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昨天,桐乡赴大兴安岭知青联谊会在乌镇举行

2015年11月19日 09:2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程新星/文 通讯员 俞松炎/摄

  图为联谊会现场。

  当年的知青合影。

  1970年11月19日,在“开发大兴安岭,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下,桐乡300多名知识青年登上远赴东北边陲――大兴安岭的专列。

  时隔45年,昨天,200余名当年的知青在乌镇再次聚首。当年的年轻小伙、黄毛丫头,如今已青丝染霜,年逾花甲。

  联谊会上,一张张老照片在荧幕上依次播放,一首首老歌在耳畔悠然响起,他们一起追忆往昔,怀念当年时光。

  今年62岁的尹夏青,得知要举办45周年知青联谊会,上周六特地从北京赶回桐乡。“一定要来参加,难忘当年那段岁月,更惦记当年一起支边的朋友们。”他告诉记者。

  因为手臂受伤,64岁的郁永华是缠着绷带来的。“只要脚走得动,我就一定要来。”见到当年同甘共苦的朋友们,他显得很激动。

  他们中还有的从嘉兴、海宁等地赶来。

  支边那年,尹夏青才17岁,他要去的地方是漠河县阿木尔区。去之前,他只知道那边很冷,但对于其他情况了解甚少。

  但在当年的国家号召下,他毅然背上行囊,一路向北,奔赴边疆。“从这里到漠河近4000公里路,坐了5天5夜的火车。然后再坐了8小时卡车,一路辗转颠簸,才终于抵达目的地。”时隔45年,再次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他感慨连连。

  到达漠河之后,尹夏青才发现,这里不是一般的冷。零下几十度的气温,简直是滴水成冰。尹夏青说,漠河处于高寒禁区,荒无人烟。“知青到了之后,才开始拓荒。”

  回忆起在漠河拓荒的细节,在场的每个人都很感慨。“每个人每个月分到2斤米,8斤面粉,其余都是粗粮,冬天吃冻菜,夏天吃压缩菜,基本不见荤腥。”尹夏青回忆,当年的吃住条件都特别艰苦,72平方米的帐篷里,挤了24个人。没有电,仅靠蜡烛照明,没有暖气,只靠着两个炉子取暖。

  接着,斧锯生产木材,肩扛装运栋梁,驾铁牛耕地种田,举铁锤筑路开山,垒砖石构建营盘……苦活、累活、重活,广大知青们,在边疆奉献着青春。

  直到1978年,知青们才陆续开始返城。如今尹夏青已退休,目前在北京帮儿子带孙女。郁永华也过上了含饴弄孙的好日子。他说,感谢当年支边的经历,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苦尽甘来的真意。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知青 支边 当年 联谊会 边疆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