡杂忆》中称:“王氏是乌镇土著。”依据是乌镇北栅有地名王大坟,抗战前古木参天,墓堆甚高,墓域雄阔,传说那就是王氏祖坟。另外,清乾隆董世宁编纂的《乌青镇志》记载:“秦申王桧园在众善巷,今计家湾。”《宋史·秦桧传》记载:秦桧死后谥“申王”,也就是说秦桧确在乌镇计家湾建有庄园——秦申王桧园。依据是乌镇北栅有地名王大坟,抗战前古木参天,墓堆甚高,墓域雄阔,传说那就是王氏祖坟。但王氏是否乌镇土著,查正史野史都没有无载,也就说说吧。

  卢珊:说到这太师桥,我就想到,有人说在太师桥可以捕到太湖特产——银鱼,是吗?

  周洁:银鱼是太湖的特产,素有盛名。而太师桥下也有银鱼。据桐乡作家钟桂松先生在《诗里乌镇》一文中写道:“据说太湖银鱼往南游过南浔,一直游到乌镇北栅的太师桥为止,再也不往南边游了,所以,捕银鱼到太师桥即可。”在太师桥捕银鱼省时省力。清乾隆年间举人陆世埰的《双溪棹歌》就对太师桥下的银鱼有生动描写,并且觉得这种鲜美白嫩的银鱼不如乌镇本地产的湖蟹:太师桥下棹归航,片片银鱼雪满筐。不及澜溪霜后蟹,桃花醋捣紫芽僵。

  卢珊:湖蟹的确美味,哎,小周,你们村还有一座桥叫白娘子桥,一听这桥名就让人浮想联翩,它是与《白蛇传》里的白娘子有关吗?

  周洁:是的,我们村与乌镇北栅交接那边有一座南北走向的石拱桥,叫做白娘子桥。传说跟《白蛇传》里的白娘娘有关。说有一天,这座桥下的河水突然变得十分混浊,还像烧开的水一样泛泡,冒热气。桥两旁的村民以为是魔鬼作怪,纷纷拥到桥上观看,只见水中隐隐约约有一条雪白晶亮的蛇和一直很大的乌龟在打斗。说也奇怪,这天夜里,桥两旁的村民都做了同样的梦。梦中吕洞宾告诉他们,桥下有两只精灵在对打,一个是峨眉灵蛇白娘娘,一个是西湖灵龟法海。他们在两天后就会沿河港向镇江打去。两天后,桥下的河水果然恢复了往日的清澈。而且因为有两个灵仙来过,河水变得清甜可口。后来,人们得知白娘娘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为了纪念她,便将这座桥叫做白娘子桥。

  卢珊:我听村里人说,白娘子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周洁:对,据说,从前这座桥的桥堍住着一户开豆腐店的人家,老板和老板娘都出奇的丑,但他们的女儿却长得十分标致。因为她平时常穿一身绣花的白衣裙,再加上她皮肤嫩白,所以,不管老的、少的都叫她“白娘子”。后来,她家旁边的这座桥,也被人们叫做“白娘子桥”,甚至连这河也叫白娘子桥港。

  卢珊:这两个很美的传说,都蕴含着分水墩村人美好的愿景。我们祝愿分水墩村越来越红红火火,越来越生机勃勃。

  周洁:谢谢!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直播系列访谈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乌镇镇分水墩村村官周洁女士,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听众朋友,再见!

  周洁: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