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诗意中秋

2015年09月30日 08:16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乐忆英

  吃月饼是中秋节最普遍的习俗,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虽然月饼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苏东坡曾有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节物重在尝新,如尝石榴、枣、栗、桔、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但没有将月饼作为重要的节令食品。民间流传最广为人知的是元朝末年八月十五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虽不足以让人信服,但至少部分说明了明初以来中秋吃月饼的事实。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明代月饼成为中秋典型的节日食品,明代中秋节馈送月饼成为全国城乡、宫廷、民间普遍通行的重要节俗。

  周作人于1940年9月写的《中秋的月亮》,其中这样写道:“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此俗来源于六朝时人在八月中以露水洗眼的风俗。南朝梁代宗懔(字元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说,那时人们中秋时节相互馈赠的不是月饼,而是盛满百草露的眼明囊。

  中秋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说:“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而李商隐在《霜月》中却说:“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前者温暖,而后者凄艳。

  从古至今,在浩瀚的中秋赏月诗文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时苏东坡正在山东密州做官,远离故乡,而他弟弟苏辙在济南,尽管并非天涯海角,却因各自事务缠身,已有五年未曾谋面。

  中秋是人们团圆的日子,思念如水般蔓延。此时此刻,苏东坡对月酌酒,渐至沉醉,正所谓酒入愁肠,思绪翩翩,才有了这首千古绝唱。

  南宋辞官归隐于浙江湖州苕溪的安徽绩溪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