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桐乡辣酱

2015年04月13日 08:59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徐盈哲

  单位旁边的小弄堂口,有一家面积不大的小吃店。有时候,吃厌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快餐,总会去那儿点一客小笼或是几个生煎,既好吃又管饱。除了贪方便,喜欢去那家小吃店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台面上的调味料总是雷打不动地放着一瓶桐乡辣酱。

  每次点完餐,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自己调上一份“特制调味料”:白瓷小碟子里倒上半碟子米醋,再挖半勺红彤彤的桐乡辣酱放进去轻轻搅匀,这样调制而成的醋泛着红光,看上去特别开胃。刚出锅的煎包蘸着这样酸中带辣的酱料,滋味格外独特。桐乡辣酱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能把极普通的食材激发出刺激味蕾的潜力来。

  据传,早在几百年前的清朝,桐乡辣酱就已是名声响当当的进京贡品,而且还称得上是“一夜爆红”。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石门,尝遍山珍海味的天子,竟被普通农妇家中的一道家常菜“惊艳”到了。原来,农妇做了一道菠菜烧豆腐,上面浇了自制的甜辣酱。乾隆一尝这色艳、香浓、辣乎乎的菜,赞不绝口。

  有意思的是,农妇还给这道菜取了个颇有味道的菜名“红嘴绿鹦哥金镶白玉嵌”,把那层酱料叫做“玛瑙紫酱盖”,让乾隆龙颜大悦。返回京城后,乾隆传旨,要在御膳中加上这道菜,可让御厨们犯了难,费了好大劲才访到了这种出自小城桐乡的辣酱。这之后,桐乡辣酱成了进京贡品,声名大振。

  听这段故事的时候,不禁感叹,桐乡的老百姓真是天生的艺术家,不仅做的一手好酱,在万人朝拜的帝王面前也丝毫不输智慧。

  这让皇帝都食指大动的辣酱究竟为何有这样独特的滋味呢?去年,因工作机会,我有幸探访了生产桐乡辣酱的一家厂。

  这个厂面积不大,在楼顶的露天晒场中,放置着10多个装有酱料的大酱缸,身处园内可以闻到浓郁的酱香味。“这种经天然日晒制作成的酱,所需的周期长、花费的成本高,但能保留下浓郁的桐乡辣酱风味,而且绝对是无添加剂的绿色食品。”讲起桐乡辣酱,老板钱利荣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老钱说,他做桐乡辣酱也不过就5年多时间。5年前,桐乡酿造厂由于经营原因停止生产桐乡辣酱,老主顾差一点就要永远和它说再见了。当时一直做制酱生意的老钱得知此事,马上将酿造厂原车间主任请到了自己的蔬菜厂担任技术顾问。就这样,正宗的桐乡辣酱终于在生产车间里得到了“重生”。

  不过,这几年老钱过得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看到好东西在自己手里继续焕发光彩;担忧的,是酿造厂曾经面临的困境,也不可避免地摆在了他的面前。“利润太薄,销路太狭窄,难啊。”年近60岁的老钱脸上不无忧虑。

  前段时间,我忽然特别想念小时候吃过的酱烧豆腐干,走遍了超市也没有找到桐乡辣酱的身影,最后在农贸市场角落里的货架上见着摆了几瓶,十分寂寞的样子。摊主说,现在很少人买桐乡辣酱了,不敢多进货。

  记得老钱说过,传统的东西应该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尽管利润很薄,但他依然会抱着“文化传承”的信念坚持下去。

  真希望多一些像老钱一样爱怀旧而执着的人,坚守传统,传承手艺,不要让这种辣甜兼备、馥香鲜浓的味道只存在文字当中。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桐乡 辣酱 酿造厂 农妇 生产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