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品味古镇之美

2014年11月17日 09:1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王士杰

  美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乐意欣赏,你就会觉得自己常处美景之中。

  老乌镇(乌青镇),有所谓“八景”,且有不同年代的多个版本,那是知美、乐美的先辈们发现并欣然命名的。乾隆朝《乌青镇志》卷四“名胜”,把它们一一记了下来——

  宋时所定八景:古山云树、霅水风帆、双溪皓月、两镇苍烟、南郊春色、西林爽气、仙桥野笛、佛寺钟声;

  明宣德年间所定八景:光明莲社、二塔凌云、芙蓉旧浦、车溪祖关、上智鼋潭、昭明书馆、绿野遗庄、双溪浸月;

  明万历年间所定八景:砥柱危洲、通泉古甃、文石流觞、解弢丛桂、双潭舞凤、一水回龙、万竹秋声、长林石径;

  清顺治年间所定八景:梁苑胜迹、丛林古道、六桥风景、九曲回澜、溪亭幽涧、禅阁梵音、萧寺钟声、灵水山居。

  所有的“八景”名下,都附录了当时文人即景赋咏之诗。《乌青镇志》还提到在明宣德年间,镇上曾有人绘制过一幅《乌青八景图》,文友并为之作了《乌青八景图记》。

  这些景点,大抵是当时人们所见的历史遗迹、所闻的故事传说、所观的景色风物,或是乌镇的标志性建筑,并融入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的一个个审美意象。

  若透过字面,细细推测和玩味,当时的种种之景,或许并非描绘的那么绝美,渲染夸张的成分恐怕也不少。联想到鲁迅先生曾言: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钟声”、“古池好水”之类……(《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先生的意思,这是地方志的通例,甚至是一种通病。一个县的“十景、八景”尚需拼凑,何况一镇乎?

  不过,设身处地想想,我却不禁要为古人的情怀和精神所感动。镇处一隅,没有名山大川,也无特别“重量级”的古迹遗存。人居小镇,虽可“读万卷书”,却难“行万里路”,几位曾赴异乡为官的宦游人,几个经历他乡游学、游幕的才子,还有一批在乡读书、治学、执教的文人雅士,他们见多识广,饱学诗赋文史;他们有知美、见美的眼力,有赏美乐美的情怀;他们忍不住自发行动,发现乡土之美,赋名小镇之景。而这一组组“八景”,正是他们倾心构建的精神家园,与其说是“物景”,不如说是“心境”。正所谓:高贤游目骋怀,往往山水无知而诗篇漫与,遂使一丘一壑顿开生面,而草树烟云别有会心,无名者无不可命以名也(民国《乌青镇志》卷十一“名胜”卷首语)。如若轻率断言其为附庸风雅、拼凑敷衍,则未免误读其情,苛责其行了。

  “高贤”们有此雅兴,那百姓呢?按照某些理论和观点,他们该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有什么赏景怡情的工夫与心境?其实却未必。镇上及周边乡村的百姓,迫于生计而辛苦劳作、艰难度日,固然难有闲情逸致,但他们也有审美需求,他们不缺爱美之心。在劳动之余,他们会直起腰来,舒展一下眉头,看看周遭的景物;农闲之时或逢年过节,他们就赶香市、逛庙会,上演种种节俗仪式;在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时节,镇上的“八景”之处,应该也少不了他们的足迹和笑声。说是苦中作乐也好,是容易满足也罢,反正是自得其乐。只要不是旱涝饥馑、兵荒马乱,田园牧歌式的场景和感受,确乎存现于水乡古镇。而这,正是让人们心态较好地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也是古镇文化丰富积淀、代代相传的动力。

  农耕社会那种纯净的自然景观、淳朴的人文风貌,现已离我们远去。乌镇曾经有过的种种“八景”,多数也早已难觅踪迹,先辈们世代生活的千年古镇曾险些尽毁。当人们尽享现代生活之优,却又深感缺失了某些东西之时,回归之思便油然而生,寻根之旅便勃然而兴。可是,归途已遥,根脉渐断,昔日的桃源何处可寻?于是,所剩无几并且衰败破落的江南古镇,就成了众望所归的故土家园。

  保护尚存的,修葺破损的,补缀缺失的,恢复改观的……昔日的古镇场景得以再现,整个古镇街区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能够如此再现古镇的昔日模样,已是好不容易,但恬淡宁静、原态本真的小镇生态,却不是轻易可以重构了。毕竟,时光已逝,生活已变,心态已异。

  所以说,古镇之美,不仅在景。眼前的景观之后,更有深厚的内涵在其中。一个有形并且有灵性的古镇,需要人们用心投入,用心体验,用心再创造。

  匆匆的游客们,来古镇观光,您得摒弃浮躁,静下心来,徜徉于老街旧巷之间,沉浸于小桥流水的氛围之中,去发现和欣赏眼前之美,去探究和品味景物背后的内涵,去叩击和体验古人的心境与情怀。此时,您就不会只满足于抢几个镜头、进几个展馆、拣几件纪念品,然后匆匆离去。因为,古镇之游是不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

  留守本土的乡亲们,各位忙于谋生,疲于奔波,何不让自己飘忽的心淡定片刻?我们有机会远游名山大川,更应有时间享受身边的美丽,何不驻足回眸,盘点一下先人留下的“家珍”,体会一下祖辈曾经的生活和追求?世代生息的古镇,一坛醇美的佳酿,更应细细品味。

  远行在外的乌镇游子们,浓浓乡情,悠悠乡思,何不抽空常回家看看?水乡古镇,美丽故土,您的根,在这儿。

  古镇之美,在于发现;古典之美,需要用心来品读。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