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小脚娘娘

2016年12月21日 08:51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郭红一

  “卖布”……

  一声稚嫩的、怯生生的叫卖过后,布店伙计接过沉甸甸的布包。

  打开,验货,店伙计一丝不苟地检验着。

  光滑、平整、紧致的绢舒展开来,没有一点瑕疵,头等价。

  卖布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听到店伙计的开价,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成了一朵花。

  店伙计看了小姑娘一眼,随意地说:“你织的?”

  “嗯。”小姑娘怯怯地回答。

  当小姑娘离开时,店伙计发现原来是个裹小脚的姑娘。

  一来二去的,小姑娘卖布的次数多了,渐渐和布店的伙计也混熟了,只是伙计忘记问小姑娘名字,就给她取了个外号“小脚娘娘”。

  当时的布行流传着一句佳话,只要是“小脚娘娘”的布,有多少,要多少。价格么,不用验,肯定是头等价。

  于是“小脚娘娘”又变成了绢的品牌。

  那是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事,在崇德县的乡下,一个叫店街荡的小村来了一群“中国兵”。“中国兵”晚上不愿意放哨,就随便抓了几个当地的青年农民代他们放。

  有一次这些放哨的假“中国兵”由于疲劳(他们白天在家干农活)睡着了,结果当夜被“日本兵”捉住,当成“中国兵”给枪毙了。

  枪毙的人中,就有小脚娘娘的哥哥,那时哥哥二十二岁。

  从此妹妹没有了哥哥,母亲没有了儿子,父亲为此变得神志不清,不醒世事。

  生活的重担落到了稚嫩的肩膀。江南的田埂上,一个小脚娘娘为了生计日夜奔波,那年她十八岁。

  有时她想,要是不裹脚,也许干活会轻松许多。小时她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是裹脚的痛苦难于言表。她孝顺、温柔,不敢违背母亲,尽管夜晚痛得睡不着觉,还是不敢把那块裹脚布给剪了,于是一双天足变残足。

  男人们光脚很轻松地在田里来回,她却因为不能赤脚,穿着布鞋裹着脚艰难地在田里劳作。每当夜晚洗脚时,脚火辣辣地疼,裹脚布放水盆里浸出一盆粉红色血水。

  如小美人鱼变出的双足,每踩一步,都如此疼痛,但她还是不停地跳啊跳。

  种田养蚕,说说容易,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已。为此小小年纪的她成了种田养蚕的一把好手。

  每当夜深人静,织布机的唧唧声从不间断。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犹在我耳边响起。

  听母亲说,小脚娘娘布织得很快,平常村妇每天只能织二到三尺,她能织四到五尺。看她织布,只见手臂左右翻飞,梭子在丝径间窜来窜去,令人眼花缭乱。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帮岸瞿家娶媳妇了。

  舅舅把新娘子抱上了岸(江南水乡娶亲是用船的,俗称“亲船”)。跨火盆、拜天地、拜祖宗,敬媳妇茶,送入洞房。

  你道新娘子是谁,就是十九岁的小脚娘娘。

  瞿家也是贫苦人家,新郎荣荣十二岁时父亲亡故,留下孤儿寡母艰苦度日,好不容易等到儿子长大,欢天喜地娶了新媳妇过门,从此寡母喜笑颜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婚后夫妻俩勤俭持家,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

  长姐如母,小脚娘娘一边照顾着婆家的生计,一边又牵挂着娘家。好在小弟的到来带给父母新的希望,娘家从此也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冬去春来,又到养蚕好时节。

  此时春寒,养蚕还需加温。隔壁阿嫂在用火盆加温时不小心引燃稻草帘,此时大家都在田里劳作,等看见火光,火势已经很大,没有救火设施,房屋都是木结构的,两家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的。他们从田里赶回时,房子已经烧得差不多了,只留下厨房和大门间(前厅),因为隔着天井才保留下来。

  小脚娘娘结婚时的嫁妆,家里的细软都变成了灰烬。

  好在蚕宝宝放在大门间里,才幸免于难。

  白手起家,谈何容易。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那样也少不了。此时小脚娘娘已有身孕,好在荣荣会捉鱼,捕鳅摸蟹更是好手。江南水乡最不缺的是鱼虾,农忙之余,捉些鱼虾,一来改善一下伙食,二来换回些油盐酱醋,贴补家用。

  春来播种,没了种子,只能向亲戚借些。自家的粮食也只够糊口,现在又到春荒,青黄不接,只能艰难度日。

  春蚕上山了,白花花的茧子给小脚娘娘一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采茧,缫丝,织绢。娘娘家又响起了唧唧复唧唧的机子声。

  婴儿的啼哭声给一家人带来了喜气,初为人母的小脚娘娘沉浸在幸福中。荣荣为儿子取名“月清”(意为每月不再借债,生活越来越好)。

  三天后,娘娘就坐在了布机前,织着她的希望、她的梦。

  光阴如梭,转眼几年。

  班船上(旧时水乡的一种快船),一位年轻的农妇因小产血流不止,她就是卖布回来的小脚娘娘。由于不知道自己已怀孕,负重加上劳累,孩子掉了。当班船到达御驾桥堍时,她无力下船,好心的伙计和乘客扶她下船,可一踏上岸,因失血过多,再也撑不住,晕倒在桥堍上。荣荣和母亲得知消息,赶紧把她抬回家。这次她伤得不轻,休养了一些时日才渐渐好转。

  日子总是在忙忙碌碌中过去。

  林徽因说:“也许是我们太过忙碌,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也会有清新的风景,又或许是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总是欠缺了一些什么重要的片段。或许,人生需要留白,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所以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不辜负一世韶光。”

  江南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抗战胜利、全国解放、土地改革、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

  小脚娘娘,虽然平凡,却是江南母亲的写照。她常说,自己苦也不能苦孩子。

  在后来的人生中,她和丈夫共同努力,赚钱、造房、供子女读书。娘娘也赶上了光荣妈妈的末班车,她的一生共怀孕十次,养活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并且都让他们读书识字。

  步入晚年的小脚娘娘儿孙满堂,生活非常节俭。每次送外孙女回家,回来时为了省下公交车钱,直接就从桐乡走回家。女儿知道后给她车钱,但她还是坚持步行。

  一天清早,娘娘站在二女儿家厨房窗前,“亲母,大家好咯。”

  “好咯、好咯,进来坐坐。”

  “好咯就好,不坐了。”

  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匆匆中传递着一个母亲对女儿一家的牵挂。

  娘娘去时,我在外地读书,没能最后送她一程。

  那天晚上雪花纷飞,她踏雪飞奔在茫茫雪原,带着我飞向远方。

  我心中明了,娘娘已去,可是梦境是如此真实,仿佛永不曾离开。醒来窗外白雪皑皑。

  弥留之际,她唯一的心愿是想吃口西瓜,无奈那时不像现在,什么季节都能买到。

  不知带着遗憾离去的娘娘在天国有没有吃到西瓜……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