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黄旭光:扫帚的守望者

2014年08月22日 08:4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程新星 实习生 朱秀华

  古稀之年,本该儿孙满堂,乐享清福。但对71岁的黄旭光来说,这一切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一辈子,他都未曾娶妻,无儿无女。

 

  一个人的生活,黄旭光自食其力,靠卖扫帚的钱糊口。他的扫帚做工精致,外观好看又耐用。只可惜,事与愿违,他的好手艺非但逐渐无用武之地,就连晚年生活也令人担忧。

 

  身背家庭包袱人生注定坎坷

 

  南门直街89号,是黄旭光的住所。一间占地面积才十几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面的陈设极其简陋,一桌一椅一板凳,一把落地电扇,一个电饭煲,单人木床上堆放着做扫帚用的工具和材料,一目了然。

 

  见人来,他放下手中的活儿,笑脸相迎,将藤椅上的东西清理了一番,示意记者坐下。

 

  眼前的他,身穿一件蓝白相间的衬衣,一条灰白色长裤,脚上拖着深蓝色的塑料拖鞋。黄旭光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然而,毕竟年事已高,他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脸上也爬满了深浅不一的皱纹。

 

  闲聊中得知,老人并非桐乡人,老家在湖州市南浔区的练市镇,要说是怎么来到桐乡的,其中的故事颇为曲折。

 

  老人出生在地主家庭,后来家道中落,家财散尽。那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父亲身体不好,哥哥身有残疾,弟弟们还年幼,所幸母亲心灵手巧,只凭她一人勤勤恳恳地劳作,带着一家八口,艰难度日。

 

  尽管生活拮据,但母亲不愿耽误孩子的前途,坚持将孩子送去学堂念书。

 

  “我小时候学习很好,尤其是数学,还考上了练市中学,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黄旭光说,往事休提,惆怅难耐。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还是不得不辍学了,参加了劳动。

 

  到了黄旭光成家的年纪,做媒的不少,但不是看不上眼,就是父母不同意,做上门女婿又觉得委屈了些。“后来年纪越来越大,错过了黄金时期,就不好找了。”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这都是命。”

 

  往后的日子,他在乌镇小学做过临时工,摆摊卖过香烟,直到1997年,他去上海投靠表姐,并学习了花艺。

 

  呆了两年,表姐鼓励黄旭光回乡创业。1999年,黄旭光回到了老家,没有地,没有钱,有一个自己的花圃谈何容易?后来,桐乡新世纪公园开放,他得知这个消息,便在公园里谋了份花匠的工作。

 

  从此,他便再未离开。

 

  做扫帚实属无奈之选收入微薄勉强糊口

 

  黄旭光种花种树的手艺很不一般,经他一手栽培的花木总是长得特别好。

 

  在新世纪公园干了3个年头,60岁那一年,他退休了。为了养活自己,先后去过茅盾中学、桐乡一中做花匠,一月的基本工资不过600余元。2010年,因年满65周岁,也不得不离开桐乡一中,搬到现在的地方居住。

 

  说到与扫帚的结缘,黄旭光坦言:“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要;要吃饭,没办法。”

 

  黄旭光跟着隔壁的师傅学扎扫帚。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很快就掌握了做扫帚的精髓。除了扫帚,还有洗涮用的刷帚、除灰尘的掸帚。

 

  如今,市场上的扫帚五花八门,高梁穗、金丝草、竹梢、扫帚草等,都是做扫帚的原材料,而家里用的通常都是塑料扫帚。与众不同的是,老人的扫帚是用棕丝做的,最大的优点是不易氧化和腐烂。

 

  做扫帚的步骤虽然不多,但每一步都很复杂。“你别看就这么个东西,要用尼龙绳把棕丝绑到木棍上,绳子再一圈圈往上绕,稍不留心就脱落了。”老人边说边示范。

 

  棕丝固定在木棍上以后,还要在上面穿针引线。棕丝过于紧实,所以下手必须要“狠”,往往几针下来,手跟手臂就很酸了。

 

  由于长期劳作,黄旭光的手上布满了老茧。“一天8个小时,除去吃饭时间,忙到晚上9点,只能完整地做好两把扫帚。”他叹息道。

 

  黄旭光做的各种“帚”很实用,尤其是刷帚和掸帚,是他的“专利”,外面商店是没得卖的。如无特殊情况,每个周日的清晨,大约6点的样子,老人会去第一菜场出售他的劳动成果。扫帚和掸帚25块钱一把,刷帚10块钱。

 

  老人其实属于违章设摊。为了躲避城管,老人只能卖一个小时,7点左右就回家了。“一个月赚六七百。”老人低声呢喃了一句,收入本来就少,再刨去日常开销,就所剩无几了。

 

  好手艺难寻传承人孤苦无依晚年生活堪忧

 

  起初,老人的扫帚几乎卖不出去,人们似乎用惯了平时常用的扫帚,对新玩意儿不敢轻易尝试。尽管也有人会在黄旭光的摊前停下来看一看,但大多数都是只看不买。

 

  即便如此,老人对自己的扫帚还是很有信心的,他认为,只要有一个人买,一传十,十传百,就能带来更多的顾客。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用过的人都对他的手艺赞赏有加。“之前有几个北京人,应该是来旅游的吧,路过我家,看到了我的这些东西,觉得很新鲜,就买了几把。”说到这里,他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有人欣赏自然是件好事,可黄旭光却忧心忡忡。他说,只靠自己一个人,做不出多少来,买的人再多,没有货也是白搭。没人买要愁,买的人多了也要愁。

 

  当被问及有没有考虑收个徒弟帮帮忙,也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时,黄旭光叹了口气:“是有几个外地人来找过我,不过都不行的,不行的。”

 

  原来,早前有几个安徽人觉得黄旭光的扫帚做得好,想要拜其为师,可他们做事不够认真,没有恒心,学了几天没一个像样的,就被他拒绝了。

 

  除了手艺无人继承,黄旭光今后的生活才是最大的问题。

 

  房间里没有空调,因为是阁楼,里面格外的闷热,在三四十度的高温天,老人只好搭一张钢丝床睡在楼下,每天粗茶淡饭,如无必要,从不出门。

 

  烦闷的时候就抽烟,五块钱一包的香烟,三天两包。可能是抽烟引起的,老人患上了咳嗽的毛病,上了年纪,身体愈发不好了。“申请低保户还不够资格,现在做得动倒没觉得什么,要是以后做不动了,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言片语间,满是酸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扫帚 手艺 桐乡 年纪 棕丝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