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立一座城,聚一群人,“润”千载文脉

2014年09月23日 08:5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5000年前,徜徉在绿水青山之间的良渚先民,在太湖平原上创造了东方式古老文化,这一文化标志就是玉器。2001年,考古专家对桐乡新地里良渚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让这一遥不可及的神奇文明展现在我们面前。

 

  时光再转到2013年,在桐乡西部立起了一座城,城里的人以现代化方式延续着古老的玉石文化。

 

  获悉“桐乡大可古玩城·第二届全国古玩交流会”将于本月25日至27日举行,作为一个县级市举办的古玩交流会能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如此知名度和专业度,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大可古玩城的创始人沈岩松先生。

 

  趁着马云的东风,最近有一句话很火“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做过城市规划、开过装潢公司、开发过商业地产的沈岩松兜兜转转后,又回到了最初的梦想——建立自己的文化家园。

 

  很幸运,也实现了。

 

  如今的大可艺术园已成为桐乡城西的地标性建筑,而作为其中心的大可古玩城更承载着桐乡悠久的收藏文化,延续着艺术品市场的传奇。

 

  A城之记忆:

 

  藤椅上的老先生影响了几代人

 

  因着一条运河,桐乡历来多文人墨客,有水之地总是自动附加上各种风雅灵气。在文人圈收藏之风尤盛,以书画、玉器类最多。

 

  追根溯源,也便有了沈岩松建大可古玩城的缘由。“因为我们身处良渚文化起源地,身上拥有着罗家角遗址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因子,更因为我生命中一半时间在跟文化艺术品对话。”于是这块地在空了很久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属性。

 

  沈岩松自幼跟着崇福的郑彬老先生习字学篆刻。那时,古玩字画收藏仅限于文人圈子里。这也让幼年的沈岩松对于收藏有了最初的印记。“一到礼拜天,我们会去先生或先生的朋友家中。有着一肚子才学的老先生悠笃笃坐在藤椅上,学生不能平起平坐,只能坐在矮一截的小椅子上,听先生讲一张画一个砚台的来历。”沈岩松至今记得,郑彬老先生的桌上有一方鹅状的唐朝古砚,是从一个摸螺蛳的农民手中花一元钱买来的。

 

  因酷爱书画,沈岩松还让于梦全老先生在空余时间教他裱画。老先生人好,特地添置工具,待他放学后教他。“先生和很多文人大家都是好友,随手拿起一张就是沙孟海的书法,教我装裱,这要放在现在根本不敢想。”

 

  在那个年代,各种收藏品没有明显的价值标签,讲究的是缘分和心头好,这也让收藏变得极为纯粹。与字画砚台的收藏不同,玉器有着更大的群众基础,也早早进入流通渠道。沈岩松说,他外婆家与吴门画派的吴待秋住一个墙门里,曾经也是大户人家。“外婆爱抽烟,好几次看着她掏出一小块翡翠跟‘跑地皮’的人换烟钱。”

 

  旧时,“跑地皮”通常指的就是专门在民间跑腿收玉器、古玩的人,藏家们会从他们手中买进好的东西。

 

  曾任市博物馆馆长的书画收藏家张金荣表示,桐乡渊源流长的文明让民间收藏成为一种风气。“特别像崇福、濮院、乌镇等几个古镇,因为水路发达、经济繁华,出了不少收藏大家。如解放前的吴柳堂、吴孟芊、沈伯云等,解放后的于梦全、诸谨翔等。”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乌镇的沈贯通、桐乡的陆康生在收藏方面也都非常有名。

 

  正是这样一批老先生,潜移默化影响了几代人,构建了桐乡良好的收藏氛围。

 

  近一二十年来,古玩藏品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在江浙地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艺术品交易显得尤为活跃,在国外和香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频频可以看到出手阔绰的浙江买家,其中不乏桐乡人的身影。

 

  B城之市井:

 

  从“跑地皮”少年到最大的玉老板

 

  有文化积淀,有市场催化,大可古玩城的建成多少有点水到渠成。一直以来,桐乡的古玩交易环境都是松散的小群体状态,或固定时间沿街摆摊或隐匿在小巷深处。没有集中的自由交易市场,这样一个市场空白点,在沈岩松看来正是商机。

 

  去年4月,大可古玩城这座有着古朴色泽的大楼开始试营业,全市最有实力的古玩店几乎都入驻了。古玩城成为浙北唯一的封闭式古玩交易中心。

 

  本来,古玩城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只要去过“大可”,就会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它将时下最流行、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品都集中到一起,玉器、瓷器、珠宝、杂件、字画等。这些完全不同气质的艺术品,被安置在同一座漂亮大楼里,形成了一股风格各异的独特氛围。在鱼骨结构的城里面,空间算不上宽阔,但在一个个小而精致的空间里,酝酿着一个个奇迹。很多奇迹都与玉器有关。玉也成了这座城的“灵魂”之物。

 

  在二楼一间大铺面里,简单模仿老宅子的格局,入口玄关,正堂中红木家俱,确切地说是摆满了整个屋的红木家俱。据说开店没几天就有十几批客人来问价,最高出到了300多万元。老板张利平回得爽快:“不卖,自用。”再看桌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已留下不少刻痕,多少也透露出老板的身价。

 

  张利平可以说是现在桐乡玉器生意做得最大的玉老板,常年有100多个固定客户向他收购玉器。除了自己隔三差五现身国外大型拍卖会,他还派出了10多人世界各地“淘玉”。

 

  他的发家经历在这座城里多少有些代表性。28年前,听一个朋友说起老玉在日本卖得很贵。15岁的张利平开始了“跑地皮”生涯。在那个民风淳朴的年代,可以直接抽开农村老太的抽屉,细细挑选,3元5元收来,再卖给镇上玩玉的老人。起初,对玉根本不了解的张利平也交过“学费”,收来的带气泡的绿色玻璃只能自己承担。

 

  “玉这种东西教出来是臭气,要讲悟性的。”几年后,张利平只要一看一摸,新玉老玉、年代工艺基本就差不离了。如今,张利平的“淘玉”版图全线移至香港、台湾地区甚至欧美国家。

 

  C城之传奇:

 

  “桐乡货”意味着“老玉好玉”

 

  话说,桐乡的古玩商为了收块好玉,真的是蛮拼的。也正因为敢想敢闯,桐乡玉器在业内的口碑也相当了得。

 

  说到玉器交易,有必要进行一下科普。现在人们常称的“老玉”,一般说的是100年之前各个朝代生产加工的玉石。历史上以春秋、唐代、宋辽金和明清这四个朝代的老玉最有收藏价值。这也与当时崇玉文化息息相关。

 

  若论制作工艺,清代最为登峰造极,特别是清中期手工艺加工业高度发达,工艺产品雕龙画凤,以繁复细致为美;若论玉石质地,唐代更为优越,当时唐王朝版图面积大,西域各国竞相朝拜,其遗留后世的玉石以上等西域产和田玉为主;若论文化价值,越古老的越值钱,春秋玉和宋代玉胜在精品存世量少。

 

  “其实就玉质本身来说不存在新老问题,玉的形成要3亿年时间。”一些资深玉器收藏者更赞成老工新工的说法。从老玉件来说,收藏的不只是玉质本身,还有它极富时代特征的雕工、经过百年把玩散发出来的温润气调,还有背后蕴含生命力的文化内涵。而这种种,也让桐乡藏家一直以来对老玉有种偏执的狂热。“只要说是‘桐乡货’,国外的客人都会非常信任,因为‘桐乡货’意味着老玉、古董玉。”张利平说,以前是桐乡人把当地的古玩拿出去卖,现在是桐乡人走遍世界,去到凡有华人的地方把精品古玩特别是玉器收回来,吸引全国各地的藏家来购买。“桐乡几个出货量最大的古玩商都集中在大可,所以说,大可现在就好比老玉的批发中转站。”

 

  古玩城里多位古玩商不约而同提到一点:古玩不同于其他生意讲究一家独大,更讲究的是店多成市,这也是他们选择到古玩城的主要原因。“这个圈子就是如此,最初谈的是生意,最后成的是朋友,氛围和交流非常重要。”

 

  古玩城内的商家也是精心甄选进驻的。“做玉器的话必须是做老玉,而且要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沈岩松说,“桐乡货”的口碑是桐乡古玩商长久以来营造的,大可古玩城进行了更好的传承。在一些全国知名的大型古玩交易会上,“大可”豪气包下一层楼,组织古玩城内的商家抱团参展,收获的也是倍增的名声。

 

  随着去年在古玩城内顺利举行了首届全国古玩交易会,“大可古玩城”几乎和“桐乡货”融合在了一起,于是也就少不了一些慕名而来加入“桐乡战团”的外来客。

 

  胡先生是台湾人,几年前在大陆开始做古玩生意,在北京古玩城经营着一家不错的商铺。去年,几经考察,胡先生携妻带子举家迁到了桐乡。如今,胡先生在大可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生意如日中天。“看中的就是桐乡的古玩氛围,随便在古玩城里转转可能就会遇到眼光毒辣的收藏家,这种从根基上的文化传承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

 

  D城之天下:

 

  遇到王公贵族腰间的那抹惊艳

 

  在城里,每家店铺都有一个古朴的名字:古月轩、鸿蒙馆、蔼玉堂、华臣斋……在微醺的盘香中,经营着各自的小乐惠。

 

  蒋先生是三楼北边尽头“古月轩”的主人。和别家商铺不同,蒋先生只做玉,而且只做古玉。

 

  入驻大可古玩城时,蒋先生来迟了。其他商铺都已招商完毕,唯有这角落的商铺了,蒋先生倒也笃定:“玉好不怕巷子深。”20多年玉器场上的摸爬滚打,他早就看淡了各种细枝末节。“做玉这行,有脑子有眼力,在哪都不是问题。”

 

  多年实战经验确实也让蒋先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连身边的同行都说,只要老蒋掌过眼的,基本就是权威。心大了,脚下路也就宽了。进香港、跑台湾,蒋先生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0年左右第一次到香港,货真好,也真便宜。”带回的信息,让桐乡古玩人纷纷走出内地。

 

  现在,蒋先生的货源渠道主要走欧美国家的拍卖会。“有时为了拍到心头好,那牌子真是几十轮地抡举。”走多了,见多了,有关玉的故事也就信手拈来。

 

  几个熟客都知道,蒋先生手头有一套绝对可以列入珍品级的宝贝——金玉宝钿带饰,就是古代王公贵族佩戴的腰带,一共由十五六枚雕有各种纹饰的和田玉组成,下衬金板,市面上极为罕见。

 

  “当时在同行的介绍下,从香港一位老藏家手中看到。第一眼看到只能用惊艳形容。”不过之后的“求宝”之路并不顺畅,原本谈妥交易,第二天老藏家就反悔了。不甘心的蒋先生四处走关系,几次反复后,最后的成交价是第一次价格的3倍。“遇到真正的好东西是不能用价格衡量的。”

 

  记者发现,在玻璃展柜中,蒋先生前阵子花45万元从佳士得拍来的渔家乐玉船就这么直挺挺的摆在里面。

 

  蒋先生说得倒也轻描淡写,如果好东西都要藏起来,哪腾得出这么多地儿。接着话题,他谈到进入古玩城的另一个缘由:“这里安保设施绝对过硬,关门时间就连苍蝇也休想飞进来。”

 

  如此强大的安保后盾,让各家各户更加放心地将镇店之宝拿出来透气。所以,去城里逛逛,偶遇各种珍品的机会还真不是一般的多。

 

  当然,大可古玩城也不只出售些古旧兮兮的老物件。玉器、瓷器、书画、珠宝、油画等东西方艺术都在这里和谐共生,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爱的艺术品种类,这可能是最“时髦的”古玩城了。

 

  毕竟,很多年轻人对高古玉、明清浅绛彩瓷不感兴趣,那些国外的古董珠宝、抽象油画、千年不褪色的西藏老唐卡、欧洲宫廷奢华金饰、老料新作的镶嵌珠宝……却能让他们眼前一亮。毕竟,收藏是件挺私人的事儿。

 

  与其说,城里藏了天下,倒不如说藏下了穿越千年的文明。

 

  E城之烟火气:

 

  里里外外,丰俭由人

 

  说到古玩玉器,很多老百姓以为这不是咱老百姓玩得转的。其实,古玩城真没那么“遥不可及”。在大城市,周末逛逛古玩城,淘些精致的小物件妆点家居,那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状态。遇到人品爆发,没准还能捡回漏。

 

  那到“大可”做什么?最恰当的词就是去“逛逛”,几乎每家店里都装修得像个小茶馆,不论生人熟客,见面即有缘,都会请你坐下来喝杯茶,做古玩的个个肚皮里有本经,一高兴,店主们就开讲了。这也算是一种接地气的实战学习吧!

 

  据说古玩行里自古便有双向交易的行规,如果你对自己手头的藏品有信心,也可以拿来给店家们瞧瞧,没准还真能达成一个满意的价钱。

 

  如果你肚皮里也有那么点古玩经,那么在古玩城里就得找老藏家侃。那些人可是视藏品如手心手背肉,找的是有缘人。

 

  但就是这样骨灰级的藏家,自视甚高,行走江湖多年自然会徒生出独孤求败之感。如能与他坐而论宝一番,那就如华山论剑,高手间素来会惺惺相惜。末了,老藏家还会很知趣地拿出些个好东西割爱与你,不然,怕你下回不来聊天了。

 

  还有,放眼全国,哪个古玩市场是开门营业到晚上10点的?也只有这里了,因为古玩交易与别的买卖不同,需要在一种交流探讨的氛围中完成的,慢笃笃是最佳节奏。

 

  如果你还是觉得收藏级别的物件太过奢侈,头脑活络的店主们早就想在你前头了。他们将老的玉石小物件,借鉴古时的掐丝镶嵌等工艺手法,辅以黄金宝石,立刻使温润的老玉焕发全新的生命力,也成全了经典与时尚的无缝对接。但相比各种贵族品牌,价格却十分可爱,并且真的能做到保值增值。

 

  每逢周一,古玩城门口就会自然形成一个古玩集市,带着宝贝来的、来淘宝的,里里外外都是人。城内城外,那真当是丰俭由人,就看你会不会玩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