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划船婆”的故事

2014年02月17日 08:31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划船

 

  从前交通不便,在桐乡一带的水乡有一种船只——划船,小巧而快,是人们出行较为体面的水上交通工具。如今,划船几近销声匿迹,那曾经的辉煌也已淡忘,要不是市里发起运河船民口述史调查,我也不会去采访尚健在的“划船婆”,记录下她那苦难而又艰辛的人生经历。

 

  去年年底,我在大麻镇黎明村忻如南家,寻访到了这位已经九旬高龄的杨巧加老人。老人清癯,精神尚好,但严重耳背,半年前又因跌伤而只能躺着。我坐在床边,需大声才能跟她交谈。老人很爱清洁,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常看我的口型作答,直爽,且毫无保留。

 

  “我是个苦命人。”老人一开头就这么说,“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抱掉了,家里非常穷,还想再生个男孩。幸亏养娘抱来管大了,我才活了一条命……”

 

  养娘“小发囡”是划船婆,丈夫忻阿三,丁家桥渔民,家境也十分贫困,经常有一顿没一顿。因此,巧加娘只好划船出去赚钱贴补家用,“小发囡”就是她的划船婆名字。在杨巧加六七岁时,娘便叫她跟着去扳桨,开始当起了“小划船婆”。

 

  划船的船身长约四米,两头狭窄,划船的人在船头扳桨,在船稍边划边把舵;中舱载客,长约二米,宽只八十厘米。船底更窄,阻力小故而较快,每小时可行驶二十里左右水路。但只能乘一两个客人,顶多三人那就很挤了,如若载货也不超过五百斤。因为船小很活,弄不好容易翻船。客人下船时,要将船艄搁在岸滩上,划船的人一手扳牢船艄一手扶乘客一把,扳桨的也要以双膝撑住两侧船沿,用力稳定船只才行。待客人脱鞋进舱,在草席上平躺或坐下后,才能推船离岸,划船婆同时上船就座,并用桨撑到河心启航。途中,前面扳桨的必须与后面划船的联手,互相协调使劲,并随时用力以膝盖支撑船沿来压稳船只,就能划得既稳又快。

 

  无论怎样难,划船载客是谋生的根本,生活的来源。她们天乌蒙蒙亮出门,一清早就停泊在大麻西桥头了。多的时候有十几条船停着,少则六七条,都是丁家桥、吉字浜、丈鳌浜等村坊来的,划船婆们彼此认识,不好意思明里抢生意,因此便分散到北街张春堂茶店门口、西桥堍贵年茶店门口等处守候。

 

  划船婆大多年轻,一来这是力气活,再说顾客也愿意叫年轻漂亮一点的人划船。因此,每当出来划船,婆娘们都要打扮一番。杨巧加也爱打扮,花两个铜钱买一包“刨花”,浸出水来粘稠稠的,搽在头发上梳出来的两条辫子乌光刷亮,还买盒鹅蛋粉擦在脸上白净一点。也有的姑娘家梳一条大辫子,结过婚的盘个丫髻在头上,都想漂亮一点讨客人喜欢,多挣几个钱。当时社会上称呼“划船婆”不无贬义,但叫惯了,时间一长,连她们自己也都应承了。

 

  叫得多的,是送客人到许村去赶火车。六公里路四十五分钟可到,收费四至八角,如果要等夜车回转,可收一元二角,这在当时就能买到一斗米了。沿着塘河(即大运河)到崇福、长安、博陆、塘栖等地也常去,还有临平、洲泉、新市,是随客人叫的,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得去。远一点的,比如每年早稻米收起后,大麻开米店的何老板叫了到长兴泗安去贩米,但一趟只能带两三百斤,多了怕划过大河港、大漾潭不安全。“我们划船出去,吃冷饭是常事。最提心吊胆的是怕翻船,万一出事性命交关,怎么对客人交代?”

 

  日本人打进来的遭祸时期,土匪、恶棍、地痞、流氓横行,他们来叫船明知不是好生意,但也不敢得罪。记得有一次叫杨巧加到临平,到后那人摸出枪来一亮,吓得哪还敢再讨划船钱?

 

  在划船婆姐妹中,确也有人被欺侮的,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些坏人往往叫的夜划船,途中木驳枪一掼,狠话一发,哪还敢不依?但姐妹淘里也有个别人,像蛮漂亮的“大介里”,就是心甘情愿地跟了土匪“队长”,后来索性连船也不划了。“新姑娘”则搭上了开酱酒店的老板,嫁给他做了小老婆。“这些个别的例子,影响到‘划船婆’的名声,我也几次不想划了,但家中有老有小,不出去划船日子过不下去呀!”

 

  一九四九年以后,划船婆可以放心地做生意了。但随着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一年年多起来,划船生意就一点点清淡了。维持到一九五八年“公社化”以后,杨巧加属于大麻公社黎明大队丁家桥生产队,船归队里所有,划船的收入要上交买工分,工分又不值钱,还要被怀疑收的钱落自己腰包,所以就很少有人再出去划船了。

 

  我整理记下这位“划船婆”的别样人生。这一群江南水乡的女人,曾经在水路上扳动的一次次桨声,划下的一道道水痕,似可作为运河船民史的一部分保留下来。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陈永治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