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解读木心——成语

2014年10月14日 09:3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严僮伦

  木心:“琅琅上口的成语,最消磨志气。”(《素履之往》P140)

  成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汉语的成语大多有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辞海》对成语的解释也大致如是。

  成语的最大特点是文字组合和表意的定型化,且长期以来被人们所习惯性地使用。故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在文章中的出场率颇高。有不少作者和读者,幼稚地认为成语用得越多,文笔越美,文章的语言水平越高。笔者少年时代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在一次大会发言中,一口气用了好几十个成语,会后获得了一片赞扬之声,当时心里头那个得意啊。今天回想起来,可笑,可羞。

  成语的优势在于“成”,其劣势也在于“成”。文章的遣词造句,不比做加减法的算术题,最忌固定、呆板、守成。“成”一多就易落俗套,就会缺乏语言的创造性和新鲜感,失却了作者的文字个性。

  写文章喜用成语,甚至滥用成语,除了不太懂得如何评判语言优劣以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艺术上的懒惰,木心说“琅琅上口的成语,最消磨志气”,即是此谓。熟悉了的成语,使用起来,顺手,省心。久而久之,势必会消磨语言艺术上追求个性化独创的“志气”。大量文章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就是众多的码子人,消磨了创新志气之后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近一二十年的高考语文,不知为什么,成语的运用年年考,考来考去,琅琅上口的成语考得差不多了,就把“蜩螗沸羹”、“尾大不掉”之类的不琅琅不上口的也搬了出来。这对处于写作起步阶段的青年人,实在不是个好兆头。由此而波及到整个社会的文风,恐怕也是利少而弊多。成语“美轮美奂”近来被各类体裁的文章滥用以至误用,即是明显的例证。

  木心先生是一个在写作方面对自己处处高标准严要求的语言大师,我们读他的作品,很少碰见面孔老熟的成语。许多读者虔诚地爱读木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木心的文章典雅,高贵,不入套,不随规,一字一句,都不难感受到作者在语言文字上独到的追求和独特的韵味。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成语 口的 志气 消磨 琅琅上口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