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外婆版谜语

2014年03月24日 14:07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谜语,桐乡方言称之为“默子”,猜谜语就叫“猜默子”。好比语言上的“摸盲”(捉迷藏),猜默子有趣而有益,是我们小辰光常玩的游戏。

 

  众多的乡土谜语中,有一类以“外婆拉屋里(门口)……”开头的谜语尤其难忘,至今回味仍倍感亲切——

 

  (1)外婆拉屋里有棵葱,一日到夜摘三通。(筷筒里的筷子)

 

  (2)外婆拉屋子里一只鸡,来了客人啼三啼。(茶壶)

 

  (3)外婆拉门角落里一棵菜,落起雨来就豁开。(雨伞)

 

  (4)外婆拉门口一只狗,甩甩尾巴到苏州。(橹摇船)

 

  谜面中的“拉”是助词,跟在名词、代词后表示复数,如吾拉(我们)、伊拉(他们),“外婆拉”就是“外婆(他们)家”。例(1)中“摘”音“滴”,意为“掐取,拔”。例(2)中“啼”借指“提”。例(4)中“甩”读作“唤”,意为“左右摇摆”。

 

  儿时,夏日乘凉、冬夜睡前,少不了要缠着祖母或母亲讲几个故事听听,出几个默子猜猜。生动而浅显的谜面、近在眼前的谜底,脑筋急转,恍然解悟,亲昵欢笑间,我们长了知识,我们悄然长大。

 

  民间的儿童谜语,有别于文人编创的字谜(与灯彩艺术结合便是“灯谜”),娱乐兼启蒙,须孩子们喜闻乐见才好。让人感兴趣的是,不少谜语为何要冠以“外婆拉屋里(门口)……”?

 

  往昔那种“大家庭”聚居的生活方式,母亲嫁到婆家,操持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待到逢年过节、农闲时候,才得机会带着宝宝回娘家。外婆外公、姨妈舅舅,还有表姐妹、表兄弟,还有一帮子邻家小伙伴,都围着难得一见的小客人转。吃吃玩玩,走走看看,多么新鲜,多么舒展,多么亲切,正所谓“距离产生美”,外婆家便成了小外孙向往的乐园,成了放不下的惦念。

 

  拿“外婆拉屋里(门口)……”作为谜语的引子,是个不错的主意:预设一种“距离感”,故意营造出陌生化氛围,而“妈妈的妈妈家”在感情上又亲切得很。这就符合了谜语“转弯抹角”的形式特征,又很适合幼儿口味,好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去联想、推理、判断,去享受破解谜底的快乐,去接受最初的启蒙。

 

  外婆拉屋里一只老母鸡,来了客人孵火里。(茶罐)

 

  外婆拉屋里有只小抽斗,抽开来侪是和尚头。(火柴)

 

  外婆拉屋里一块白石头,坐坐坐勿得,立立立勿得。(豆腐)

 

  外婆拉门角落里有个老阿爹,一到夜来就伸脚。(门闩)

 

  外婆拉门对一只碗,落雨三日三夜落勿满。(鸟窠)

 

  外婆拉廊下头有只红脚桶,十个强盗抬勿动。(太阳)

 

  外婆拉地里一窠小强盗,个个戴凉帽。(芋艿)

 

  外婆拉门对一棵树,树浪结满小硬桃,外面骨头里厢毛;等到桃子熟,里厢骨头外面毛。(棉花)

 

  ……

 

  饶有兴趣地搜忆着儿时的“外婆版谜语”,我们却发现时光流逝,情景不再。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家家户户的计划生育,不再是“大家庭”聚居,不再是儿孙满堂。“一家双方三代”围着一枝独苗,爷爷奶奶抢着疼,外公外婆争着亲。终于,外公外婆们再也不甘见“外”,不少外公外婆干脆要小外孙叫他们“爷爷奶奶”,似乎“外”字一去就亲情倍增。昔日的戏言“外孙是只狗,吃了颠颠走”(意指外孙终究是外人)早已时过境迁。“外婆拉屋里”都没了距离感、新鲜感,“外婆版谜语”也就缺了源、断了流。

 

  其实,“外婆版谜语”只是民间谜语的一小部,更多有趣的“默子”,我们都听过、说过、猜过。

 

  如今,时逢佳节我们或许还猜灯谜,而我们的孩子却更乐意玩外面传来的“脑筋急转弯”。老底子的那么多的本土“默子”,淡出了视野。但我们,还记得,忘不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王士杰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