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记者赴杭体验,寻一场“朗咏清川飞夜霜”

我在朗读亭,诵起家乡的诗

2017年02月27日 08:56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黄薇

  

  记者正在朗读。

  这些日子,央视一档《朗读者》如一股清泉,让人们躁闷的心灵得一丝滋润。而节目组设置在杭州的朗读亭,一时成了全杭州爱读书人的“朝圣地”。

  2月24日,晨,阳光明净而温暖,我揣上一首诗,踏上动车,准备赴一场“朗咏清川飞夜霜”。

  前夜

  领导派我去感受朗读亭,我感觉这主意甚好。若不是这一美妙的想法,我都快忘了自己当年还是学校广播台的一枚“台花”。

  于是,前夜,我美美做了个“想当年”的梦。梦里,是一间光线不大充足的小屋子,缓缓流淌的班得瑞的音乐,一个黑色小话筒,和一本本文学读物。

  谁不曾读?你永远不会忘记“书声琅琅”的校园里的自己,就像不会忘了自己的青春一样。

  听说,杭州的朗读亭甚是火爆,队伍排得跟钱塘江潮水一样。想来,也是有许多人同我一样,有过当年对“朗读”的美好体验,然后又丢了许多年。于是,这次带有仪式感的朝圣,更像是有意撞入回忆,撞入那已经逝去的青葱岁月。

  既然要等待,热水、食物、厚衣裳是必须要准备的。嗯,再带一本书,这样,就齐全了。

  等待

  朗读亭外排起有秩序的长龙。(据都市快报)

  中午12点半,浙报大院里,聚了其他几名朗读爱好者,准备一同出发,前往朗读亭所在之处——浙江图书馆。此前跟编导已经颇熟的姑娘说,现在正好人比较少,咱们赶紧出发!

  远远的,眼尖的姑娘就瞧见图书馆大门口的空地上,一间如电话亭一般的屋子,和后头一溜的队伍,“人不多,也就20来个吧。”

  原本车上还叽叽喳喳,到了朗读亭跟前,大伙儿就安静多了,依次排到队伍后头。这天,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温度9度,北风3级,幸而有阳光,倒也不算太冷。

  这间木头小屋外,学军中学的几个学生有点紧张,“来来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后头跟着的,有系着红围巾的银发老人,有戴着水兵帽的中年人,还有一头披肩长发的青年女子……这条队伍,跟往日一般的人声鼎沸、埋怨插队的队伍完全不同,各人怀抱着一本书,聚集在小小的的朗读亭旁,或喃喃细语,或若有所思,却都面带笑意,静静等待,纹丝不乱,传递着一种文化的能量。

  队伍这个小小的空间,压缩了人际距离,也让不同的人开始了交流。初入职场的建德姑娘,准备了朱自清的《背影》,想送给父亲;一头卷发,颇有气质的奶奶,跟旁人推荐龙应台的作品,她说自己极喜欢的;还有一位80后的年轻妈妈,说自己写了些文字,要读给孩子……读完后,大伙儿还纷纷跟朗读亭合影。他们说,“并不为着要上央视,我就是想来朗读一下。”

  朗读

  队伍慢慢向前移动,离朗读亭也越来越近。人们好似老友,谈天说地,临走还不忘告别。

  一位编导过来告诉我们,一会儿到亭子里怎么说,“进去以后,关上门,自己就可以开始对着话筒说了。套路是‘我是朗读者×××,我来自×××,今天读的是×××,送给×××,然后就可以读了。读之前,还可以说说故事,目的是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读这个,当然也可以在读完后说故事。进去以后,就是你的天地了,任你发挥。”另外,规定的录制时间是三分钟,不过稍微超一点,没有人真的会把你拉出来。

  离小亭子越来越近,我忽然有些小紧张,进朗读亭的那股好奇,也全然不见了踪影。

  进亭子,带上门,我居然忘记好好打量一番这个亭子的陈设。突然的安静,隔绝外界的毛玻璃,让这个小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只觉得周身亮亮的,脑子,糊糊的。

  左上角,应该有个摄像头吧,导演正在监视器里盯着你。这回真是多亏了多年的广播台“小喇叭花”经历,让我虽有些紧张,却不至忘了说辞。我在黑色的碗大的话筒前站定,微笑着说起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个美丽的小镇,名叫乌镇。幼时,我常在河埠头玩耍,摸鱼、捉虾……那时,许多人不知道乌镇,还经常把乌镇错看为‘鸟镇’。如今,我大了,乌镇的名气也大了。乌镇的老房子被许多人喜欢,戏剧节、互联网大会,让它成了世界的乌镇。前些日子,我从微信上看到一首诗,名字叫做《把时光弄旧》,那是第二届“梦·乌镇”诗歌大赛的一等奖作品,一句一句竟都写到我的心里去了。不管你今时今日,已然蜚声世界,或者依然籍籍无名,都是我梦里最牵挂的地方。我爱乌镇,我爱家乡!”

  遇见朗读亭,真是一段短暂而奇妙的经历。

  诗意

  《朗读者》第一期,主题是遇见。从小到大,我们遇见过那么多需要背诵的课文,有多少段落、多少文字还存在你的记忆中呢?你遇见的那些至今记忆犹新的内容,是否依然带给你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悲怆的美感,一种力量的推动?

  我遇见朗读亭,深感它的意义,是用一种仪式,让阅读、文字这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美好事物回到人们的视线。

  朗,是独属声音世界的魅力,更是在迷雾中找寻到出路的豁然开朗;读,是将尘封在文字中的深情释放出来,是将封闭在人内心深处的美好表达出来。朗读,作为一种独特的作品欣赏方式,伴随着朗读者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诠释,能更进一步融入我们对文章展示出来的生活体验的再认识。

  《朗读者》第二期,主题是陪伴。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再迷茫、再痛苦,有书为伴,亦得遣怀。

  是时候到了我们该静下来朗读的时间了!给心灵辟一隅精神桃源,诗意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吴俊华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