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一双孝顺儿女给苦难母亲撑起一片天

2014年05月06日 08:37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便会忘记,可在我们心灵深处,对母亲的爱,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

 

  王杏芬(化名),一位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普通母亲,幼年父母双亡,中年又突遭变故,婚姻破碎、病痛缠身。于她而言,似乎遭遇了人世间一切的不幸。然而,她又是何其有幸,拥有了一双苦难岁月在床前侍奉的儿女。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见到了这位饱受磨难,刚从生死线上被拉回来的母亲。眼前年过花甲的王杏芬,面色红润,像大部分普通老太太一样,与她的小侄女聊着家长里短。若不问起,无人会相信两个月前,她刚经历过两次心脏手术。

 

  5月的午后,清风朗日,记者走近了这个家庭,聆听他们的故事。

 

  突如其来的变故

 

  聊起往事,眼前的老人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那些曾经让她有如蚁噬的日子,在她的诉说间,如行云流水般云淡风清。

 

  王杏芬是乌镇民合人,自幼父母双亡,13岁后寄养在亲戚家中。23岁那年,她遇到了她的前夫。本以为这是苦难岁月的终结,谁曾想到,这段婚姻带给她的却是婆家无理的指责,以及丈夫的暴力和出轨。

 

  16年前,王杏芬的丈夫彻底抛下了她苦心经营的家庭,那一年,儿子沈栋良(化名)20岁,女儿沈国琴(化名)22岁。

 

  丈夫离弃、家徒四壁……靠着开在村中的一家小店,王杏芬为儿女撑起了一片天。

 

  王杏芬虽强忍着心中的痛楚,用瘦弱的身躯一肩挑起了家中的重担,但她因变故变得寡言,那一次打击,成了她记忆中抹不去的伤痛。

 

  “那段时间,睡不好,吃不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王杏芬说,自那以后,原本心脏早搏的王杏芬,身体每况愈下,不仅心脏病恶化了,而且还患上了乳腺癌。

 

  父母离异的阴影还未散去,母亲又患上了癌症,对于沈栋良和沈国琴两姐弟而言,这一噩耗无疑是一个炸弹。“当时我姐在厂里上班,工资每月1000元,而我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着打零工,每月能赚几百元。”沈栋良说,对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来说,癌症太可怕了。

 

  “化验结果显示肿瘤是恶性时,我当时脑中一片空白。”沈国琴说,他们不敢将结果告诉母亲,向亲戚和父亲借钱,却均遭到了拒绝。情急之下,姐弟俩拿着打工积攒下的钱,带着王杏芬去了杭州半山肿瘤医院。

 

  住院、化疗、手术……经过治疗,王杏芬的乳腺癌在儿女们的期盼中,终于治愈了。然而,出院后的王杏芬仍得经受心脏病的折磨,还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姐弟俩陆续打工赚来的钱全部用于帮母亲治疗疾病。

 

  十年如一日的照顾

 

  2006年,沈栋良带着妻儿、母亲举家搬到了桐乡,租住在出租屋内。“刚到桐乡时,我并没有工作,全家仅靠妻子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沈栋良说,当时维持生计都已困难,还得给母亲看病。因为大病治愈后的王杏芬身体变得虚弱,再加之心脏病,往往一次小小的感冒就会引发感染,年均得花1万元的住院治疗费用。

 

  忆起那段初来桐乡时的日子,如今的沈栋良倒显得平和。“当年一贫如洗,过的日子甚至连乞丐都不如。”沈栋良说,有一次,家里的电饭锅坏了,因为没钱修理,一阵子没吃上白米饭,仅靠菜汤度日;身无分文时,从床底下找出的2元钱,往往是一家人一天的伙食费;外出打工的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因此饿出了胃出血;为了省下公交车的钱,脚步遍布了整个桐乡市……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沈栋良说,生活真的将他逼到了绝境,当时家里最值钱的是那辆停在楼下坏了电瓶的电动车,最终,这辆开不动的电动车也被小偷偷走了。

 

  在那段他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岁月里,沈栋良进入了保洁行业,没日没夜地打工,晚上下班后还去街头摆夜摊。母亲的病,促使他干得比别人更加努力。虽然生活艰苦,但沈栋良绝不让母亲干一丁点儿活。“我当时一直牵挂着母亲的心脏病,一直跟她说,等有钱了带你去治病,但其实我心里真没底,当时真的是太穷了,打工赚来的钱都给母亲看病了。”沈栋良说,他心中当时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赚钱治好母亲的心脏病,给苦了一辈子的母亲一个安详的晚年。

 

  这几年,沈栋良带着母亲转租了4个地方。贫困与疾病,没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今的他,生意越做越大,开起了物业公司,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去年年末,王杏芬因身体不适再一次住进了医院,沈栋良觉得母亲的心脏病不能再拖了,他向银行贷了10万元,又东拼西凑10多万元,带王杏芬去了上海长海医院进行心脏手术,后因术后的并发症,又进行了一次心脏手术和脑中风手术。“生病的人躺在病床上失去了知觉,最揪心的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沈国琴说,每一次住院,她和沈栋良便轮流守在病床前照顾。也只有这样,才能宽慰他们这些做儿女的心。

 

  无情往事随云烟

 

  眼看着儿女们的日子逐渐好转,自己的手术也取得了成功。如今的王杏芬再不是10多年前的那位苦情妇女,经历过生死的她,变得乐观、开朗。“我的母亲,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病痛和坎坷,现在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尽全力给她治好了病,并让她过上了不那么贫穷的晚年,也算是尽了我做儿子的一份责任。”沈栋良说,无论再苦再累,只要母亲健健康康地在身边,即便是见上一面,聊聊天,那也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了。

 

  如今的王杏芬与儿子一家住在新买的房子里,与媳妇相处融洽。说起妻子,沈栋良说:“我这辈子最感激的便是娶到了这位穷困时对我不离不弃,待我母亲如亲娘的妻子。”不仅是沈栋良的妻子,沈栋良的姐夫也时时刻刻关心着王杏芬,在每一次危难的关头,都无条件地给予了沈栋良精神、物质上的支持。“都是为了我们的母亲嘛,这些都是儿女应该做的。”沈国琴说,“有些人将父母的身后事办得很隆重,但我们将这份隆重,用在母亲生前。”“我们一直想办法让母亲变得乐观、开朗起来,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心态。这些年来,她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为了她的病,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沈栋良说,为了让母亲宽心,他到现在都还得编织些“善意的谎言”,他会时常跟母亲说最近公司又接新的项目了,每一次看病前,他会告诉母亲,已准备好了足够的钱,让她不用担心。其实,说此话时的他,贷着款,还借着外债。

 

  说起往日的种种,沈栋良和沈国琴语调平缓,仿佛在诉说着别人的故事。“对于我们而言,这些早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也便习惯了。”沈栋良说。话虽如此,但说到动情处,尽管波澜不惊,姐弟俩还是微微红了眼眶。

 

  ◆记者手记

 

  有一种爱,与生俱来,有一种感情,直到永远!

 

  这世间,大部分的母亲,虽不会像王杏芬那样,经历如此多的坎坷与苦难,但为了自己的儿女,她们都操了一辈子的心。

 

  人生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再回首,看看母亲已不复当年的年轻,脸上也开始慢慢有了皱纹,你的心底会漾起怎样的感动?

 

  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在外打拼的儿女们是否想起为自己的母亲做些什么,哪怕是一通电话、一声问候,哪怕是为她做一顿饭……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悔莫及。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陈亚萍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