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洲泉镇以“新”求变结硕果

2013年12月04日 08:13 来源: 《今日桐乡》

 

建设中的洲泉镇南新区

 

 

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工地

 

 

东田村新村点一角

 

 

野林滩一景

 

  今年以来,在我市大力实施“两改两创”、“退低进高”、“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洲泉镇亮点频现,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走出了一条敢于突破、敢于超越的以“新”求变发展新路子——

 

    经济发展走出新模式

 

  早日实现“千亿工业强镇梦”是洲泉镇最大的目标。


  工业的发展是洲泉实现自我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该镇拥有着我市两大经济主战场之一的临杭经济区,拥有着在化纤、橡胶、电机等产业的“参天大树”和皮鞋、蚕丝被、塑料等多个产业的“盖地小草”,好平台和好企业两者皆备。在这方大舞台上,各家企业纷纷登台亮相,唱出新意,好戏连台。


  今年年初,华能热电联产项目的工地现场还是一片空地,11个月后,形似钢铁堡垒的巨大车间已经初具规模;今年4月,在京马电机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台新型高效节能变频直流电机项目的工地上,挖掘机铲起了第一捧泥土,如今,在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下,厂房建设火热进行。


  狠抓有效投入、狠抓项目建设使得洲泉镇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截至今年10月底,该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2.3亿元,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7.3亿元。目前,全镇16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有13个项目已经进入了开工建设阶段,几大龙头企业的重点项目正开足马力,持续冲刺,成了带动洲泉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力推手。


  在土地资源要素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经济的发展更讲求可持续。在洲泉,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如何使这批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洲泉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而通过稳步实施“退低进高”,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自主进行“两改两创”、“机器换人”等方式,是洲泉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经济转型提升发展的新选择。


  今年以来,该镇针对本地企业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亩产论英雄”为原则,根据土地占用、产能、用电用煤、污水排放等情况分析各家企业现状,建立起“退低进高”数据库,列出综合低效类企业23家,占地10亩以上亩均产出100万元以下的企业48家,其中列入重点推进类企业9家。并对这些企业实行一档一策一人,通过入企实地走访,发放告知书,签订承诺书,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提升、退出、二次开发”等措施。同时,对这些企业实行“绿牌、黄牌、红牌”的警示,倒逼企业加快步伐。据了解,目前该镇已实施退低进高项目17个,预计总腾退、盘活土地175.6亩,其中已完成的有87.4亩。


  在“两改两创”中,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使企业保持了旺盛的发展态势,而品牌创新,是皮鞋、蚕丝被等洲泉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发展提档提速的良方之一。今年,洲泉启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一批潜力大、创新强、发展快的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带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机器换人”是如今企业之间的时髦词汇。在桐乡市新嵘胜纸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陈旧的生产线和设备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度达2.5米、长度达120米的生产线。这条自动生产流水线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这是在企业用地“零增加”的情况下达到“腾笼换鸟”的效果,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三改一拆”拆出新空间

 

  在洲泉镇湘溪大桥南侧是一片空地,地面上已经覆盖了一层初长成的小草,但依稀可见建筑物被拆除后的踪迹。在全市“三改一拆”工作热潮中,这块已经恢复原貌的空地,是洲泉镇在“三改一拆”中展示坚定决心、保持强劲势头的缩影。


  据了解,原本这块空地上矗立着一栋全新的小楼,一家小型酒店在此已开门营业了近半个月。经调查发现,该房屋并未取得规划许可而擅自建设,占地面积达219平方米,属于违法建设,必须拆除。花费了近100万元的小楼要拆,屋主和承租户坚决不同意。为此,工作人员不断上门做工作,动员屋主的亲友从旁劝说。最终,屋主点头同意,并在6月初拆除。这块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此时距离全市全面铺开“三改一拆”工作仅仅不到一个月。


  “绝不搞一阵风,一个干劲到底;绝不朝令夕改,一个政策到底;绝不厚此薄彼,一个尺度到底;绝不发两种调,一个声音到底。”在全镇“三改一拆”千人推进会上,镇党委政府这样表态。针对“建新不拆旧”、猪棚禽舍、违法搭建这3个整治工作重点,该镇专门成立了专项行动组,专啃硬骨头,对顽固钉子户坚决依法强制拆除。并将“三改一拆”纳入各村职能工作考核范围,使村一级充分发挥行政村拆违的主体作用。这股自上而下的劲风横扫了洲泉各村,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用地者的非法建设歪风,使得“三改一拆”工作得以在洲泉强势推进。


  在“三改一拆”中,“建新不拆旧”违建农房是洲泉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多次调查摸底,共统计出全镇“建新不拆旧”共涉及19个行政村的792户农户。面对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违建户,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今年6月中旬,在该镇后塘村,一栋两层楼高、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拆除。户主庄某等4人早在2010年就签署了《征迁安置协议》,但新房造好后,庄某未能履行协议拆除旧房,且严重影响临杭经济区的主干道建设。在反复多次上门进行劝说未果后,市法院对该民房依法实行强制腾空,洲泉镇依法对该建筑进行拆除,极大地震慑了违建户。


  实际上,在洲泉,强拆并不是主要手段。在“强拆不如自拆、迟拆不如早拆”的浓厚氛围下,党员带头拆,村民自愿拆,各行政村的帮拆率高达9成以上。这也是洲泉拆违速度遥遥领先的原因。


  截止到11月底,该镇拆除违法建筑已达29.9万平方米,拆除违建猪舍达4.6万平方米。累计拆出土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完成复垦复绿土地面积5.1万平方米,启动改造建设土地面积2.4万平方米。

 

    美丽乡村涌现新变化

 

  在东田村,一栋栋新造的农房媲美别墅,一条条村道堪比城市里的大马路……依托繁华的鞋材市场,东田村村民富了起来,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众安村,1000多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苗木和绿化工程。在农家的房前屋后统一种植果树;在村内大小干道两旁,按照“森林长廊”建设要求,各扩展5米的绿化带。


  在坝桥村,修缮一新的坝桥礼堂和新建起的中国·江南蚕俗文化博物馆相互呼应,带领人们步入历史的长河探寻过去,了解洲泉蚕桑文化。


  一事一物,一村一景,皆是洲泉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成果。


  近年来,洲泉镇党委政府按照“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要求,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目前已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创建省级示范村3个,并且已建立健全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全镇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按照“宜居水乡行动计划”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围绕打造“实力洲泉、魅力洲泉、文化洲泉、和谐洲泉”的目标,洲泉把美丽乡村先进镇创建与国家卫生镇复查、浙江省森林镇创建有机结合,形成“三创合一”机制。


  洲泉共有19个行政村,各村皆有特色和亮点,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保持各村的个性?该镇依据全镇的地域特点,编制美丽乡村精品路线,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把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着力重点,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特色产业提升等方面,该镇依托现有资源,与绿化生态、环境提升,中心村建设有机结合,年内已完成横贯全镇的45.8公里森林长廊建设和全镇通组以上道路174.306公里的硬化工程。粮食功能区建设达到了3000亩,创建了1000亩省级水稻高产示范片。加快培育了以湘溪水产、坝桥肉鸭、合兴獭兔、石山头果蔬、道村苗木为重点的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园,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龙头带动力,提高了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的一年  新的展望

 

  今年8月,洲泉镇成为首批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中的一员。新型城镇化之路怎么走?这是在新一年甚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该镇需要突破的发展瓶颈。


  作为工业重镇,工业发展依旧是洲泉在新型城镇化之路上的领头雁。主攻新型化纤产业、培育特色新兴产业、规范提升蚕丝被、皮鞋两大富民产业……这是洲泉今后为之奋斗的工业强镇的目标。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洲泉以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突出环境整治,全力推进“森林洲泉”、“美丽乡村”、“治水护水”三大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对西部白荡漾、桑泽湖漾、野林滩等湿地的保护和开发。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通杭达桐的交通网络体系,做强做优做精现有的鞋材市场和蚕丝被市场,实施“电商换市”,拓展网络销售平台,增加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的集聚,实现商贸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该镇还将积极挖掘洲泉地方文化底蕴,传承保护好“蚕桑丝织技艺”、“高杆船技”国家级非遗项目,丰富当地的蚕桑民俗文化内涵,推动蚕丝被服业和蚕俗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共赢局面。


  城镇发展起来了,更加考验的是社会管理能力。该镇将在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社会管理模式下,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围绕“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商旅兴镇”、“文化名镇”、“和谐治镇”这五大功能定位,洲泉将走出一条具有洲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张卓君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