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河山成为首个无生猪养殖污染乡镇

2014年12月12日 07:4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记者 钟淑婷

  12月15日,河山镇将迎来最后4.7万平方米猪棚面积的复垦验收。至此,该镇近17万平方米的猪舍全部拆除,成为首个无生猪养殖污染乡镇。

  只有2.8万户籍人口的河山镇,有养猪户1300多户,这意味着每5户人家中就有一户养猪,生猪存栏最高峰时曾达到6万余头。从去年开始,河山开始大力推行生猪养殖减量转型,共拆除猪舍近17万平方米,所有生猪养殖户全部实现转型,无一起强拆,无一起因拆猪棚引起的上访事件。

  河山是怎么做到的?养殖户们转产后都干些什么?他们日后的可持续增收路子在哪里?

  做到,是因为大多数老百姓需要

  “拆猪棚不是为了交差,是为了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河山镇党委书记姜伟国告诉记者,如果单单完成年初桐乡市下达给河山镇的5.9万平方米猪舍拆除任务,这并不困难。

  可是,拆除5.9万平方米的猪舍后,影响河流脏、乱、差的源头就控制住了吗?又拿什么来衡量哪些猪棚该拆、哪些可以留?如果养殖户问“凭什么拆我的、留他的”要拿什么作答?

  姜伟国说,他们曾做过一项调查,绝大多数河浜沟渠污染都跟猪粪有关。在他手机中“珍藏”的华台村村委会后面的那条“酱油河”,就像一条鞭子,时时鞭策着他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治水力度。“我从没有见过那样的河,河水十分浓稠,红中泛着紫,臭气熏天,太触目惊心了。”

  除此之外,由养殖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也日益显现。姜伟国说,因为养殖污染,不但邻里纠纷不断,还有叔侄反目的,哥俩结仇的……去年5月,五泾村村民老张的儿子头一次领女朋友小林进门,一家人好不欢喜。为了这次见面,老张一家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星期。可是没想到,小林还没踏进家门,就皱紧了眉头:“你家怎么这么臭?那猪粪味熏得我头晕!”晚饭时间,小林更是因为臭得吃不下饭起身就走了。当晚,她给男朋友小张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分手,要么去桐乡买房。“在桐乡买房少说也得100万元,我们都是农民,哪里买得起啊。”眼看着儿子的婚事就要黄了,老张无奈之下,只得打市长电话投诉了哥哥一家。“哥哥再这样养下去,我儿子娶不到老婆啦!请政府出面管管!”

  “猪粪都流到我家门口了,每天回家就像钻进了猪圈,头发里面都臭。”村民小沈忍无可忍之下,也拿起电话举报了养猪的叔叔家。

  “在河山,养殖户占全镇总户数的20%左右。但因养殖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生猪养殖转型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不能因为要让全镇20%的人赚钱,而让80%的人受害!”姜伟国的话掷地有声,“河山之所以取得大整治的胜利,是因为受到了全镇80%群众的欢迎。”

  做好,是因为一切缘法而行

  “养殖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为什么要让我们拆猪舍?”像很多地方一样,最开始的猪舍拆除开展得并不顺利。

  在王家弄村村民老陆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张宣传单,内容是由国务院出台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面对联村干部许晓峰第10次上门,这位老养殖户终于说:“看来,不拆不行。”

  “我们不是不让你养猪,而是希望你依法养殖。”每一次上门,许晓峰总是耐心讲解:根据《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我考察了一下河山的地形,似乎没有一个地方符合《条例》规定的养殖条件。”老陆一开始还抱着侥幸心理,但在认真学习了《条例》后,态度完全转变了。

  敲开百姓的家门,让村民认真听你讲解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干部有点耐心。“要多走多问多听,让养猪户感受到我们的诚心。”庙头村村委会主任诸顺年感同身受,猪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庙头村可以说是全镇的重点攻坚对象。

  今年年过六旬的王大爷和老伴在家养了十多头猪,诸顺年头一回去他家,就吃了闭门羹。“工作这么多年,闭门羹也吃过,这么直接的还真不多。”诸顺年笑着说。后来,为了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他甚至跑到江苏,找到王大爷的儿子,从侧面对其晓以利害。终于,老王松口了,让儿子给村里打了个电话,把猪舍拆了。

  光讲法有时显得冷冰冰,还要讲情,要强化服务。王大爷答应拆,诸顺年却还是闲不下来,他要帮着老人卖猪。“很多养猪户不肯签协议,也是考虑到猪一时难卖出去,亏得太厉害。”诸顺年说,生猪价格的下跌让不少农户为销路发愁。卖得近,价格容易被压低;卖得远,农户又没有途径。在诸顺年的帮助下,王大爷的几头猪卖了个好价钱,老人家不断道谢。像诸顺年这样,许多干部主动做起了“销售中介”,安徽、福建、江苏,到处帮忙联系上门收购生猪。到11月30日,全镇最后一家养猪户的猪也顺利售出。

  做实,是因为服务到位百姓才能安心

  姜伟国说,检验河山无生猪养殖污染镇创建是否成功,关键还看这项工作是否可持续。

  在河山镇,1300户养殖户有一份详尽的档案:户主年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转型后拟谋求出路、需要政府什么帮助等,相关部门对他们进行定时跟踪追访。

  根据调查,目前河山镇的养殖户中,60岁以上的占近80%,50到60岁的占近15%,50岁以下的占近5%。不同的年龄层次,河山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不同的引导对策。

  针对年轻的养殖户,河山镇目前正在抓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种植大户,为他们提供市场与技术支持;针对年龄大、工作能力不强的养殖户,镇里将提供河道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针对养猪户中的残疾人和低保户,河山镇将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对其扶持。

  三峡移民老黄今年在镇村干部数次上门后也同意将猪舍拆了,并提出想在原有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冰库,用于水果储存。但建冰库需要不少资金,为这,老黄又发愁了。镇里的干部在了解他的情况后,主动找上他,并帮他联系了银行,贷款20万元。这下,老黄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个劲儿地夸:“多亏了政府啊。”

  据介绍,河山1300户养猪户退养,已花费1000万元,这对于每年财政收入只有1200万元的河山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记者问姜伟国这样做值不值,他坚定地回答:“值!”

  姜伟国算了一笔账:如果不拆,光清理河道,每三年就得花上1000万元。此外,还要加上因环境污染引发社会纠纷而牵出的社会治理成本、人力成本等。“现在,环境优了,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了,连其他的行业大整治也被带动起来了。”姜伟国告诉记者,今年,全镇50家小精炼企业全体关停淘汰,3条市级河道达到三类、四类水,环境整治的效果开始显现。

  为了守护好整治后的良好环境,河山镇还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生猪养殖回潮现象。年底,全镇将动员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建立村规民约,把现有的法律转化为老百姓能理解的条文。让村民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依靠群众的力量守住整治成果;同时,还将加强巡查力度,环保、城管、环卫办等采取分片巡查,将巡查、考核日常化。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