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世界预防自杀日:关爱是世界上最好的“心理药”

2015年09月10日 09:55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胡宇翔 通讯员 吴东吉

  今天是9月10日,你知道吗?它不仅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还是第1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伸出援手,挽救生命”。根据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首份全球预防自杀报告《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全球每年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即约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

  “许多来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有过自杀的念头,甚至很多普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赵和丹说,简单来说,这种念头主要是精神痛苦造成的。有的人只是一时冲动,而有的人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心理医生分析,造成人饱受精神痛苦折磨,要用自杀来寻求解脱的,一般有3种主要原因。

  首先,自罪自责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情绪,但这种情绪达到了极致,就会演变成一种无价值感,感觉自己活着毫无意义,有浪费生命的感触。

  其次,被害妄想是很多精神分裂症、酒依赖症等心理障碍患者常有的情况。“有人要害我”的不安全感,让患者整日提心吊胆,最终选择了自寻解脱的自杀道路。

  还有一类则是因为身患重症,感到身心都很痛苦,并且伴随强烈的病耻感,最终也想以死亡来寻求解脱。

  心理障碍患者常有以上几种情绪。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赵和丹指出,抑郁症是精神科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症、强迫症、焦虑症、失眠症均是自杀的高风险诱因。

  其他几种都比较好理解,为啥说酒精依赖症和强迫症患者也很容易有自杀倾向呢?赵和丹解释:酒精依赖症就是指酗酒成瘾者,根据相关数据,酒精依赖人群预期自杀几率为15%。由此可见,酒精依赖是仅次于抑郁症、与自杀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 “强迫症患者太痛苦了,太痛苦了……”提起这个人群,赵和丹直摇头。他们不是人们常说的“你有强迫症”中的普通人,而是一类对某些行为执着到无法自控的人群。比如,有的患者会强迫自己洗手洗上几个小时,手上皮肤都洗白了、磨破了,可仍旧无法自控、停不下来。因不堪精神折磨,强迫症患者可能因抑郁情绪而选择自杀。另外,有的强迫症患者因久治不愈,于是思想变得极端,想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来终止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

  昨天,嘉兴市康慈医院心理咨询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赵和丹向记者介绍,在自杀死因中,冲动自杀占首位,其中因患抑郁症而自杀居其次。绝大多数自杀或者企图自杀的人可能有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患有心理障碍。她呼吁市民行动起来,多多关爱身边的人,帮助他们缓解精神压力。

  有时,我们常说自己太忙,父母家里几个月也不去一回;想不起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给朋友打电话,记不清上一次向同事送出问候是何时何地。“这些例子都算不上极端,确实有人对身边的人缺少关爱。”赵和丹说,有些例子说起来很沉重。

  曾经有个50多岁的陆阿姨(化名)因为抑郁症来赵医生这里就医,起初情绪低落时有过自杀的念头。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病情有了明显改观。出院后,陆阿姨恢复得也很好,还能下地干农活。在出院后的两到三年里,她都坚持服药,还定期来医院复诊。时间一长,她觉得自己的病不会再次复发,就误以为抑郁症彻底好了,自作主张停了药。家人也没有注意,默许了她的停药行为。

  过了一段时间,赵和丹没能等到老人再来复诊,却听说了老人上吊自杀的噩耗。“家人不懂医疗常识,没能劝阻老人停药,也没能及时发现老人的反常举动,最终酿成了悲剧。”她对此感到很惋惜。

  像这样的例子绝不是个例。年轻人小王(化名)在读书时就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因为学习压力大,有时变得闷闷不乐,有时又过于兴奋、常发脾气。他在嘉兴市康慈医院多次住院接受治疗。在服药过程中,他身体开始发胖,反应变慢,变得嗜睡。

  当小王状态好的时候,他常常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也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由于自身的自卑和同事的歧视,他经常换工作。最终,由于巨大的压力,他跳楼自杀了。 “这两个悲剧都告诉我们,关爱,对心理障碍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赵和丹说,如果陆阿姨的家人对她非常关心,配合医生治疗,常年对她进行合理的监护,悲剧或许就不会酿成。如果小王的同事对他很关心,了解他的病情,并且不歧视他,或许他的病耻感不会那么强烈,也不会走上自杀的绝路。

  从想不开,到走上自杀之路,通常会有一个过程。赵和丹分析,自杀可能是最让人惋惜的生命终结方式。很多看似突然发生的自杀事件,仔细去观察,总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

  赵和丹曾有一个女患者,送来前就曾经历了一次自杀。当时,这名女生小丽(化名)不满30岁,本该有一个“金色的人生”。多年前,小丽曾因为和一个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男子交往,并且明知对方有家庭,还甘愿当了“小三”。

  随着年龄增大,小丽发现自己在这个男人身上是不会得到婚姻的。慢慢地,她的小姐妹都结婚了,平时有老公陪,假期偶尔外出过过“二人世界”。而她则大部分时间只能一个人度过,越来越感觉自己不被爱、不被在意。每每她想要下定决心跟那个男人分开,可发现自己在他身上付出了太多的感情和青春,心有不甘。

  小丽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养活自己,但她最终仍无法摆脱那个男人的纠缠,最终选择了割腕自杀。好在自杀前几天,她曾跟小姐妹玲玲(化名)说起过这事儿。当天,玲玲正好给小丽打电话,可打了好几个都打不通。玲玲想起小丽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很快赶到小丽家里。当玲玲砸开了她的门,发现小丽已经割开了手腕,躺在血泊里。

  后来,小丽回忆,当时自己差点割断了自己的手腕肌腱,血流了一地。在玲玲的陪伴下,她来到医院开展心理咨询,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走出了感情的阴影,有了新的生活。

  赵和丹告诉记者,人在自杀前,有些蛛丝马迹是可以被提前发现的,以下这些细节最值得身边亲近的人留意。

  第一,情绪低落或极度悲伤。第二,感觉万念俱灰,自己一文不值,或者生活无目的,对任何事情无兴趣。第三,格外关注死亡或暴力等话题,经常“想一死了之”。第四,寻求服毒、刀枪或其他方式自杀。第五,情绪剧烈波动,喜怒极度无常。第六,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外表、行为及性格反常。第七,危险或自毁行为,如疯狂驾驶、吸毒等。第八,突然少言寡语,很平静。第九,生活遭遇危机或挫折,包括学校、工作、人际关系问题、失业、离婚、亲人过世、经济困难、绝症诊断等。第十,整理物品,包括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送人或扔掉,对家人及朋友进行“诀别”访问,草拟遗嘱或者写绝笔信等。

  那么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有人自杀该怎么办呢?赵和丹建议,市民在关键时刻要有所行动。比如,一旦发现有人爬上高楼,威胁要自杀,那么千万别大意,一定要保持冷静。首先,不要让当事人单独一人呆着,要试图稳住他的情绪。如果在室内,有人扬言要自杀,最好不让他接触枪、刀、药等“自杀之物”。

  同时,还要尽快寻求医院及其他专门机构的帮助,或者迅速报警。在等待帮助的时候,市民一定要面对当事人,保持耐心,洗耳恭听他的遭遇,且保持目光接触。 心理医生建议,周围的人要先跟试图自杀者聊天,聊他最在乎、最在意的人。让他知道如果他死了,那么他最在乎的人会失去依靠,或者非常难受。最终,市民要等待心理医生、警察等专业人士来劝解自杀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