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俞宏杰:只为能守在最需要的地方

一年支教让俞宏杰重新认识这群孩子

2014年01月06日 16:22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桐乡世纪路学校电脑房
 

  从市区到乡镇,从老牌初中到新居民学校,俞宏杰的决定有些出人意料。 一年前,俞宏杰从桐乡六中被派往位于濮院镇永越村的濮新学校行知校区援教一年。援教结束后,他觉得,应该留在孩子们最需要他的地方。

  一张特殊的

  全国地图

  濮院,因其产业特色,集聚了大量的新居民。俞宏杰所在的学校,1000多名学生全都是新居民的孩子。

  刚到学校,俞宏杰和其他援教老师就被教学楼门口的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所吸引,因为上面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内,都标上了一个数字。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是各地在校学生人数的“分布图”,传达的便是上面写的一句话——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相聚濮新,共同成长。

  学习基础差、纪律差和习惯差,是很多援教老师对新居民孩子的最初印象。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生活和学习习惯,找“后进生”促膝长谈,不厌其烦的家访,俞宏杰和其他援教老师的到来,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改变,不仅是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甚至是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记得,曾经喜欢捣蛋的小辉,后来喜欢上了科学课,还会主动到英语老师那里背课文……

  他记得,带孩子们去吃肯德基,他们更多的是充满好奇、兴奋和感恩。有个孩子舍不得吃鸡翅,说要带回家给妈妈尝尝……

  “孩子的朴实,令人动容。”俞宏杰说,“很多新居民孩子其实挺聪明,如果帮一把、扶一把,或许就会改变他们的人生。”

  

  一张让他

  动容的卡片

  一年的接触,孩子们和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

  一年的支教即将结束,得知俞老师要离开的那天,班级里出奇的安静。

  几天后,平日里不爱讲话的女学生黄智慧,突然将一张卡片塞到俞宏杰手里,里面的字虽然歪歪扭扭,又涂涂改改,但意思很明白:感谢老师的教导,我会铭记于心。

  又过了几天,黄智慧突然再次找到俞宏杰,悄悄告诉他:“老师,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不要扔掉那张卡片,不要忘了我们。”

  看到俞宏杰点了点头,黄智慧眼眶里一直打转的眼泪,还是落了下来。或许是满足,或许是幸福。

  临走那天放学后,俞宏杰照例送孩子们到学校门口。大家围着他问,“老师,你还会来吗?”“老师,你一定要回来……”直至上课铃声响起,没有一个孩子离开,久久不散。

  一个多月后,俞宏杰到濮新学校办理离开手续。

  宁静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俞宏杰真的很想再去看看自己教过的4个班的学生。

  可“近乡情更怯”,他打算,还是把事情办完,然后悄悄地离开。

  

  一个听从

  内心召唤的决定

  下课铃突然响起,俞宏杰还是被孩子们发现了。

  一时间,“俞老师来了”的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从教室里蜂拥而出,甚至那些还在打扫卫生的孩子,来不及放下扫帚,就跑了出来。

  10分钟后,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却不愿走进教室。

  “能不能再回来教我们?”“俞老师,我们真的很想你。”俞宏杰看着眼前一张张真诚的面孔,一双双恳求的眼睛,还有那一只只举起的小手,久久无语。

  爱到深处,情更浓。俞宏杰知道,他再也抵不住内心真实的召唤。

  不久,他向市教育局提出了留校申请。

  去年9月2日,俞宏杰如愿来到濮新学校,迎接他的,还是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

  在俞宏杰看来,虽然每天要往返市区与濮院,虽然今后面对的依旧将是基础差、纪律差和习惯差的孩子,但他的心里却荡漾着幸福。

  这幸福,就是那个孩子从老家拿来的两个酸橘子;这幸福,就是那个羞涩的新疆女孩终于开口唱起了家乡小调;这幸福,就是那个家境贫穷的孩子将自制辣酱分给所有同学吃。 这幸福,就是能守在孩子们最需要的地方,并享受孩子们带来的一切。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黄薇/文 岑军/摄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