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家乡的水车

2017年03月13日 09:0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王利明  

  小时候,我家厢房西面的柴房里,堆放着一辆大大的水车。这辆水车,是那种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脚踏水车,全部用杉木做成,拥有一只约五六米长的水槽,一副装有四组踏拐的转轴,还有一整套用以车水的方形木叶片。笨重简陋的水车基本上一直被弃置于柴房,难得派上用场。

  听爷爷说,这辆水车是我的曾祖父置办的。我祖上当年属于村里水田很多的富户,其中,村子北面旱桥头有几亩田也属于我家。旱桥头本来叫庵桥头,早些年,那里的小河北岸建有一座尼姑庵,后来尼姑庵荒废,渐渐地,庵桥头叫成了旱桥头。名称之所以这么改,是因为那一带地貌地势很特别:一条弯弯的小河浜东西延伸,东面连接凉伞浜,西面连接王板桥。这条细长的小浜可为两侧一百多亩的田地灌溉排涝。但小浜远离塘河,天雨时,小浜水涝,连晴时,浜水就干旱了。为了种好这块难保收成的田地,我曾祖父就去崇德购置了这辆大型水车。每当插水稻秧苗时,水车就被安装在旱桥头的小河浜,若天不下雨,每天都要踏水车,浇灌禾苗。

  这些祖辈的事,有点遥远。当我懂事的时候,已人民公社合作化了,土地归集体所有。旱桥头那些灌溉不便的水田,被改成了旱地。大队里建设了两个机埠,机埠安装了用柴油机做动力的抽水机,水可以顺着渠道流到各村的水田里。

  我们村子在大队的最西南,部分田地地势高,机埠渠道放水比较困难。所以,关键时候,我家的水车就被安置到那里的小河上。村上男劳力两人一组,轮流踏车车水。人们还用稻草结成小辫子形状的柴结,用以计筹,水叶每转十圈,就计一个筹码。每踏一百圈,就换一组人。看大人踏车车水,算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一件乐事,笨重的水车在他们的脚下吱吱嘎嘎响着,噪声却总让我们感到好玩和兴奋。孩子们感觉新奇好玩,但大人踏车却非常辛苦,一轮下来,无不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大口喘气,大口喝水。大人换班空档时,我也曾好奇地攀上水车,想和大人一样踏车,结果,矮小的我哪里跟得上车轴车拐的转动节奏,人挂在上面,只好悻悻下来。

  我家的这辆水车能在改制时期保留下来,是因为村里池塘车水的需要。我们村子中有个很大的池塘,是村里饮用水源,也是村民洗东西的地方和生产队养鱼的地方。每当春节临近,村民就用水车把池塘水抽浅,再下去捉鱼,然后把鱼摆放在场地上,村会计按各家人口和工分情况,把鱼分给大家。这样,过年时,大家才能“年年有余”。

  那个时候,每当池塘边吱吱嘎嘎响起水车声时,我们就会拿着小网,跑到那里去捉小鱼小虾。有一年,我父亲和堂爷爷踏车车水时,贪玩的我动手摆弄转动的车轴,一不小心,右手无名指被压了一下,疼得要命,还被父亲唬了一阵。后来,被压坏的无名指指甲重新长了出来,但到如今,我还感觉这个指甲的形状略微显小。

  随着时代发展,后来,水车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水泵所替代,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家的水车被肢解了,车槽被我姐夫拿去改做了两扇门。每当出去旅游,看到一些景区各种水车陈列品或体验物,我就会想起家里那座旧水车,那代表着挥不去的一种乡村情愫。当我读到崇德先贤吕留良诗歌和丰子恺先生散文关于水车的记载时,也会产生共同的情怀。

  吕留良著名的诗歌《田家女》,直接反映了清初农村荒凉破败、民不聊生的状况。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首诗是当时风土人情的记录:“田家惜人工,踏车用寡女,但愁苗叶干,岂问荒机杼!”诗歌描述了干旱严重、苗叶快要枯干的情况,本来在家织布的寡女都去踏水车。踏水车很费力,是男人的体力活,寡女也要踏水车,有点悲惨,让人动容。

  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中,有篇《送考》的文章。文章写道:“坐船出门的那天,乡间旱象已成。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人与自然奋斗的伟观!我在船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般情景,不胜感动。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这是1934年7月,丰子恺送学生去杭州考试,坐船从石门向南去崇德时,看到的景象。村子里年长的人也常常说起当年大旱的情形。据阅览史料得知,那年的干旱发展到后来更加严重:1934年5月起,崇德县长时间不下雨,时达百天,七月最热的一天达到摄氏40度,稻禾被烈日晒枯,崇德县城饮用水也成了问题,乡民求水心切,还与崇德县政府人员发生了冲突,结果出现伤亡。关于此事,上海《申报》当时也作了报道。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以《水车》为题的漫画,是他1945年创作的:一辆水车横卧在河边,两个男人在踏车,热得上身赤膊,头戴草帽遮阳,画面形象逼真。看着漫画,我仿佛听到了水车吱吱嘎嘎的声音……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