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苕溪丝厂——无法消失的痛

2015年06月08日 08:42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陈曼青

  1925年的一天,在大麻海卸村出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精干男子,他手握一把银洋钿,沿小河走着,边走边把手里的银洋投入河中,并看着它们沉下,然后再往前走,再扔……这一天,当他如此走到花家漾口时,见扔下的银洋先浮在水面,稍一会儿才缓慢沉下去,双眼顿时露出惊喜的光芒。

  这里,是大运河与苕溪两股不同水系的交汇处。由于水系不同,两股水融合中在水面行成一个类似太极样的图案,当地人把这里称为“花家漾口”。花家漾口水质好、比重大,是办缫丝厂的理想之所。

  这个往河里扔银洋的人,就是苕溪丝厂的创建人——湖州达昌绸厂老板钮少连。钮少连与其兄钮少卿、其弟钮少琴,在湖州开设弘生昌绸庄。绸庄在上海有批发业务,并在杭州、苏州设有办事处,为收购到质地优良的蚕丝并降低丝绸厂成本,他这次专门来大麻、永秀一带寻找开设丝厂的地址。一路寻到花家漾口,他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优质水源。他知道,比重高的水,银洋下沉才会缓慢,这正是能生产高质白厂丝的首要条件。而且,这一带桑园、村庄星罗棋布,是购进白厂丝蚕茧原材料和招收工人的理想地。

  因资金不足,他与兄弟经过筹划,并设法联系了其他三人成为股东,六人合股集资,在海卸村花港漾购置了30亩土地。经过两年的努力,1927年,苕溪丝厂终于正式建成。苕溪丝厂先从意大利购进意式缫丝车168台,四年后增加至96台,达到264台。民国二十二年,丝厂又增加了日本缫丝车120台,至此,共有意式、日式缫丝车384台。丝车机安装工程,请了当时著名的上海寰球铁厂来安装。据1934年湖社所出的《湖社成立十周年纪念》记载:苕溪丝厂男工30人,女工700人,童工30人,年产量500担。1935年,丝厂又添置了当时最新式的日本回转式坐缫丝车160部,并在嘉兴和湖州等地分设了十多个收茧站。苕溪丝厂很快成功打出招牌,除了供应自己的绸厂外,产品还远销美、英、法、印度和东南亚诸国。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家嘉兴地区最早的现代化丝绸民营企业,建成仅仅十余年后,就被日本侵略者毁于一旦。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侵略者一踏上中国土地,就烧杀抢掠,疯狂破坏我国现代工业。为了在中国争夺丝绸市场,日本鬼子有计划、有目的地破坏我国蚕丝产业,沦陷区铁路沿线所有丝厂都被日寇占有或捣毁。日军甚至见桑树就砍,见到养蚕器具也要毁坏。苕溪丝厂虽然地处偏僻,但也没能逃过一劫。

  日本鬼子早就听说过浙江这家很重要的现代丝绸企业,且因丝厂一些机器曾购于日本,更是早对苕溪丝厂垂涎三尺。1941年12月,日军长安镇“黑食部队”指使津下本洋行强行来拆卸机器,抢夺来的机器经长安转运回日本。因丝厂生产设备数量巨大,日寇没有能力一次把机器全部拆卸运走,贪婪的鬼子就一次次来苕溪丝厂进行抢劫,抢光机器后,又拆除厂房,最后放火焚毁。从此,这个颇具规模、设施一流、辉煌一时的民族工业企业——苕溪丝厂,在海卸花家漾边消失了。

  七十多年过去了,如同圆明园遗址,苕溪丝厂的断壁残垣依然可见。荒草遮盖不住一个个固定缫丝机的水泥墩脚,它们像一枚枚钉子,钉在历史当中,青砖砌成的长烟囱指向苍天,像是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控诉,这份伤痛永远无法抚平……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机器 银洋 丝绸 侵略者 湖州 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