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乌镇从“观光游”向“文化游”转型

2014年07月21日 07:1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今年7月,话剧《山楂树之恋》在乌镇大剧院首演,“乌镇戏剧孵化基地”首部百场巡演剧目诞生;5月,法国黎塞留展在乌镇西栅景区原世博馆开幕,人们在乌镇看到了中世纪的教堂、豪华的城堡和古老的村落;4月,引进“江南乌村”和东方斗牛园两个项目,乌镇的乡村文化旅游正在兴起……

 

  一个个项目、一项项举措,让乌镇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人们猛然发现,乌镇已突破了它“古镇”的标签。面对古镇旅游的同质化竞争,乌镇不断创新旅游业态,逐步从“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型。来乌镇,早已不仅仅是看看老房子、踏踏青石板、感受小桥流水这么简单,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这其中,既有对本地文化的深挖,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引进;既有对现代文化的延伸发展,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在乌镇,“文化”与“古镇”早已比翼齐飞。

 

  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

 

  乌镇的“文化盛事”很多。去年,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引起全国轰动。11天,120组艺术表演团体,超过500场的精彩演出,全国各地的人们赶来参加小镇的“文化狂欢”,并为之倾倒。

 

  继乌镇戏剧节之后,乌镇景区邀请了奥利瓦童声合唱团为家乡的孩子们送上儿童节礼物,邀请《太极传奇》前来巡演,联合《新周刊》举办2013中国年度新锐榜,今年著名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先生的故居纪念馆、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乌镇,正以它丰富的内涵拓展旅游的深度。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观光旅游,大多是一次性的,重游第二次、第三次的欲望依次大幅递减。靠什么去吸引游客常来常往,靠什么让人们新鲜感不断?当很多地方还在靠着景观坐收门票时,乌镇已悄然开启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如何让文化复兴?乌镇有自己的谋划。现代文化艺术,离人们既近又远,例如话剧,繁荣在北京、上海这些个别的大城市,而大多数中国人甚至没有亲眼看到过话剧,乌镇建立大剧院,把话剧艺术常态化,让很多从未与话剧谋面的游客打开眼界,在游乌镇时能顺便一观这种“舶来艺术”,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再说乌镇戏剧节,乌镇欲将它打造成一个品牌。去年的戏剧节证明,一个平常日子因为有了戏剧节,可以变得像黄金周一般热闹,这也是乌镇继续发展戏剧文化的动力。

 

  著名文学家茅盾是乌镇人,因为茅盾,很多人对乌镇有了《林家铺子》、《春蚕》中的想象。而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木心也是乌镇人,建设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既是对木心的怀念,也是以先生之名夯实乌镇的文化根基。

 

  向地域文化深挖资源

 

  当地文化有它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除了尽情演绎现代文化外,乌镇也尽量发展传统文化、地域文化。

 

  去年,乌镇镇民合村船丰浜被命名为桐乡首个历史文化古村落。走在船丰浜的乡间小路上,可以看到古老的沐恩桥、历经岁月洗礼的河埠、折射当年风貌的船丰楼以及成片分布、保存完好、地方特色浓郁的传统民居,一切都那么自然、古朴。

 

  听当地老人介绍,船丰楼原为建筑于水面上的房屋,式样与乌镇水阁类似,但独立成屋,面积也要比水阁大得多,有四间厢房那么大。由石柱支撑,楼上可作住宅,楼下可停泊农船。而今,船丰楼只剩下几根石柱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目前,乌镇正在规划保护修葺这个古村落。由于民合村与乌镇镇区距离较远,简单的以交通连接形成景点尚不可能,乌镇镇领导认为,先保护起来,以后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与乌镇旅游相联。

 

  还是在这个村落中,有一种叫“船拳”的古老拳种,它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因是在船上打拳,故称船拳。如今,这门古老的拳种已历尽沧桑,但其在基本套路和形态上仍然延续着原汁原味的古朴风格。掌握这种拳术的都是老人,为了让“船拳”能够薪火相传,乌镇选择了民合小学作为传承点,定期让老师傅们去学校教学,如今,有很多孩子喜欢上了它。

 

  除此之外,这些年,乌镇连续举办了12届民间童玩节,抽陀螺、踩高跷、滚铁圈等一个个传统游戏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同时,沿袭几百年的乌镇传统节日“香市”也重新被挖掘恢复,祭奠蚕神、蚕仙巡游、舞蚕花龙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茅盾笔下“狂欢节”的魅力。

 

  借力社会资本开发文化旅游

 

  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乌镇旅游开发,是借力,也是借智。

 

  今年,乌镇一直在洽谈引进“中国文化艺术创意园”项目,该项目属中外合资,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选址于乌镇原啤酒厂的老厂房。这个厂房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高高的烟囱、废弃的酒坛子是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迹。项目将以“艺术文化创意”为核心,打造成具有乌镇特色的“798”。届时,游客能在这里欣赏陶瓷、国画艺术,观看小剧场演出,聆听艺术大讲堂,参与设计创意产品等。在这里,人们拥抱的是艺术,体验的是创意生活。

 

  建设“中国最美小城市”、“国际一流风情小城”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除了继续开发镇区的文化旅游外,乌镇已经开始装扮乡村,让文化旅游全面开花。

 

  “江南乌村”项目选址在虹桥村,将围绕精品农产品种植加工区、农事活动体验区、知青文化区、船文化区等四大板块,建设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新型旅游度假区。

 

  东方斗牛园项目选址在陈庄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掼牛”为亮点,以农耕文化为主题,拟建设一个融竞技表演、身心体验、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农耕文化休闲旅游乐园”。

 

  在横港村,旅游建设的大幕也将拉开。记者在横港村看到,村里有不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还有几栋上百年房龄的屋子,这些房子大多空着,房主都已经把家安在了城里。绿树掩映下,老房子显得特别悠然、慈祥。目前,乌镇正在就该村的文化旅游项目与社会资本进行深入洽谈,项目筹建部已在开展前期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横港村也将成为游客倾心向往的文化旅游小村落。

 

  对于项目,乌镇都要经过精挑细选,不是投资大的项目就一定能进入乌镇。今年,乌镇就拒绝了一个投资额很大的项目。这个项目要是引进,今年的招商任务或许就能提前超额完成了,但是乌镇镇领导发现,该项目的可持续性不强,两三年内是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益,但是两三年后持续发展的力度不强。“我们不单纯追求项目的大,我们要选精品项目。”乌镇党委书记、乌镇国际旅游区管委会主任陶咏椿说,乌镇旅游在全国已经是一个驰名商标,因此,我们每做一个项目,都要让项目方、乌镇的百姓和当地政府三方获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才能进一步擦亮乌镇的牌子。如果一旦引进的项目不具可持续性,砸的不仅是乌镇的招牌,同时也会影响桐乡进一步发展旅游的信心。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记者 张芬娟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