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一人一景 凑齐身边的平淡、自然和美好

时光外的老人,守望一条横街

2014年02月14日 09:12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当年轻人走出深巷小弄,高龄老人渐成老街“主角”

 

  在那里,他们静静度日,过着自己的慢生活

 

  一条老街,育一方人。

 

  在崇福,有一条老街,因横跨崇福镇中心,得名横街。

 

  对崇福人来说,横街是出了名的。

 

  百年前,横街商贾云集,名人辈出。历经百年,横街虽已今非昔比,没了年轻模样,但依然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当时的风貌。

 

  住在老街的老人们,当它是个宝。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延年益寿,过着属于自己的慢生活。

 

  日前,记者走进横街140号,记录下94岁老人俞杏花的一天。

 

  清晨空腹一碗淡盐水慢生活成为一种习惯见到俞老太太时,她正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散步。

 

  院子西侧,有一个迷你花坛,种了些老人喜欢的绿植,走近,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俞老太太把这个花坛当成了秘密花园,很是宝贝。“家里能有小花园,说明了不得!”俞老太太忍不住“显摆”了一把。

 

  清晨6点30分,是俞老太太的起床时间,雷打不动。

 

  俞老太太不会赖床,每天清早穿上棉布衣、布裤和棉鞋,“毫不留恋”地离开卧室。到前厅打开门,推开窗,漱口、洗脸。

 

  洗脸,是俞老太太看重的生活细节之一。她有自己的一套“洗脸经”,洗脸时,在脸盆里放了少许热水,兑上冷水,直到热气消散,低温,然后,把毛巾浸湿,挤干,用力在脸上搓,直到脸热乎乎为止。她说:“这么做有助于活络血脉。

 

  洗漱完,俞老太太着手她的“例行公事”――烧一壶开水。别看俞老太太瘦小,只能靠小碎步走路,提起水壶,毫不含糊,丝毫看不出已是年逾90的老人。

 

  “以前家里穷,为了养家糊口,我每天3点起床,帮人烧开水,习惯了。”俞老太太回忆起以往,眼眶里泛起了泪光。下意识地抹了抹眼睛,她从碗柜里拿出一只小碗,再从盐罐里撮了一撮盐,等水开,灌满热水壶,剩下的,泡一碗盐水,空腹喝下。

 

  每天一碗盐水,几十年如一日,已成为俞老太太坚信不移的养生良方了。

 

  随即,早饭时间到了。俞老太太的早餐很简单,白粥配小菜,养胃为主。她戏言,一个老太太能变出什么花样,时髦的早饭,咬不动呀!

 

  瞬间,记者忍不住一声笑,好一个“老顽童”。

 

  早饭过后,俞老太太并没有停下来,坐着歇一歇,反而走进卧室,拿出换洗衣物,自己动起手来,而且她不用热水,直接冷水就洗上了,哪怕双手通红。她认为,在干得动的时候,每天干一些,权当锻炼身体,活动筋骨。

 

  正因俞老太太每天“运动”,至今,她身体依然硬朗,连老年人常得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在她身上,全然不见踪影。

 

  晒晒太阳聊聊天悠悠守望这老街忙忙碌碌一上午,俞老太太终于打算喘口气了。

 

  她拄起拐杖,缓缓走出门,想去隔壁找“小姐妹”聊聊天,谁料,从窗户望了望,她发现“小姐妹”不在家,只能扫兴而归。

 

  回到自家院子,俞老太太寻到常坐的那把椅子,搭着椅背,悠悠地坐在太阳底下,和记者拉起了家常。“在这个大院里,一共有11户人家,三个老太太中,我年纪最大。”她说,每天这个时候,她们都会像这样坐在椅子上,谈谈心、讲讲话,看横街人来人往。

 

  聊了没多久,俞老太太话锋一转,聊起了时兴话题,春节期间买票难。

 

  话语间,记者不禁感慨俞老太太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牢靠的记忆力。

 

  时间滴答滴答流逝,俞老太太抬头看了看天,回到屋里,准备午饭。

 

  午餐很丰盛,虾和莴笋都是现成的,淘个米,插上电饭锅,只要炒个青菜就好了。俞老太太念念有词:“我要是没有青菜,这顿饭是吃不香的,并且我不太吃肉,年纪大了,多吃肉容易血管硬化。”

 

  一边念叨着,一边洗菜、切菜、炒菜,两不耽误,瞅着熟练的架势,不难看出,炒菜是她的“拿手好戏”。

 

  没一会儿功夫,一盘香喷喷、绿油油的青菜出锅了,于是,俞老太太又把虾和莴笋分别回锅加热,这才完成了她的营养午餐。

 

  这时,香甜可口的饭煮好了,俞老太太端出碗筷,盛一盏饭,美美地享用,虽然一个人吃饭,显得孤单,但是她却用一颗豁达的心,表现出了满足感。

 

  俞老太太有一个习惯,吃过饭要马上把锅碗瓢盆洗干净。她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脸盆和抹布,滴几滴洗洁精,把所有“家伙”清洗一遍。

 

  午睡是俞老太太的“必修课”,每当中午12点30分,她的身体就像上发条似的,到点就犯困。于是,拖着软软的身子,躺进被窝。

 

  在横街上放慢脚步过心无杂念的日子大约下午3点,俞老太太午休好。

 

  醒来后的她,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干家务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先是烧水,泡汤婆子、热水袋,把床焐热,早点温暖晚上的被窝。俞老太太掀起被子说,不能临睡前再想起来泡,会很烫,再一个,早点放进去,床单、被褥就不会潮湿。

 

  在她卧室环视了一周,发现取暖器是她最高档、最先进的家用电器。若是在这里安一个空调,着实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坦言,吹空调,很难受,难透气,还是老底子的取暖方式管用。

 

  4点,俞老太太打开冰箱,拿出孙子昨天买的小黄鱼,去鳞、挖腮、剖肚和取内脏,她驾轻就熟。站在边上,记者佩服她94岁,眼力依旧,动作利索。“这条鱼,先不烧,等孙子、孙媳妇来了,按他们的口味做。”俞老太太的眼睛注视着门外,脸上写着期盼。

 

  下午4点30分,家人回来,晚餐时分是俞老太太最开心的一刻,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至于饭后的消遣,俞老太太透露,很单调,无非走走消化消化。她从不看电视,家里曾经买过电视机,因她不爱看电视,被闲置在孙子家里。

 

  这就是俞老太太一天的生活,也是横街老人的生活,没有起伏,很平淡,但很有规律。晚上7点半,关上灯,热热的被窝,暖了她的心,更暖了她的梦。

 

  记者手记

 

  读到这里,应该有人会好奇,为什么时间特别眷恋横街老人,87岁的徐祖林一语道破天机。

 

  横街是百年老街,这里没有华丽的修饰,也没有过多的喧嚣,与世无争,细水长流,每个人都抱着一颗朴实的心,真诚地生活。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横街将会成为旅游资源被开发。

 

  可是,不论如何,横街依然是老人们的横街,他们依然微笑着守望着这条街,他们慢条斯理的生活也不会就此停止。

 

  不过对于今后前来游览的游客而言,是一种福音,寻一户人家,试着放慢脚步,调到和老人一样的生物钟,一样的作息时间,抛开世俗、心无杂念地过一段小日子。

 

  大抵,这就是原汁原味的长寿经。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程新星文/摄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