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特定时代的悲鸿作品

白猫蹲石图

2017年03月13日 09:0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近代·徐悲鸿

  立轴水墨纸本73.5×36厘米

  君艺编号:186

  钤印:“悲鸿”白文方印;“遐闇心赏”朱文方印;“曾经钱氏君匋珍护”朱文长方印。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1895年,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计亭桥的一户普通人家。1917年,22岁的徐悲鸿东渡扶桑,研究美术。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徐悲鸿争取到前往法国留学的名额。1919年3月,他偕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自此开始了八年的欧洲游学历程。其间,徐悲鸿遍历英、法、德、意、比、瑞士等国,并于1927年秋回国任教。

  在那个动荡的特殊时期,一切事物都以“实用主义”为主。徐悲鸿提倡的“写实主义”艺术观点,契合了时代社会的要求。他强调造型的写实性,认为准确的造型能力是评价艺术的重要标准之一。徐悲鸿反复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而他,正是第一个把现实主义的素描移植到中国的传史者。

  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中,徐悲鸿说:“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科学无国界,而艺术尤为天下之公共语言……以写生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因艺术作家,如不在写生上打下坚强基础,必成先天不足现象,而乞灵抄袭模仿,乃势所必然的。”

  他的艺术理念影响甚远。《中国绘画理论史·后记》中认为:中国画的理论固然多,然使中国画产生巨大改观的只有五次。其一是顾恺之的“传神论”,其二是宗炳的山水画论,其三是苏轼为中心的宋代文人画论,其四是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其五是徐悲鸿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

  徐悲鸿的“素描为基础论”,改变了中国画的生命和形体。这种艺术观念是否正确或科学,笔者不表达个人观点,因为艺术作品自会说话。

  藏于君匋艺术院的这件《白猫蹲石图》,上半部分是自上而垂的绿色藤叶,藤叶先以侧锋散笔铺写,后以碎笔稍勾叶脉,叶杆亦是先用淡色写出,后用细笔稍加勾勒。藤蔓整体,自上而下稍现浓淡变化。画面右下方,是一只眼睛斜向左下方怒目而视、带有黑色斑纹的白猫。猫的造型准确,应和徐悲鸿个人一以贯之的写实精神。

  如果要找寻笔墨趣味的话,找遍全图,只有白猫身上那三团花纹,有点墨色变化。画幅下方是横放的一块湖石。湖石的处理方法,亦是先用花青铺笔,再用墨笔勾勒,只是看线条,实在难以分辨徐悲鸿用的是扁笔还是圆笔。不过,管他呢,“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当然,笔者的话也有偏颇。其实,艺术向来都不是“无用之用”,古今中外都一样。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几乎全是宗教艺术;而中国艺术历来都是“成教化、助人伦”的。艺术无疑都是社会的艺术,徐悲鸿的一生,便一直在执著地践行着“为人生而艺术”(社会的艺术)的艺术观。

  例如,徐悲鸿于1930年创作了《狮》,1934年创作了《新生命活跃起来》,1938年创作了《负伤之狮》……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兵戈相向、大肆侵略,徐悲鸿痛心疾首、悲愤难忍,创作出了一系列醒狮形象,用于感染大众,激发民众的爱国激情。尤其是1939年的《侧目之狮》,有人说,“这个不堪回首的形象,含着有苦说不出的深意”。而作于1940年的《愚公移山》,对于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民而言,其寓意也是不言自明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