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学说方言,也要从娃娃抓起

2016年12月07日 10:2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朱方红

 

  桐乡第三中学自编的《语言融和读本》。

 

  振东小学的学生在学习桐乡话拓展课程。

  方言,在岁月的浸泡下,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总能给这个地方的人一种归属感,犹如那首耳熟能详的唐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久违的乡音,可以唤醒存封已久的记忆。

  桐乡方言属吴语太湖片的苏沪嘉小片,作为“舌尖上的文化”,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实实在在的语言。然而,不知从何开始,随着人员的流动,普通话的推广等因素,方言的快速流失成了趋势。

  这两年,《桐乡方言志》《桐乡方言》《桐乡土话——民间视角与地方记忆》等有关方言的书籍相继出版,让桐乡方言又一次备受关注。不仅如此,方言还走进了校园。最近,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将桐乡话作为校本课程,在学生中逐渐推广,浓浓的乡音,亘古不变的情感在校园里游走;桐乡第三中学自编自创《语言融和读本》,成为了桐乡市融合教育特色学校……

  为什么要在学校中传承桐乡方言?我市的相关人士又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作为校本课程在学校推广

  倾听唇齿间鲜活的母语

  “一只麻雀共共飞,飞到外婆拉烟囱里……”最近,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6年级的学生开始学起了桐乡话,熟悉的乡音让他们意犹未尽。

  “打架脱衣服——赤膊上阵;四大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阿巧拉姆妈养阿巧——巧里个巧。”每周一下午,振东小学的语文老师张惠萍会给学生们带来两节“桐乡话”课,30名学生或喃喃自语,或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说桐乡话。

  这两节课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是振东小学这个学期拓展课程的其中一课。说起将桐乡话融入拓展课堂,已经有29年教龄的张惠萍坦言,原本开设的配乐朗诵课程无人问津,偶然想起久违而熟悉的桐乡话,又是她这个年龄所特长的。没想到课程一经公布,30个名额就被抢空了。“真没想到学生们对学方言有这么浓郁的兴趣。”张惠萍笑着表示。

  603班学生方辰洋已经学了5个星期了,方辰洋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家不太说桐乡话,父母希望他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过与外公外婆交流普通话有点麻烦,所以方辰洋觉得学好桐乡话也挺重要的。“这样和长辈们交流就无障碍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听得懂简单的桐乡话但说得不是很“溜”。“现在学生们都讲普通话了,特别是高学历父母的家庭,更习惯讲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张惠萍表示,拓展课程每隔6周作为1个周期,一个周期后学生可以重新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她希望自己开设的桐乡话课程,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能否在全校推广,把这带有情感的乡音传承下去呢?振东小学校长陈汝耐告诉记者,方言作为本土化的教育载体,在拓展课程中推广,可以激发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怀。“有这样的设想,在全校推广,但在教材体系的开发上有一定的难度,希望能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

  守望乡愁传承文化

  作为融和教育的一部分

  庄菊芬是一名9年级班级的语文老师,上周她给校本课程拓展班的学生上了一堂“方言—普通话”小品课。学生们5个人组成一组,在小品表演中穿插了方言和普通话,活灵活现的表演让大家捧腹大笑。

  庄菊芬告诉记者,桐乡方言作为传承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孩子们都很乐意去学习。“新居民学生可能学起来有难度,但他们可以通过桐乡方言来了解当地的文化、桐乡的名人名家,也是他们融入第二故乡的一种方式。”庄菊芬说。

  这样的方言进课堂形式,在桐乡第三中学早已经不是新鲜的事儿了。作为桐乡市融和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早在6年前就把桐乡方言作为拓展课程融入到教学中。

  不仅如此,入学的每个新生都会拿到一本学校自己编制而成的《语言融和读本》。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方言活动。方言写作、方言辩论赛、方言社团、方言讲座……给孩子们提供学习方言和展示方言的各种机会。

  说起这样创新的融和形式,校长姚海清表示,曾以“日出万匹绸”成为“嘉禾一巨镇”的濮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此“淘金”,也有不少人将家安在了这里。“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的教育,能让新居民学生和本地学生一起学习桐乡方言,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

  如今6年过去了,孩子们一届一届毕业,桐乡第三中学的融和教育也成了他们自己的特色。

  他们说

  文化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

  王士杰: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

  我觉得,从娃娃开始说方言,这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这几年,我们桐乡的相关部门和民间方言爱好者,不断通过出版书籍的方式,希望更多的人能留住乡音。虽然方言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随着口口传播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留下来的都是最精髓的部分,把方言运用到生活中,可以让这种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下去。因此,更多的时候,需要大家把方言融入到生活中。

  有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学了桐乡话,会不会影响普通话的发音?其实,普通话和桐乡方言都有自己的语言规律,孩子们只要正确寻找其中的区别,就能把普通话说得更准,桐乡话说得更纯。

  阮洁吉:桐乡市实验幼儿园老师

  我班里曾有一名小朋友的爷爷跟我说,他孙子虽是桐乡人,却一句桐乡话都不会说,建议学校开展方言教育。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要求,五六岁的幼儿要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基本会说普通话。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做了《幼儿园大班方言教育的实践研究》。

  通过近1年的实践,我最大的感悟是,培养了幼儿说方言的兴趣,使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更加注重方言的渗透和传承。

  虽然我现在带的是中班,但平时在教学、玩耍的间隙,我也会穿插桐乡方言的渗透教育,教孩子们用桐乡话来猜谜语,讲歇后语、俗语、童谣等。

  桐乡历史源远流长,桐乡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地方底蕴。孩子们通过民间游戏、谚语、民间故事这样的形式,来了解桐乡方言,我觉得很有必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