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木心先生与植材小学

2014年11月24日 08:49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高玉林

  木心先生六岁入学,其时为1932年。他就读的乌镇东栅集贤小学,学校规模较小,但离家很近。一年后,他转入徐氏兴办的私立敦本小学。1934年,敦本小学并入植材小学,木心(当时学名孙仰中)遂转往植材小学就读。

  植材小学原名中西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儒商、乡绅沈善保出资创建。1907年,学校迁往奉真道院(俗称北宫,位于现乌镇电影院地块),占用三元阁、斗姥阁等殿庑房舍,并更名为乌青镇植材高等小学。后来,学校逐年扩建校舍,并开辟操场,增添图书仪器等各种设施设备。虽为小学,但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少,有诸子百家经疏、名人文集列传、通鉴辑要、万有文库(卢学溥赠)、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沈善保赠)、世界名著和小学生文库(沈雁冰赠)等。

  1934年,植材小学时任校长为潘尔昌。2002年,学校筹备百年校庆时,我还多次去拜望他。那时,潘老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讲话声言洪亮,回忆当年,侃侃而谈。他说:“我是抗战前的最后一任校长,敦本并入植材,确有其事。徐家堤、魏午堃来看望我时说起过,孙仰中和他们是同班同学,现在旅居美国,希望他来参加百年校庆。孙仰中当时插入三年级,这事我有印象。因为,当时由敦本转入植材的学生不多,他是年龄最小的,但是聪明好学,常到图书馆借阅古籍。周末,学校有时演出童话短剧,他也会参加。”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讲述阿拉伯文学时说:“《天方夜谭》是许多人、许多作品整合起来的。《一千零一夜》,大灵感找得好……我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参加演出《芝麻门开》……”在讲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时,他又说:“我们小时候的小学教科书,有许多世界名著……那时,我就在教科书上读到了勃朗宁的诗,非常喜欢,叫做《花衣吹笛人》。这首诗,有寓言童话的性质,但更有诗味……我小时候心目中的诗人,就是雪莱、拜伦、普希金。秀丽,卷发,大翻领衬衫,手拿鹅毛笔——那时,看到这个样子的人像,就觉得是诗人,羡煞,却没想到‘诗’。”事隔几十年,木心对自己的小学生活还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日寇于1937年秋侵入乌镇,植材小学学校解体,不久,校舍也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同学之情永远不会忘却——时隔六十年后的1996年2月14日(事也凑巧,正好是木心的生日),身在纽约的木心致信乌镇植材小学校友会徐家堤。他说:

  我之所以与乌镇未尽因缘,是由于你们的热忱感动了我,打破了我秉持了半个多世纪的自甘沉默,但还不足以扬眉吐气回馈故乡,仅只出明心迹,期之于后耳。你每信都提到陆渠清、吴柏松、魏午堃、钱履坤、沈钤(罗凡)、沈品年……(笔者注:以上提到的,都是木心小学时的同学)你的做法,令我叹佩,引我记忆复萌。他们的音容笑貌,肤色步姿一一宛然在目矣。虽属童年蒨雨,俨然越洋新知。无奈我漂流海外,浪得虚名,离我的目标远之又远,旦夕伏案写作,孜孜不敢稍怠。归期未可预卜,还望诸位善自珍摄,幸得相见,乐何如之……

  半个月后,木心又给植材小学校友会来函,云——

  家堤先生:

  今托刘君汇奉人民币捌百元。聊资贵刊印寄之费,敬请哂纳。

  此颂春安

  木心

  三月五日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乌镇 学时 当时 世界名著 三年级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