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瘦竹无惧南北风 ——黄欢华竹石小品赏析

2014年07月25日 08:19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人物简介:黄欢华,字玄石,1955年生于乌镇,自幼喜好涂鸦,受同邑陆渠清先生启蒙,从芥子园入手,书临多宝塔。1985年幸得岳石尘、范汉光两贤推荐,师从湖州谭建丞门下,画艺大进,90年代初加入嘉兴市美协,现今潜心于画事,擅长花卉山水。

 

  有西方学者说过,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尤是。在纸张发明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在竹简上写字、刻字和著书立说。而中国园林几乎无竹不成园,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傲然于世。宋代苏东坡曾感叹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中国文化和竹的渊源不止于生活艺术,竹的特性更是被赋予人格象征。借竹寓心,竹之清秀洒脱、虚怀若谷、刚正不阿,衍化成了中华民族的品格、禀赋、美学追求和对社会的态度,并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

 

  观修竹之美,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枝叶柔柔,满目青青,倾倒无数丹青大师。有人擅写晴竹,有人擅写雨竹,有人擅写风竹,有人擅写雪竹……竹子的风、晴、雨、露,春、夏、秋、冬,无不诠释了画家丰富的感情色彩和精神境界。故历经宋元明清,时至今日,画竹技法和画论不断发展完善,名家辈出,长盛不衰,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欢华老师画竹,似柳似桃,非柳非桃,情态生动,笔意豪迈,墨气淋漓。画面构景虽简却精,境界疏朗。墨竹之氤氲与璞石之苍茫辉映交融,渲染出淡泊静穆之境,其中蕴含画家强烈的主观意识,无声胜有声。

 

  其作画逸笔草草,用大写意的笔触写小品,既准确又不失大气,耐人寻味。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爽利而沉着,“活”是其作品鲜明的特点。他善用复笔,而高明地用复笔起到了渍墨渍色的效果,增强了主题,而其又善用铺水,更长于收水,使画面趋于另一番境地,画中竹子的穿插功夫,令人叹为观止。

 

  其画风取法宋元,由得乡邑吴镇墨竹之飘逸,蒲华之洒脱,承中国传统文人画之境界意趣,用墨色浓淡、毫端粗细将竹子的萧瑟灵性和远近枯荣表现得淋漓尽致,层次无穷。其崇尚水墨而弱化丹青,不求形似而追求象外之意,重主观、重写意、重表现,正是契合了宋元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然其以不期有成之心态,不求工细之心臆而为之,成萧散有致之格调,以一种沉静淡定的独立姿态,孜孜于山川万物中所孕含着的内在美之探索,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那份旧时文人的品位和情怀,而这种品位正是一件作品的核心力量所在。

 

  “竹有高于石,石有高于竹。竹石两相平,何须分品级”,其画展的主题便是源于此意,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平等、完美、乐观的精神。

 

  春之绚丽多姿到夏之煊赫灿烂而由深秋的豪迈深远最终归于冬之空旷无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桐乡市大可文化艺术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岩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