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鱼儿回来了,垂钓者也来了

2014年08月13日 08:38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周玥/文 陈为民/摄

  垂钓爱好者在狭径港钓鱼。

 

  清河更清,令人欣喜。而看一条黑臭河努力摆脱“恶名”,则是振奋人心的。

 

  治水!治水!龙翔街道为让狭径港摆脱人见人嫌的坏名气,抓住了猪粪和垃圾两个“牛鼻子”,彻底整治污染源。

 

  现如今,村民过河不再捂鼻子了,村里还多了些慕名前来垂钓的人,且一待就是大半天。“照这样下去,下河游泳的日子就在眼前了。”沿岸村民道出了心中的期许,也恰是“五水共治”的初衷。

 

  管好“一头猪”黑河开始变“脸色”

 

  “狭径港沿岸有养猪户11家,由于养殖散户把排放物直接排放到河道,导致河水发黑发臭,淤泥严重……”说起狭径港,龙翔街道治水办副主任陈耀辉边介绍,边翻出一张张整治前的照片。直言用“脏乱差”3个字来形容不为过。

 

  据了解,狭径港位于龙翔街道元丰村,河道全长2公里,属村级河道。今年初,该河被列入黑臭河的“黑名单”,成为龙翔街道23条待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之一。

 

  黑臭,因何而起?治理水污染,表象是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经过走访排摸,整个河段不涉及企业,沿岸居民住宅也不密集。反倒是发现沿岸有不少猪棚,还有成堆成堆的垃圾。

 

  “过去,狭径港沿岸散布着11户‘小散乱’的猪棚。”元丰村村干部、狭径港河长张国民告诉记者,每年大量猪粪被随意排入河里,臭气熏天,村民连窗户都不敢开。最严重的是,狭径港的弯兜里,已被日积月累的猪粪填满了。

 

  治水先治猪!龙翔街道坚持“管好一头猪”,将生猪养猪污染整治作为当地“控源截污”改善水质的突破口,一场“抓铁有痕”的拆猪棚行动迅速展开。从今年5月底开始,镇村干部走村入户,找养猪户谈话做动员。截至6月底,沿岸11户违建猪舍,共计3500平方米,全部拆除完毕并完成复垦,陆续种上了菊花、玉米、苗木等。

 

  污染源堵住了,黑臭河自然开始变“脸色”。

 

  放下“一个桶”村民护水不添污

 

  猪粪的事儿解决了,可岸边河里的垃圾,却始终清理不尽。“常常是刚把垃圾运走,村民出门时又顺手把垃圾扔进河里了。”张国民坦言,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平常了。沿岸不是没有垃圾桶,而是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村民觉得不方便。

 

  于是,垃圾是清了扔,扔了再清。“之前,我们清理河道垃圾,载重5吨的保洁船装了35船,持续了半个多月。”张国民介绍,截至目前共清理打捞垃圾80余吨。

 

  循环往复,何时是个头?磨破嘴皮子,不如实际行动来得实在。为此,村里想了个辙,为每户村民家配了一个垃圾桶,就放置在家门口。“每家每户垃圾桶里的垃圾,是实行日产日清的。这样一来,垃圾的规范处理大家都能看在眼里。”元丰村村干部介绍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护水意识。

 

  元丰村鲍家湾村民郑新根告诉记者,他家与狭径港不过百来米。看着因治水逐渐改善的生活环境,原先,抱着“单靠自己一家不乱扔垃圾,狭径港也不会变干净”这样的想法,自己便始终“随大流”。但是现在,再往河里岸边扔垃圾,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据悉,自“五水共治”铺开以来,借助全国中小河流项目普通扇形生态河岸工程的实施,狭径港已新筑生态河岸2.35公里。今年3月中旬,河道累计清除淤泥3.5万立方米。随后,近3公里的两岸绿化,实现了河岸绿化全覆盖。

 

  一条河的改变背后是全面治水的决心

 

  一部纪录片,治水工作自我加压。上半年,一部10多分钟的纪录片,在龙翔街道广大党员干部中集中播放。纪录片上公示了黑河、臭河、垃圾河的“责任河长”,曝光了河道的各种问题。被“点名”的河长,免不了尴尬地红了脸,也就此敲响了“五水共治”的警钟。

 

  同时,按照“五水共治”要求,龙翔街道对辖区范围内所有河道进行了全面排摸,发现属于黑河、垃圾河、臭河的共有23条。

 

  截止到目前,已完成整治垃圾河2条、黑臭河11条。从3月份开始,各行政村成立河道整治工作组,对所有河道的保洁死角、河岸垃圾进行清理,对水体障碍物进行清理。全街道共打捞清理沉船416只,实现了所有河道“零沉船”。“五水共治”改变的不只是狭径港,背后是龙翔街道全面治水的决心。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河道 街道 治水 龙翔 沿岸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