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落故事

上市,保存了桐乡最多的古街、古桥

一一 崇福镇上市村村干部 张德龙

嘉宾介绍

张德龙,土生土长的崇福上市村人,2010年经公开招聘后成为一名村官。现任崇福镇上市村团支部书记、负责村里宣传、医保、统计、民政等工作。曾参与过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省级历史文化村调查。平时爱好传统文化,喜欢探究地方文史,和收集民间传说,尤其对上市村一带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访谈内容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45_84574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46_90595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47_133228.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48_76198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49_956633.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50_271756.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51_662972.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52_98816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44_007967.jpg

http://img2.zjolcdn.com/pic/0/17/86/30/17863043_837139.jpg

  卢珊:共话桐乡旅游共促桐乡发展。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旅游桐乡》的“渐行渐远老村落”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欢迎您收听。我是主持人卢珊。

  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是崇福镇上市村村干部张德龙先生,他要和我们说说上市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掌故,如果你对桐乡村落历史文化感兴趣,对上市的历史与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说,就请发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我们的微信和微博为大家开通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TXFM971”,我们新浪微博名是“FM971旅游之声”;你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9399300。欢迎你收听和参与我们节目,让我们一起为桐乡发展出谋献力。

  卢珊:听众朋友,现在张德龙先生已来到我们节目的直播室。小张,你好!

  张德龙: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

  卢珊:欢迎你作客我们《旅游桐乡》节目。

  张德龙:我也很荣幸

  卢珊:小张,你是土生土长的上市村人,一直在上市生活、工作,又因着工作的关系,对上市村的历史沿革、人文历史等非常熟悉和了解,今天就请你和我们说说你们上市村。

  张德龙:好的,我在上市村出生、成长,对上市村比较了解。我们上市村位于崇福镇西南,东与海宁市陆泽村相邻;南与海宁市联盟村相邻;西与崇福镇民利村相邻;北与崇福镇城郊村相邻。地处江南水乡,交通方便,环境优越。村域总面积5.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4638亩,种植业以水稻、蚕桑、苗木为主,养殖业以蛋鸡(详解)、甲鱼为主。工业产业主要是皮草加工业。全村总户数1223户,下设2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206人。

  卢珊:那我听说,上市村原来并不是叫上市村,是吗?

  张德龙:是的,其实上市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浙江省桐乡县地名志》记载,“上市”始于五代十国时期。上市曾名“尚墅”,据清光绪《石门县志》这样记载:“宋建炎间,方公诚以秘书丞从高宗南渡居此,遂筑室居焉。尚墅村有方公诚故宅。”后“尚”讳作“上”, 1965年,经浙江省人委批准,更名为“上市”。(注:清康熙元年(1662年),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崇德’相同,避讳改称石门县,民国三年(1914年),石门复称崇德。)

  卢珊:上市村的历史沿革蛮复杂的,一会儿村,一会儿乡;一会儿隶属大麻,一会儿又隶属崇福。

  张德龙:我们村现域在解放前分属上墅乡、平西乡和城郊乡。解放后合为上墅乡。1950年又拆为上墅、平西、城郊三乡。1956年复又并为上墅乡。1958年上墅乡分属大麻人民公社上墅。1961年为上墅人民公社。1965年经浙江省人委批准,更名为上市人民公社。1983年为上市乡,下属上市村、新民村、三联村。1998年撤乡并入崇福镇。2000年三联村、新民村、上市村三村合并为上市村。为了顺应时代需要,历史沿革确实比较复杂。

  卢珊:上市村是第五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一带生息劳作,曾出土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

  张德龙:我们这有个大树下遗址。大树下遗址位于我们上市村大树下小组,遗址分布近长方形,东西长约75米,南北宽约2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遗址南有一条东西向的柏油路,现遗址大部分保存在村民房屋下。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曾在此地表采集到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片、石锛、汉代陶片等,时代为春秋战国至汉。大树下遗址虽面积较小,年代跨度不大,但文化堆积较明确,对商周至汉的考古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卢珊:虽然有人调侃,上市不是“市”,但可以说,上市不是一个简单的村,是一个繁荣富庶之地,特别是南宋迁都临安之后,更是兴盛一时。

  张德龙:是的,在南宋时,因迁都临安(今杭州),崇德成了京城的北面屏障,运河又成了北方至京城的交通命脉,崇德为大运河流经之地,距京都又近,其时“官吏”和“世家”迁居崇德附近者不少,所以日见繁荣。而上市村作为崇德西南门户,在京都的辐射之下,发展确实很兴盛。

  卢珊:真没想到,上市村的历史是这么的悠久和丰富。

  卢珊:小张,刚才你和我们说了上市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那你们上市保存好的不仅仅只有历史遗址,最令人称道的是上市古街。

  张德龙:关于这条上市古街,已经有很多的文物管理相关单位来考察过。上市古街格局基本完整,江南水乡的历史风貌保存良好,上市村中心,呈“T”字形分布。东面直通320国道,西面至原上市村村委大楼,南靠康家埭自然村,北临小新桥自然村。当时上市古街这一片老民宅都归地主胡林正(详解生平)所有,经过土改以后,收归公有,现部分已转卖。在解放前,当时街上很是繁华,路旁有米店、布店、茶馆等,路上行人也是络绎不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没落。于2012年6月被列为传统文化村落保护对象。

  卢珊:我看到,其中有一处保存得蛮好,是一个典型的我们江南水乡天井式建筑,现在也是不多见了。

  张德龙:是的。最典型的是131号民居,该房屋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天井式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干栏式建筑,做工用料精细,该古街保留着清末明初的典型建筑风格,例如马头墙,雕梁和大门上的雕砖。大门位于中轴线中间,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有二层楼,进大门是天井,目前可见的是天井铺在地上的方形框石框。大厅四周后来被拆除作为家具加工厂。虽然已遭部分改建,但原貌基本保存,反应了当时的建筑与技术,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卢珊:小张,前面你也介绍说了,你们上市村人是依大运河的两岸而居,因此,你们村桥就特别多,而且许多石拱古桥你们都保存了下来。

  张德龙:是的,江南水乡嘛,就是水多桥多。很多都损毁掉了,现在保存下来完整的古桥有6座,分别是蔡家桥、大新桥、福寿桥、平安桥、太平桥和萬兴桥。

  卢珊:我觉得其中最漂亮的是万兴桥。

  张德龙:萬兴桥位于我们上市村坝桥头组东,为单孔石拱桥结构,侧面金刚墙为十三层,两端各有12级踏步。桥呈东西向,矢高3.2米,跨径4.5米。桥南北均刻有对联,北侧为“东道西村通上墅,南洄北溯接官塘”;南侧为“万年巩固民安乐,兴业昌隆物阜康”。桥面两侧均有“萬兴桥”字样。根据石桥用材和村民介绍推断该桥为民国时候重建的,至于它最初建造的年代还没有考证出来。现石桥结构完整,造型美观,原有风貌保存较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圆形石拱桥。

  卢珊:最可惜的是那座南招桥。

  张德龙:的确有点可惜。这座小石桥已经被废弃了多年了,在它的桥堍旁的大理石上写着,它建于明嘉靖十四年,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如今只剩桥面和桥柱了,它桥柱的花纹雕刻非常漂亮,桥面的两侧则刻着“南招桥”。它和北面的利市桥是一对,我们上市人称它们“南招北利市”。

  卢珊:你刚才说到的蔡家桥,是一座清代的古桥,是吗?

  张德龙:是的,是光绪年间建造的。据说,是有一户姓蔡的官宦人家出钱建造的,后来由于强盗猖獗,这户人家被盗抢了多次后,渐渐没落了。但这座桥却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卢珊:你们村的庙宇也特别多,大多数都是为纪念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而建,是吗?

  张德龙:是的,为纪念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共建有三座庙宇,分别为:中孙王庙、南孙王庙和北孙王庙。

  卢珊:其中一座南孙王庙,村民们喜欢叫它芦花庙,这是为什么呢?

  张德龙:相传在元末明初时期,本地有一官员有三子,其大儿子为前妻所生。前妻死后,又娶一妻,又生了两个儿子。一年冬天,妻给三个儿子做过冬的棉衣。但大儿子虽穿的很厚,却仍连连叫冷。该官员怒其调皮撒谎,遂用棒打之。此时突然发现从大儿子棉衣中掉出很多芦花来。原来,妻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为用棉絮填制的棉衣,而给非亲生的大儿子却为用芦花填制的棉衣。后来为了纪念这件事,遂又取名为“芦花庙”。

  卢珊:这是很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后妈形象。

  卢珊:小张,上市村江南水乡的风景很好,“小桥、流水、人家”,也吸引了一些名人前来落户,特别是南宋迁都之后,一些豪门和士大夫选择在上市安家,象你前面提到的方诚,他就在上市村建造房屋居住。

  张德龙:古代确有一位叫方诚的名人曾居住在我们上市村。据史书记载,方诚,字尚敬,世为汴梁豪族。生而颖异,勤于著述,提倡经世致用。登崇宁(1102-1106)进士,屡迁秘书丞,畅言得失(畅所欲言),性格耿直为当道者所不悦,遭压抑。靖康之变,间关跋涉,随驾至临安。后辞官游山水间,至崇德南津乡,遂筑室定居。子,方似,字立本,绍兴中晋阶至朝奉大夫,时秦桧主和,似郁郁不得志,遂乞归。寂坐一室,不问外事,惟以弘扬祖先功业勉励后人。孙,方笃,提刑官,以喜好文学和具有经世济民的才能著闻于世。清光绪《石门县志》载:南津乡尚墅村有方公诚故宅。不过,毕竟属于南北宋时期,距今近千年历史,现在方公诚的府邸现已无踪可觅。很遗憾。

  卢珊:上市村有一方好水土,那一方水土吸引人,也养一方人,这就要说到你们村的志华小学。哎,你们村小为什么叫志华小学呢?

  张德龙:创办于1949年8月,可以说是跟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原名叫上市中心小学,在1995年,有一位美籍华人马有志先生,出资1.3万美元捐助了这个小学。为了表示感谢,也为了“立志振兴中华”,学校亦改名为“上市志华中心小学”。后来上市乡撤乡并到崇福镇,就改名为现在的“崇福镇志华中心小学”,包括我自己的小学生涯也是在这个学校度过的。

  卢珊:原来是这样,那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志华中心小学也一定培育了不少人才吧?

  张德龙:是的。副处级校友7人,比如曾任中国教育统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获得过2010年度的“影响中国教育风云人物”----虞水洪。授大校军衔,任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学院护理系主任----沈梅芳。曾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领事,现任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参赞的高梓发。近一点的,现任嘉兴市政协副秘书长----高梓福。包括桐乡市旅游委员会主任---金水平,都是志华小学的校友。

  卢珊:小张,我还了解到,你们上市村还有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很有我们江南水乡的特色。

  张德龙:有啊,比如传统的缫土丝、透棉兜、编草鞋、打年糕等,江南水乡有的东西,咱们都有。

  卢珊:我想这些象缫土丝、透棉兜、编草鞋等等,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你能不能给我们说说呢?

  张德龙:草鞋的话,其实现在已不多见。在解放前后这段时间,才有制作和穿戴。不过,那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还保存着这种习俗。打年糕,一般在农历新年前,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而且“年糕”还有年年登高的好口彩,不仅是农民新年中送亲戚的好礼物,也是新年祭祀桌上的好祭品。其实,打年糕也是一门技术活,蒸得不到火候难成年糕,打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细腻,而且存放时容易裂开。打年糕的过程简单来说有掺粉、蒸粉、打糕、切糕等几个部分构成。不过,随着农民生活的变化,打年糕习俗也在逐渐淡化,像打石臼年糕的场景已越来越少了。

  缫制土丝就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脚踏缫丝车来缫制,缫丝时一般由两人共同操作,一人脚踏传动板,手持竹丝掌捞起茧子上的丝头绕在轴头上;另一人则专门从事准备蚕茧、添茧入锅、烧炉加水等等辅助工作。在乡间,缫丝者大都为夫妇一对或姑嫂两人共同操作。缫丝时,大都将鲜茧直接投入高温的汤锅中,边煮边缫。

  透棉兜,大家应该比较常见。就是用指甲剥开蚕茧取出蚕蛹,并把蚕茧撑开套在手上,叠至5-6层取下并轻轻拉成正方形的蚕丝小片。晒干后,再经过手工拉丝,就能做成棉袄、蚕丝被了。

  卢珊:这些传统的民俗传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小张,现在,像崇福已被评为中国皮草名镇,听说你们上市村是崇福皮草的主产区是吗?

  张德龙:是的,崇福皮草产业基本以我们上市村和周边的城郊村、东安村、民利村为主。早在南宋时期,本村农户大多饲养湖羊,羊粪肥田,羊肉食用,羊皮制衣。明清时,已出现将湖羊皮作成熟皮供制作皮衣的手工业者,清同治五年(1866)县衙奉旨招商,手工业者大量迁入,从农村收购湖羊皮,经硝皮后将熟皮销住上海、杭州皮货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加速,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在此背景下,上市的民营皮毛企业数量激增,规模迅速扩大,皮草已成为上市的支柱产业。全村80%的人从事与皮草相关的工作,钉皮,裁剪,硝皮,刀工等。

  卢珊:悠久绵长的历史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相信上市村会发展的越来越红火,越来越生机勃勃。

  张德龙:谢谢!

  卢珊: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旅游桐乡》直播节目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走进我们直播间的崇福镇上市村张德龙先生,也感谢所有参与和收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听众朋友,再见!

  张德龙: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