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穿越文化时空 触摸桐乡根脉

探访试运营中的市文化中心

2014年01月02日 22:20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原始人类建设居所场景(泥塑)

 

 

复古牌坊

 

 

桐乡古运河风貌模型

 

 
桐乡市文化中心效果图

 

    “蚕宝宝”和“蚕茧”终于可以和桐乡人见面啦!


  为了让大家能一睹刚刚试运营的桐乡市文化中心,到底是何芳容,这两天,本报记者特地去探了探营。

 

博物馆:
 

想穿越就来这里吧

 

  一走进博物馆大厅,就看到工人们正在摆放桌椅。这里作为博物馆的底层中心,淡雅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底层设有临时展厅、贵宾接待室和咖啡茶座。据工作人员介绍,未来,临时展厅将定期引进精品或者名人名家作品进行展览,让参观者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部落生活逼真可触


  底层东面有一扇巨大的石门,仿佛敞开的桐乡大门,带领游人走进桐乡历史文明。拾级而上,进入博物馆二层的“桐乡历史文化陈列”主题展区,在整个开阔的空间,参观者仿若穿越时空,走进7000年前马家浜文明时期的石器社会某部落(氏族公社)中。通道另一侧是马家浜人群居部落的生活场景。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作业,场景已经初具雏形,生活情景逼真可触。

 

明清市镇灯影幢幢


    继续穿越前行,一个青砖砌成的崇德县城门(今崇福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穿过门洞,仿佛走入了明清时期桐乡繁华的市镇。乌镇、石门、濮院等地的市镇特色,永源绸庄、沈亦昌冶坊等特色的店铺,栩栩如生的“伙计”,这些正在忙碌的场景,又仿佛把你带到了那个繁华的江南市镇街道;极具江南特色的木制建筑,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白墙灰瓦,灯影幢幢,一派繁荣景象……

 

良渚玉器将现身馆藏


  走进三楼,主要是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和馆藏书画精品展等,主要展示桐乡出土的良渚文化精品玉器及馆藏历代精品书画。这里目前还在装修阶段,在不久的将来,想要欣赏名家精品和历代的玉器,完全可以带着家人、朋友来此欣赏。

 

徐肖冰侯波纪念馆:


凝固流逝的光影

 

  走进徐肖冰侯波纪念馆,抬头就能看见一幅幅黑白照片串联成一组流动的历史画面,气势恢弘而富有活力,犹如一场流动的电影,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镜头定格烽火硝烟的年代


  纪念馆一楼,“路——徐肖冰侯波摄影艺术作品展”,瞬间就能抓住很多人的眼球。


  359旅战士如何边生产边学习文化知识?当时生活在延安的孩子们,到底是啥样?当日军飞机在战场上空盘旋扫射,前线民兵担架员如何蹲在土坎边巍然不动?


  一幅幅黑白照片,直接聚焦了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


  在这里,徐肖冰和侯波这对摄影伉俪留下的珍贵影像,能让很多人真正读懂那段历史。

 

带翅膀的摄影机


  纪念馆二楼,是徐肖冰侯波生平展,大型的浮雕画面重现了战争年代战士们英勇战斗的场景,“凝固瞬间 成就永恒”八个大字赫然在列,徐肖冰和侯波的铜像就这样站立着。


    生平展的内容以时间为序,通过逐梦少年、战火青春、见证新中国、重归摄影和心系故乡等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徐肖冰与侯波的生平事迹……


  整个展厅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代记录性与故事性。其中,开国大典的经典画面在摄影纪念馆内重现,历史定格在了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89个遗产串成桐乡故事

 

  市文化馆馆长褚红斌说,馆内共有89个非遗项目,这89个项目串联成了一组组集韵味、文化和特色为一体的桐乡故事。


  对桐乡人而言,去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走走看看是幸福的。到时,非遗馆将请非遗传承人进馆展示杭白菊、榨菜、晒红烟、杜搭酒等传统食品的制作酿制过程,现场教学竹刻、核刻、麦秆画、剪纸等传统民间技艺。非遗展区不仅是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坊,更是市民非遗技艺的教学场。若看累了、逛累了,还可去馆内的水乡茶馆品尝一下老人口中的早茶味道,体味下浓浓的桐乡年味。

 

江南一绝“水上戏台” 


  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穿过馆内那座江南小桥,你就能直接穿越回古时的戏台。此处的戏台是乌镇水阁的剪影,在乌镇又被称为“水上戏台”,戏台两侧分别是古镇传统婚嫁和乌镇高竿船技场景的油墨画。戏台屋顶的两侧雕刻着两条螭吻(龙头鱼尾),形象栩栩如生。戏台已基本成型,剩戏台正中的表演台还有待装饰。现场装修人员正在加紧赶工,一派忙碌景象。

 

乡风浓郁“灶头画” 


  踏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就仿佛踏进了旧时江南的大户人家,一座座别具特色的灶头跃入眼帘。从灶山、烟囱到灶身都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画风大都粗犷夸张、色彩鲜艳,并配有文字。这种依附于灶头上的壁画,人称“灶头画”。在馆内,曾经烟火气息弥漫的农家土灶头也透露出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幅幅“花灶头”竟成了一件件乡风浓郁的民间艺术品。

 

栽桑养蚕“蚕文化”


  “桑拓绿阴肥,千树翳夕霏。机声交轧轧,灯火竞辉辉。”这是桐乡绵延数千年“栽桑养蚕织丝”历史的真实写照。非遗馆的蚕桑展区,通过蚕神像、展板、蚕房和牌匾的形式对桐乡的蚕文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翠绿的桑枝在晨风中摇曳,嘹亮的蚕歌响彻耳边;在含山轧蚕花的节奏里,是“蚕花二十四分”的祈愿。

 

◆记者手记

 

   白墙黛瓦间,运河棹歌里。三言两语道不尽桐乡的悠悠文脉。文化桐乡将成为代表桐乡的标志性符号,一个个精彩而美妙的桐乡故事,我们看在眼里,闻于耳上,尝在舌尖。


  纵观整个文化中心,桐乡市博物馆、钟旭洲钱币艺术馆、徐肖冰侯波纪念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漫画馆。每个馆都有它自己的独特魅力,比如徐肖冰侯波纪念馆,徐大师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那个年代珍贵的历史瞬间,孩子们的天真笑容、战士们战场上的英勇……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蚕乡”为主线,以“故事”为表达方式,虽不与蚕桑丝织直接相关,但仍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轻或重、或隐或显地与蚕桑丝织文化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文化瑰宝却在几千年的累积之下愈发绽放出绚烂光芒。

 

◆新闻助读

 

    桐乡市文化中心分为东、西两个功能区块,共有六大场馆。东区由市博物馆、钟旭洲钱币艺术馆、徐肖冰侯波纪念馆组成,西区由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漫画馆组成,整个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5334.1平方米。


  除了上面介绍的场馆,其他几个馆的大致情况是:


  钟旭洲钱币艺术馆作为一个全新的展馆,分三层。一层主要是门厅、临时展厅和钱币科普影院;二层为主题展,以时间为序展示钟旭洲捐赠的钱币;三层的陈列厅,主要展示钟旭洲捐赠的书画、青铜器和黑陶。目前,钱币馆的文物已交接完毕,不过要等到春节前后才能正式对外开放。


  西区的市文化馆已基本完工,馆内除了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演艺厅外,还有各种舞蹈排练室、练声房和健身中心等。


  漫画馆得等到春节后才能具体布馆,期待与漫画大作见面的朋友们,还需再等上一段时间。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本报记者 朱方红 陈亚萍/文 陈为民/摄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