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一个贫困村如何成为全市美丽乡村的典范

2016年12月26日 09:46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通讯员 沈晓霞

  

郜墩门户。

  理想的乡村该是什么模样?在原生态的环境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人间亲情,邻里和睦,民风淳朴。住有房、行有车,有事可干,有业可创,生活富足而悠闲,身心愉快而安康。这个位于石门镇西南部的村落,或许能满足你对理想乡村的憧憬。

  10多年前,它还是一个连村干部工资都难以支付的贫困村;如今,全村固定收入翻了近20倍,一跃成为石门乃至桐乡市美丽乡村的典范。

  7年前,这里集聚着无数家庭皮鞋小作坊,小而散;如今,一个个皮鞋作坊进了园区,产能逐年提升,“皮鞋村”成长为鞋业孵化成长基地。

  以前,村里百姓几乎没有文化活动,干活做鞋不闻窗外事;如今,村里的农民公园每天都有晨练和夜跑的村民来活动筋骨。夏日的夜幕下,更是呈现一派新生活气象,万人排舞的场景历历在目。

  一路走来,郜墩村用翻天覆地的变化,演奏出一首首村庄变奏曲,村庄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民生社会事业不断完善,村民幸福指数逐年攀升,彰显了一个文化清新、时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强村计划”

  背后的创业史

  郜墩村农民公园夜景。

  新村规划点效果图。

  要探究郜墩蜕变背后的故事,在村里工作了14年的村党总支书记张晓平,最有话语权,他也是最大的功臣。

  2000年,郜墩村3家企业全部倒闭,村级固定收入仅3.8万元,村干部工资都难以支付,所欠外债达到1500万元。2007年,张晓平开始任职村书记,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张晓平发动村班子成员齐心协力,理清发展思路,干了几件大事,慢慢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郜墩村地处羔羊一带,这里女鞋产业繁盛,高峰期集聚了150余家制鞋企业和作坊,是远近闻名的“皮鞋村”,每年皮鞋产值达6亿多,村里70%以上的村民从事着与皮鞋相关的行业。“可是一些皮鞋小作坊,生产跟不上潮流,违建较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整体做大做强。”张晓平提出要筹建“农民鞋业创业园”。在多方努力下,2008年,郜墩村成立了桐乡市首个农民鞋业创业园,一期占地40亩,一批信誉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率先引入园区。

  华怡鞋业有限公司作为一期入园的企业,总经理李海飞只说了这样一组数据:2007年企业刚成立时,年产女鞋6.8万双。搬入园区前一年生产了24万双,2011年搬入园区后产量直接翻番。今年企业产业已超亿元。李海飞将企业的飞速发展归功于两方面:“有了更广阔的场地,加上正规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水线,自然能放开手脚接订单。”

  如今一二期的创业园区已容纳村内21家鞋业企业入驻,以规范化生产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目前第三期园区正在规划中。鞋业创业园不仅带动了郜墩村鞋业的发展,也为村里个私企业的集中、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制鞋产业的繁荣,使得村里的传统农业生产式微,农民早早脱离面朝黄土的生活。如何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2009年,郜墩村2200亩土地实现了整村流转,并成立了郜墩村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田交给大户来解决,村民只要凭着合作社发放的粮票取粮即可,每亩可领取350多斤大米。合作社建起来后,进一步加快了农村机械化推广步伐,提升了全村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除此,村里还利用桐乡市的鼓励扶持政策,开展标准厂房改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多种增收方式,郜墩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每年村级固定收入达到60万元以上。张晓平笑着说,村里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每年到皮鞋厂做点零碎活,能凭双手挣到两万多元的工钱。

  2500多万

  注入乡村民生设施

  夜幕降临,在羔羊一带哪里人气最旺?非郜墩村农民休闲公园莫属。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随着公园里《荷塘月色》音乐响起,辛苦了一天的郜墩人放下碗筷,纷纷聚到这里,有的跳排舞,有的散散步。多的时候,四乡八里的村民都往这里赶,多达上万人,那场面胜似上世纪村民看露天电影的盛况。

  2014年7月,一座占地30亩、总投资近450万元的郜墩村农民公园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因为受制鞋业行业规律限制,这个皮鞋村每年有3个月时间是空闲的,闲下来的村民就把公园当成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万人排舞随即登场。更有意思的是,许多男性也纷纷主动加入到这支队伍里,许多路过郜墩的客商都感慨道,“这里村民的夜生活比一些城里人过得还有滋味。”

  造了一座公园,带来了千人万人齐舞的盛景,这是张晓平始料未及的。在他看来,脱贫只是强村计划的第一步。郜墩在继续追求富民强村的路上,越发重视从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上下功夫,为村民谋更多福利,感受小城镇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才是“强村”的核心定义。

  2010年,村里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2011年,村级主干道亮化工程实施完毕;2012年,河道整治绿化覆盖率全面提升;2015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工作……从道路建设到旧村包装,从建森林公园,到水系的治理,绿色林带已成气候,一项项民生工程更是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优化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以现实的美引领大家共同追求高品质生活。

  今年,郜墩又大手笔建造了与农民公园相配套的一座“荷塘月色”休闲公园,总占地60多亩。湖水悠悠,横卧湖面的长廊蜿蜒向前,仿佛一座微缩版的“凤凰湖”。“取名‘荷塘月色’正是郜墩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无限期待。夏天的时候,湖中荷花盛开,四周灯光点缀着喷泉,夺人眼球。很多人都会沿着长廊散步跑步。”村里工作人员介绍。而位于“荷塘月色”内的一个农家乐也将于近日开业。

  此外,在农民公园后面,3幢大楼已拔地而起。这里将集村级事务管理中心、文化大礼堂、居家养老场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一体,服务本村村民。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大礼堂里其中一部分将被打造成村民健身馆,各种健身设施、羽毛球场馆、篮球馆等一应俱全。可以想象,未来郜墩人可以足不出村,在村里实现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张晓平告诉记者,这几项民生工程,村里共投入了2500多万元。

  一直以来,其他村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新村集聚工作在郜墩村却成为难啃的硬骨头。今年这项工作也实现了突破,目前首批新村集聚点正在建设中,共规划48户。

  “原来村里很多农户家里都开着皮鞋作坊,如果进入新村点就意味着要摒弃之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推行起来一直有难度。”张晓平说,村里多次组织协调会议,听取村民的意见,特别是看到房屋设计图纸,很多村民都改变了想法。

  效果图上,排屋错落有致,道路蜿蜒整洁,树木葱翠欲滴,河道整洁优美……村民沈凤强报名入驻首批新村点:“原来住的房子破旧,新村点环境好,生活品质更高,而且离村里的农民公园近,很方便。”从一开始的观望态度,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报名要求进入新村点。村里计划在四五年时间里规划建设250户,真正改善农民的居住质量,赢得新的发展空间,构建整洁、宜居、优美、和谐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本版照片由郜墩村提供。)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