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复兴路

2014年12月10日 08:45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余一卒

  和振兴路一样,复兴路也让我联想起诸如“民族”啊、“时代”啊之类的巨型词汇。然后,有点儿晕眩,有点儿失去方向感。

  复兴路似乎很漫长。小城而已,纵贯南北的道路为数不多,复兴路居其一。

  原本没有复兴路。城市扩张,过南门桥往南有了复兴路;康泾以西的街区经过改造,贴着河,复兴路向北得以延伸,并且成了屈指可数的景观道路。南门桥堍横卧了一块硕大的石碑,镌刻了小城名家题写的路名,烫金,以示隆重。在城里,大概是唯一的。

  春天从复兴路苏醒,而后才蔓延至整座小城。你可能觉得言过其实,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况且,与道路的命名也很贴切。起初,河岸边的杨柳开始催芽,鹅黄嫩绿,一片迷蒙。紧接着桃花、梨花、樱花就争先恐后地绽放了——昨晚儿路过还是密密匝匝的蓓蕾,一夜之间,春天似乎倏忽就降临了。丽日晴好,姹紫嫣红;烟雨朦胧,水墨淋漓。草地也返绿了,松柏樟槐则换装易容,风拂过,新枝摇曳,老叶飘零。至于人呢?就像朱自清《春》里面写的那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舒活舒活筋骨腿脚了……

  沿河有步行道。间或几处临河小广场。葺以假山,架构凉亭,建水池,设喷泉,还零星分布几个健身点。日暮时分,各个小广场人群聚集,早先多是跳交谊舞的年长者居多,瘦身长腿,尖头黑皮鞋,锦缎高跟鞋,一丝不苟;近来时兴广场舞,一大帮子人横排竖排,挥臂抖腿,扭腰甩胯,也一丝不苟。踩轮滑、扭滑板和骑自行车的小孩儿穿梭其间大呼小叫。更多人围在“舞池”外沿,围观,交谈,发呆。

  小摊贩多起来了。充气水池里钓小金鱼,呼啦一下就围聚过来不少小不点儿;搁一块长木板就成了画案,大人小孩一起给石膏画胚着色——我家书柜上还留存着几个孩子的“杰作”;天上飞着荧光竹蜻蜓,地上转着荧光陀螺。卖西瓜菠萝的也有,卖冷饮矿泉水的也有,两棵行道树之间拉根细绳子,就是兜售被套和睡衣的地盘……

  还有络绎不绝的“走路人”,一人独行者有之,三五成群亦有之,也有与爱犬结伴而行的,或行色匆匆,或缓步从容,仿佛都有挥霍不尽的精气神!白天,他(她)们在商业写字楼的一角应付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电话,在庞大如天穹的厂房顶棚下不断重复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的动作,在机关大厦一张小办公桌上应对即将去向更多办公桌的公文,或者……如同每一个咬合的螺母或者螺丝——这个蹩脚的比喻——支撑着“时代”这头巨型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时至夜半,也常有跑车轰鸣着绝尘而去,浑厚的啸叫声划破小城已然平静下来的夜色。一辆,抑或三四辆,上演着怎样的速度与激情?偶尔也有肆意的尖叫伴着笑声哭声传来——夜幕浓重,借以宣泄对白昼的愤懑乃至怨恨么?我忍不住会想,那是什么样的人?遇着了什么样的事?他,或者她正经历着怎样的人生?

  我和我的朋友喜欢喝茶。有段时间专去滨河小广场上的露天茶座,看人群,看夜景,也看月亮,耳朵里充斥了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大概算一种别样的趣味吧。后来茶座消失了。我们又去临街的茶餐厅喝茶,隔着幕墙玻璃,看闪烁的车流,看城市暧昧的黑影,周身萦绕了或轻快或舒缓的乐音,算得另一种趣味。后来茶餐厅也歇业了。不得已,我们转移到桥边咖啡厅,绿树掩映,远离喧嚣——

  “到一家倒一家?怎么回事?”一个朋友冷不丁说。

  “不会是因为我们的缘故吧?”有人应声调侃。

  “不是我们,是因为你!”

  “好吧!别把这家也坑了?那就没地方去了!”大家都笑。

  下次再去,咖啡厅竟也易主,不过只是改换了门庭。

  ——幸好,还能喝茶。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复兴路 小城 广场 喝茶 城市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