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清明节与乌镇香市

2014年03月31日 13:22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乌镇香市蚕花会

 

  清明过后,一年一度的春蚕饲养将正式开始。农家在养蚕大忙之前放松一下,又值风和日丽的春天,便自发组织起来热闹一番,是文化生活上的一种巧妙安排,乌镇的香市便应运而生了。

 

  杭嘉湖是丝绸之府,早在殷商时期,采桑已经是很重要也很常见的一种农事活动。宋室南渡后,江南的蚕桑得到了蓬勃发展,明清时期,蚕桑业受到朝廷格外的重视,农民种桑养蚕仅次于种植水稻,几乎达到家家植桑、户户养蚕的地步。

 

  乌镇香市究竟起源于何时,史无确载,据说在明朝就已经成形,乾隆《乌青镇志》已有清明祈蚕的风俗:“清明前二日为寒食,檐前插杨柳……是夜育蚕家设祭禳白虎……翌日为二明日,村男女争赴普静寺祈蚕,及谷雨收蚕子,乃罢。”这大概可算是香市的雏形,而“香市”名称的正式提出则见于民国《乌青镇志》。至今还流传一首关于乌镇香市的民谣:“三月三、庙门开,乡窝(下)蚕娘出门槛,东亦逛、西亦颠,轧朵蚕花回家来。”意思是说吃了清明圆子以后,即将迎来饲养春蚕的季节,此时刚好有一段空暇时间,乡下的女人为祈祷当年蚕宝宝有个好收成,像是疯了般地上街逛香市、挤热闹,直至进入养蚕的繁忙期。

 

  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乌镇,地处杭州和苏州的中央,港汊密布,水源充沛,是种桑养蚕的富饶之地,而桑蚕更是本地农民每年冀以厚望的一次大收入。所以,祈祷蚕茧丰收是农家每年养蚕前的一次大型民间活动。

 

  乌镇四乡的农民有个习惯,每年清明头两天,要去吴兴、桐乡、德清三县交界处的含山“轧蚕花”。届时,如潮般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姑娘、少妇,头上、衣襟上戴着各色小花,登山踏青,祭拜“蚕花娘娘”,并买来“蚕花”带回家中,插在蚕匾上,求得“蚕花廿四分”。

 

  第三天,这如潮的人流就涌向乌镇,参加和观看为时半个月的乌镇香市。与此同时,去杭州和苏州烧香的二路“香客”刚好陆续回程,中途集到乌镇“普静寺”(本地称之“西寺”)烧回头香。多路人马集结乌镇,形成了盛况空前的乌镇香市。烧香船停泊于十景塘(古名桃花港)和西栅河南浦东面的烧香港,所以十景塘也称为烧香港。之所以能形成香市,极有可能与乌镇多寺庙以及去杭州的香客途经乌镇烧回头香有关。乌镇香市的中心普静寺建于梁天监初年。唐朝时有寺庙三十多座,明清时期,乌镇的寺、院、庙、观堂、庵不下五十处,规模较大的有三宫、六院、九寺、十三庵,这还不包括城隍庙、关帝庙、乌将军庙、修真观、观音堂等庙宇和财神堂之类的小庙。

 

  “清明时节庙门开,四面八方香客来。”寺庙多,香客来得就多,一到农闲时节,乌镇自然香客云集,随之而来的摊贩、戏班子等是为香客服务的。一来二去,固定的“乌镇香市”就约定俗成了。

 

  香市期间,每天清晨,四乡八里的农民纷纷汇集到普静寺,先去寺内烧香,随即在土地庙前的上智潭“汏蚕花手”,祈求“蚕花廿四分”,保佑当年蚕花获个好收成,然后再逛庙会。

 

  茅盾写于一九三二年的记事散文《香市》,开头这样写道:“‘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茅盾在《故乡杂记》一文中又说:“‘香市’就是阴历三月初一起,到十五日止的土地庙的‘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乡下人都来烧香,祈神赐福,保佑蚕好,趁便逛一下。”

 

  清代诗人盛爌有诗《乌镇烧香词》:“和风暖日水平堤,士女嬉游夹两溪。七十二桥零有半,东南北栅不如西。鲜妍裙袄花争妒,圆滑笙簧鸟并啼。消受春光须一度,要酬香愿强名题。”盛爌,字愚谷,乌镇东栅外前朱村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恩贡生,曾官德清训导。诗中为我们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男男女女在市河两边嬉游的场面。乌镇的香市,旧时娱乐场所及商贩设摊都在西栅乌将军庙及普静寺一带,所以作者写道“东南北栅不如西”。

 

  由此可见,清中期至民国初的乌镇香市规模最大,也是历史上最隆重、最繁华的时期。在桐乡、崇德两县,清明时举行的“庙会”有许多,如崇福芝村水会、崇福芦母桥旱会、梧桐迎神赛会、洲泉蚕花胜会、洲泉马鸣庙会、炉头关帝庙会等等,时间一到两天,最多不超过五天,唯独乌镇香市最长,规模亦最大。

 

  一九三七年日军侵华后,乌镇香市随之停办。抗战胜利后,香市又渐渐地复苏,但规模大不如前。新中国成立初期,破除迷信,寺庙尽废,再无香市。一九五二年起,代之以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二〇〇一年,乌镇旅游开发后,举办了首届乌镇香市,到二〇一三年已举办了十三届,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恢复了许多旧时民间香市的传统活动,让一个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如潮如浪、如痴如狂的香市再现乌镇民间。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乐忆英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