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新联,一个1390多年村名历史的村落

一一 濮院镇新联村文化专管员 沈龙

嘉宾介绍

沈龙,濮院镇新联村文化管理员,从大学毕业回来后,来到村里工作至今,他熟悉新联村的历史发展,平时工作需要走遍新联村的角角落落,喜欢搜集研究地方文史,尤其对新联村一带的历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对新联村的人文历史、地理掌故有些了解。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44_99701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45_47372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46_48510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47_99793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48_59326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49_356844.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50_978875.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51_70093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42_34470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9/76/17897643_603651.jpg

  卢珊:共话桐乡旅游共促桐乡发展。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的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濮院镇新联村文化专管员沈龙先生,他要和大家一起聊聊濮院镇新联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濮院新联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沈龙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沈主任,您好!

  沈龙: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好。

  卢珊:欢迎您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沈龙:很荣幸能在《旅游桐乡》节目和大家一起聊聊我们新联村。

  卢珊:沈老师,您是土生土长的濮院新联村人,在新联村长大,对新联村的历史文化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今天就请您来和我们聊聊新联村,说说新联村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

  沈龙:好的。新联村位于濮院镇原新生集镇中心南北圣,占地面积4.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22亩,有27条河道,全长12公里,管辖17个村民组.农户总数685户,总人口2530人。

  卢珊:新联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单这个村名中的“新”字,就有着悠长的历史,我听编村志的老师说,保存下来,已有1390多年的历史了。

  沈龙:是的,在《光绪桐乡县志》中提到,唐朝时期新联村村域属于永新乡;新中国成立之后,改名新生乡;1994年,在省民政厅的批准下改为新生镇;到2000年由新生村、联丰村合并建立了新联村,虽村名一直改动,但新字始终不变。

  卢珊:我了解到,你们新联村的一些自然村名称就是从明朝的时候流传下来保存至今的。

  沈龙:早在明朝时期,就有长生桥、凤凰墩、杨树下、石臼浜、倪家浜、蒲扇浜、南北圣等自然村的名称被使用,一直沿用到现在。

  卢珊:唐朝的时候就在新联村设乡了,其实,新联村一带的历史更悠久, 2500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就是吴越两国相争的古战场,想当年也是金戈铁马。

  沈龙:是的,春秋战国时期,永新港地处吴疆越界,双方在这里足足征战了21年之久,后有《吴越战场》、《走马岗》等诗歌留传至今。

  卢珊:因此还留下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有趣的地名,象洗马池啊、走马冈啊,等等。

  沈龙:当年吴越两国在槜李一带打仗,人们将骑兵作战的地方称为走马岗,每次战斗结束后,士兵们都要拉着战马去池塘洗刷一番,后来人们就称这个池塘为洗马池,这两个地名就因此得来。

  卢珊:有个地方叫白古坟,这个名称的由来也是与吴越两国争战有关,是吗?

  沈龙:是的,白古坟地处南北圣自然村,现在是桐星学校的运动场地。曾经白古坟位于吴疆越界之地,公元前496年至475年,吴越交战21年,地域二次易主,足可以见到当年战争的激烈;还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末年朱元璋与张士诚在这里厮杀,双方死亡甚众,最后都集中掩埋在这里,堆成白骨坟,以前是白骨坟,骨头的骨,后口语相传,改古代的古。

  卢珊:那说到春秋吴越,就要说到范蠡与西施,据说,当年范蠡与西施离开越王勾践,隐居乡野,曾经经过你们新联村。

  卢珊:沈主任,刚才您和我们聊了新联村悠久的历史,它是一个千年古村,因此它虽然只是一个小村落,却有许多的古遗存和古墓葬,显示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历史上曾人才辈出。

  沈龙:是的,新联村的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庙、庵、古桥梁、古墓葬和大家族,也算是富饶之地。

  卢珊:新联有个地方叫墙门里,出过一个姓沈的大家族,人称“南北沈”。在《光绪桐乡县志》都有记载,是吗?

  沈龙:是的,《光绪桐乡县志》载:旧时有沈氏大族,分南北二处,称南北沈,沈谐音通圣,也就是南北圣自然村名字的由来。据南北圣自然村和凤凰墩自然村村民的先后口述:清朝时期沈家出过个进士,做了解粮官,因功绩斐然,当时受到朝廷的赏赐,于是大兴土木,厅、堂、楼、阁,同时建造高耸墙门,挖宽墙门浜,墙门浜与妙智港、新桥港相连,一般的河浜到浜尾(土话就是浜底头)时变狭小,而墙门浜尾河也是宽阔,可停不少船只,船只可在这里掉头,可见沈家当时在当地的权势地位。

  卢珊:据说,沈家还出过一个武状元,英勇善战,随皇帝亲征。

  沈龙:说起沈家的那位武状元还有一个典故,他曾跟随皇帝亲征,在一次拼杀中阵亡。皇帝派人寻找,只找到了尸身,不见头颅。尸体要运回故土厚葬,但没有头颅,皇帝内疚,让手下的谋士策划赶制金头颅,重六斤四两,当时为了防盗墓贼,沈家雇人抽干芦淇漾的水捕鱼,埋葬在芦淇漾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在芦淇漾中养鱼,等丰收季节,抽干芦淇漾水,确实发现有高出河底的坟岗,但是马上四面积水涌来,原有的坟岗也不见了。2002年新联村平整土地时,填平了芦淇漾,有没有装有金头颅是个谜,但漾中确有坟岗。

  卢珊:那这样一个大家族后来又是怎么败落了呢?

  沈龙:在1860年与1864年的时候,太平军二次从乌镇东栅出来烧杀抢掠,周边乡村都成废墟。沈氏家族四处逃难,都躲到别的乡村,只有沈楠只身回来,他年纪已高,就收朱家子孙为养子,才得以沿承,2005年机械化平整土地,因流传当年沈家逃难时主人将金条、元宝扔入井中,并将一个丫鬟投入看护的传说,不少当地村民前来围观,但只有几只石头井围栏和大量的乱砖碎瓦。

  卢珊:可以想象,沈家曾经是何等的风光,却因战乱而败落了。那在新联,这样的大家族可远不止沈家一家,还有汪家。

  沈龙:那就要说到景树园了,位于孔家门自然村北,四面环水,只有一座木桥进出,据新联村村民所说:汪家也是曾经权势显赫,前有亭台楼阁,后有进深大院。他们私自把进入景树园的唯一通道永泰桥改名为汪家桥,因而得罪了朝廷,遭到满门抄斩的罪名,汪家闻得风声后,带家人连夜出逃,远走他乡。所以汪家桥下没有汪姓人家。

  卢珊:上世纪六十年代挖河道淤泥时,还曾挖出过水下木桩群和许多的石鼓凳。

  沈龙:是的,在1964年冬的积肥运动中,抽干景树浜挑河泥时,发现多排长20多米,宽1米多的水下木桩群,木桩长2米多,直径0.15米,密密麻麻,村民们拔了很多拿回家。石鼓凳是分散在小汇里的桑树地里,有四人桌大小,也有村民运回家的。

  卢珊:我还了解到,你们新联还有许多古墓。

  沈龙:是的,有名的之前聊到的位于南北圣自然村的白古坟、芦淇漾状元坟,还有位于吴家门自然村周东湾南的周东湾坟,大大小小坟墓几十个,用多层石砖砌成拱形环洞,中间是棺木,二头封口后用糯米饭加灰浆浇封,这是南北圣自然村墙门里沈氏家族的祖坟地。位于孔家门自然村的徐家大坟,占地二亩多,墓主徐老虎,乌镇东栅财神湾人,开药店,娶得一妻四妾,生前托南北圣人找“风水地”,相中后修建了5个墓室,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拆除,传说墓中金银细软不少,墓室的密封性好、棺木质地优等因素,尸体没有腐烂,成了干尸;还有位于长生桥自然村蒋家松树坟,占地一亩四分,墓主蒋凤山,是长生桥蒋氏家族的高祖,生前也是德高望重,墓地四周载满松树,长势茂盛,遇到刮风天气,松涛阵阵,故称松树墓,还有很多古墓,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细说了。

  卢珊:沈主任,那说新联村,肯定要说说新联的南北圣,它一直乡政府的所在地,听老人回忆说,一直以来,南北圣可以用“繁荣”两个字来形容。

  沈龙:南北圣是新联村域内的一个小集市,村民买菜、买衣服等都到南北圣;原塘北乡下的代名词,明清时期与民国21年设置永新乡,南北圣都是永新乡政府驻地;新中国成立后,新生乡、新生人民公社、新生镇行政中心都在南北圣。由于历史的传承和地缘因素,南北圣每个时期都有群众文化娱乐公共场所,原南北圣庙后殿和庙白场是文艺演出、放电影、集会、物资交流会的地方,一有活动,往往都是热闹非凡。上世纪80年代新生建筑的影剧院有998个座位,看电影、看演出是农民享受文化精神生活的艺术殿堂。

  卢珊:沈主任,前面你说到,新联村境内有三纵三横的河道,可以说是河道密布,那有河就会有桥,新联的桥很多,其中有两座桥很名,名字也很有意思,一座叫青龙桥,一座叫丹凤桥

  沈龙:青龙桥又称泽冈庙桥,位于王家浜自然村,跨永新港,桥西堍是泽冈庙,桥面二侧有桥耳二对,在1970年时疏通永新港被拆;而丹凤桥的北堍也是泽刚庙,建在倪家浜自然村,后因土地平整拆除,同年在丹凤桥原址上建造一座拱形水泥桥,因村民对青龙桥有一种情感,取名为青龙桥,而丹凤桥的名字就消失了。青龙、丹凤二桥历史久远,冠名以龙凤,凸显庙址风水好。

  卢珊:我在新联采访时,听到了许多的民间传说和风俗,象《杨树下村无杨姓》。

  沈龙:这就要说到“靖难之役”,洪武三十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朱元璋有26个儿子,长子、九子与最小的二十六子皆战死沙场,剩下23子。由于长子朱标战死,其子朱允炆以皇太孙在南京登上皇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di),封称为燕王。建文帝感到藩王颇多,威胁皇权,将22个藩王杀的杀,囚的囚,贬的贬,只有燕王在京城装疯卖傻,建文帝以为4皇叔是个疯子,放过了他。1399年,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从北京起兵,拼战4年,攻入南京城,夺取建文帝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登基后大肆授捕建文帝的亲属和旧部,其中一路拖幼携老逃出南京城,经过苏州、吴江、桃源,逃到北永新港边,都已经筋疲力尽,看到前面一大片杨树,就在树下休息片刻,不多时朱棣的追兵就杀到了,年轻力壮的继续往南逃跑,剩下妇、老、幼没有力气逃跑了,他们则伪装成村民模样,很悠闲的在树下纳凉,追兵问道:这是什么村坊?答:杨树下。追兵一听是杨树下村坊便往南追去,这些人才躲过一劫。后来这些劫后逢生的人因纪念先祖,不久就恢复朱姓,六百多年过去,杨树下至今都是朱姓。

  卢珊:我还听说,你们村也有个夏相府。

  沈龙:沈家浜北夏家湾有位已故老人夏金坤听其母亲夏兰珍说过,祖上出过一个丞相,看到过家里正樑上挂家堂里,有一顶明朝的官帽,夏丞相勤于朝政,很少回家,后因夏家败落,失去联系,无独有偶,《梧桐掌故》、《屠甸史考》、《梧桐树下的辉煌》、《桐乡县志》都提到过夏相府,如今新联村里夏家湾里夏相府其人其事其地址有夏家人口口相传至今。

  卢珊:你们村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新年客人来要泡镬糍糖茶,据说,这风俗与乾隆皇帝有关,是吧?

  沈龙:是的,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入住石门镇时,经常微服私访,走水路到北永新港上岸,到了桑园里时,有些劳累和口渴,让身边的二位太监去村里讨茶喝。正巧一位主妇干活回来,她把饭烧焦的饭镬(huo)糍渗水后烧开当茶吃,见到门口站了2个客帮人,连忙给了两大碗,但不见他们喝,而是跑到桑树地里去。乾隆皇帝不辩味道的喝一大碗后,又拿起第二碗喝,越吃越香,却不知道这是什么茶。于是让太监还碗时去问这是什么茶?得知是“戗刀汤”。乾隆皇帝回京后让御厨仿制,却都做不出来,就命桐乡县地方官员查问“戗刀水”的做法。桑园里村民得知是皇帝喝了“戗刀水”,便慌张起来,若皇帝知道这是“饭脚水”跑的茶,那不是杀头之罪吗?后有聪明人想了个办法,将糯米煮成饭后,用戗刀一层层把糯米饭摊到锅上去,结成锅巴后再铲下来,放糖用开水冲泡,又香又甜,取名镬糍糖茶,而镬糍糖茶是乾隆皇帝喝过的贡品,留传至今。新年客人来家里吃镬糍糖茶也是讨个好彩头。

  卢珊:镬糍糖茶,甜甜蜜蜜,愿新联村人的生活也如这糖茶一般,甜甜蜜蜜。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濮院镇新联村文化专管员沈龙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听众朋友,再见!

  沈龙: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