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儿时的羊行头

2014年08月25日 09:15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阮如贤

  回忆起幼时的羊行头,内心总有一份难于割舍的情怀,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的深深烙印。

 

  羊行头位于桐乡东门吊桥(时已改建为长条石板桥)东堍与东南街相连处,是一条往南分支出来长约百米、宽两米的弄堂。说是小弄其实也不尽然,弄两侧的房屋、河滩、树木、荒地相互穿插。记忆中的羊行头,北端紧靠东南街,左侧弄堂口有徐经寿既临街又朝弄的平房软糕店,依次往南为周寄堂二开间平房、阮文盛地院、公厕一座、沈元泰三开间小猪行、荒地、冯氏老宅、破旧围墙(内有一棵近六米高的茶花树,树枝伸出墙外,每逢茶花盛开,墙外弄堂路面满是落花)、一废弃地院、冯家租住二层住宅、泥操场、农村桑树地。右侧弄口为临吊桥水阁而建的二层潘桂芬住宅,黄婉珍住宅,往南依次为河埠大石级、长约三十米的河滩、城河转弯处有杨俊昌平房、陆顺宝猪羊行、荒地、羊行头小学(原为沈福泰栈房,一九四九年梧桐完小在此设分校,该校在晚上或暑假曾办过速成扫盲培训班,一九八四年分校撤回),小学南侧有一条弯弯曲曲穿越桑树地沿城河边高低不平泥路可通达南门头的“捷径”。

 

  我儿时的羊行头已是桐乡小猪、羊集散交易的场所,坐东朝西的小猪行直对河道转弯处,这里犹如一个天然良港,白天总有四五条小船沿岸停靠,几位穿花格子衣服或裹着头巾操外地口音的男女,将装有小猪的箩筐从河埠石阶往上挑,同时也会看到三三两两买主把咕哩咕哩直叫的小猪笼子往下搬放进船舱。夕阳西下,小船已无影踪,港湾又显一片宁静。

 

  记不清何时开始,发现小猪行直对转弯河滩边有一处积水潭,内有清澈的泉水不断外冒,满溢的泉水周而复始顺着河滩斜坡流入河中。季节的变换,潭内的水温却始终与刚提起来的井水相仿,冬暖夏凉。夏天,孩子们每天要去水潭边玩耍,还会用勺将水一瓢瓢地舀进铁桶内提回家供洗涮之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逢大旱年月,尽管周围河道枯浅,而潭内的泉水仍源源不绝。

 

  羊行头的小河属桐乡东门外护城河的一截,小河便自然成了附近孩子们生活的乐园。炎炎夏日下午,我们会结伴到小河内学游泳,为防挨家长骂,我们总是将短裤脱了挂在河边桑枝上,游毕后稍息穿上返家;还会站在河埠临水石级玩“削水片”游戏;我们还会用大头针弯成钩,找来竹竿和棉线做成钓竿,用蚯蚓或苍蝇作诱饵在河边钓鱼……

 

  站在高高的河堤边,看到大人们在河埠边不停忙碌,挑水、洗菜、淘米、洗衣,偶尔还会看到自南往北木质航船经过,听到摇橹划动带来水流声响,看到船尾翻起漩涡的浪花,并注视着小船穿越东门吊桥桥洞,左转弯过青龙桥而逐渐消失。

 

  一九六七年,我参加了工作,对东门羊行头的境况逐渐疏远,事隔十年后的一九七六年,桐乡电机厂至护城河段新建长两百余米宽八米的混凝土路面,称名“东兴街”。一九八五年桐乡列入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大刀阔斧对原有的桐乡老街进行拓宽改造,条石铺成的街面不见了,南门至东门护城河全部填埋筑路,称名“城河路”。

 

  时过境迁,如今,羊行头的原貌早已不复存在,但一条位于东兴商厦西门口,北邻鱼行街,南邻东兴街,与城河路相平行的小道就是当年羊行头留下来的痕迹。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行头 小猪 桐乡 河滩 看到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