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我市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纪实

百花地面绘锦绣

2013年10月08日 08:14 来源: 《今日桐乡》

 

龙翔街道红杉邨紫薇湖全景 记者 陈为民 摄

 

  

美丽的汇丰新村

  

  

  石门桂花村自然村落 

 

  

  大麻镇永丰村亲水平台 

 

 

  洲泉镇东田村文化戏台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农办提供

 

  河水波光粼粼,缓缓流过。两个孩童正在戏水,他们赤着脚站在岸堤,嬉笑着捉闹……

 

  在屠甸镇汇丰村,当这幅久违的农村场景映入眼帘时,许多人感慨万千:这不就是我们童年时农村的真实写照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桐乡,这座江南小城,没有名山大川,却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一个个村庄似珍珠洒落在水乡布幔之中,俨然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

 

  2012年,桐乡市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热潮,以地方特色和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因地制宜,以点促面,全面提升,创建了景区带动型、旧村改造型、项目带动型、生态依托型、城郊结合型特色乡村,打造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正实现着从陈旧村庄到美丽乡村的华美嬗变。

 

  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村庄渐渐脱胎换骨,竞相成为桐乡727平方公里土地上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让这座江南小城更具有原汁原味的水乡“韵味”、宜居宜业的家园“梦想”,诗意栖居的都市“情怀”。

 

  清水绿道还原乡村昔景   让环境美起来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车行绿道上,人在画中游。”改用王维的诗来形容桐乡的一条条乡村绿道,再恰当不过。

 

  行至屠甸镇汇丰村,崭新的村道,绵延在两旁树木林立的绿带中,驱车驰骋,穿梭如画美景间,一路呼吸新鲜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汇丰村党总支书记陆炳康认为,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让环境美起来,这是每个村民心中的期盼。

 

  “路通到哪里,绿色长廊就跟进到哪里。”陆炳康说,许多地方已意识到这一点,纷纷打造“天然氧吧”、“绿色屏障”,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成为了一道道独特的景观。今年上半年,汇丰村共植树1300余亩,下半年力争增加2000亩,目前正在兴建占地6000亩的汇丰“森林公园”,将屠甸镇打造成桐乡东部的“绿肺”。

 

  汇丰村的绿道、森林公园建设是我市“百道长廊森林路”的一个示范点,全市上下都在为“绿色地图”添砖加瓦。至目前,已完成10条进城公路、70条重点乡村道路两侧绿道建设;完成500公里的绿道建设,以及8个入城口绿化造型的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275亩,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

 

  倚靠着绿树,沐浴着阳光,看着清清的河流,听着过去的故事……此情此景,心向往之,而身处江南水乡,却只能在梦里才能闻到那三十年前河水缓缓流过散发的淡淡清香。

 

  素来与水有着说不清渊源的桐乡,千百年来,因河成市,依水成街,河网密布。水是城市的灵魂,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做好水的文章被摆上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如今在高桥镇湘庄村,记者惊喜地发现,原先污泥浊水的湘庄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透明镜、碧水微澜。岸边满眼的绿色,加上流水潺潺,一派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象。

 

  湘庄港是连通洛塘河和南日港的重要河道,但常年的富营养化造成河道淤积,也影响了湘庄港部分河段的防洪能力。

 

  “将曾经的混污港、导洪渠改造成为没有污染、焕然一新的‘湘庄港’,是我们做好水文章、治理水污染的重要工作之一。”正如市农办副主任汪明富所言,要让水质回到我们小时候的样子。

 

  如何还河水清澈和水乡原貌?这几年,通过加强水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桐乡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积极推广生态整治新技术,经清淤整治后,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护岸同时还使水域面积有效增加。

 

  翻开《桐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百里亲水湿地圈”的构想中,通过构建西部荡漾湿地圈、东片水网湿地带,把桐乡境内47条大河、291个池塘、14处湿地和100多个乡村串联了起来。

 

  点块景致勾勒村镇特色   让乡村靓起来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着力保护文化遗存,“唤醒”历史记忆,寻找独特的桐乡韵味。

 

  石门镇桂花村以多古桂而闻名,一个已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这里还有与之相关的优美历史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恰值中秋,正是桂花吐艳之际。龙船一过石门湾,一股幽香扑鼻而来,船越往南开,香味越浓,乾隆急命停船靠岸,循香而来,在桂花树下大饮桂花酒,久久不肯离去,后来命人在石门建立营盘,俗称“营盘头”,每次南巡必到桂花村一游。 摊开桂花村的“美丽乡村规划图”,桂花古村落、霍天官行宫、银河泛舟、东西院影记、桂越村庄等10个景点都传递着它发展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气息。桂花村党总支书记钟明富介绍,桂花村拥有大小桂花树2万余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有10多棵,景区三面环水,沿河有着成片的翠竹、香樟、榔榆,四季常绿、碧水环绕。

 

  “桂花千层秀、花开万点黄。”穿透树叶,阳光投射出斑驳的光影,树下则是三五成群、闻香而来的游客。这是不少曾去过桂花村的人对它留下的印象。

 

  钟明富说,石门镇作为“百花地面人文城”的一个重要品牌,桂花村已启动省级历史文化旅游村建设,通过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项目融合开发,充分挖掘当地历史元素、弘扬农业文化与文明,展示文化积淀,将石门打造成一个生态赏桂区、生态休闲区、生态乡村区、景观农居区等八大功能区,保持它原本拥有的江南水乡村落风貌。

 

  在我市,类似桂花村这样的特色村落还有很多。

 

  田野菊花似海。在秋阳的照耀下,凤鸣街道、崇福镇、石门镇等地,千亩百顷,覆垄满畈,杭白菊簇拥出一个花的海洋。微风徐来,轻拂菊海,涌动层层雪浪,送来缕缕清香。

 

  稀世槜李花开。“花白浑和烟,清雅素洁胜梅花。”这便是槜李花开的美景。待到槜李花开,梧桐街道桃园村千亩雪白槜李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万亩油菜花烂漫。油菜花开,收获金色的春天,每年三月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绿色的田野里,一棵油菜花可点睛,一片油菜花可成毯,满眼的油菜花成了金色的花海。

 

  ……

 

  美丽乡村,美就美在她的“参差不齐”。汪明富说,建设美丽乡村不能“一刀切”,不能都搞成“兵营式”的建筑,而要应地制宜,一村一品,逐步还原江南水乡的历史风貌,再慢慢融入时代新元素。

 

  在《桐乡市美丽乡村规划》中,根据各镇、街道的特点,已进行分门别类。中国皮草名镇——崇福镇,不产一张水貂皮、狐狸皮,却通过裘皮加工打造出一个闻名遐迩的“皮草大世界”。还有濮院镇羊毛衫市场、大麻镇轻纺原料市场等,依托市场建设,重点打造百市辐辏购物地。

 

  古村落的持久醇香、现代农业的高效、人文历史的厚重,现代乡村浓厚的商贸气息……沿路别样的景致,让桐乡这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发展风貌尽收眼底。

 

  树、水、桥、市,是构成桐乡村落的基本要素。依托这些特色元素,桐乡提出了“百花地面人文城、百果飘香产业园、百道长廊森林路、百里亲水湿地圈、百市辐辏购物地”的规划目标。

 

   “以藤结瓜”造福一方百姓   让农民富起来

 

  如今,桐乡已总结出了一条以“以藤结瓜”的经验模式:以绿道为藤,以村沿线、村庄为瓜,将田园风光、农事生产、镇域发展融为一体,串起风格迥异的旅游休闲驿站和农家乐、市场建设,编织一条产业链,铺就农民致富路,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中,哥特式风格的“花园洋房”斗拱飞檐、黛瓦黄墙。房前屋后树木林立,老者含饴弄孙,妇孺自得其乐。在洲泉镇东田村,好一派田园风光。

 

  在村的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鞋业市场。十年来,东田村村民依靠着这个市场,逐渐走向富裕。

 

  “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谁能想到还可以住上别墅,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啊!”东田村村民陈永泉感叹,新区内水电齐全,路修得平平整整,公园、文化中心啥都有。

 

  “自从建起了鞋业市场,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村里用市场的营业用房收入为我们铺路、建房,大伙儿心里都很感激。”陈永泉说。

 

  依托皮鞋市场,洲泉镇政府、东田村村委会投入大量资金,为村民建设新居,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实现新村集聚。新房建起来了,道路硬化了,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东田村成为桐乡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的范本。

 

  其实,完善的基础设施只是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活动中的一个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将中心村建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龙头、农民创业的天地、农村公共服务的平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按照集聚型、特色传统型、绿色生态型和特色产业型四种中心村模式进行建设。至2016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21个省级中心村建设。

 

   毗邻洲泉镇的大麻镇海华村是桐乡西南边隅的世外桃源。江南水乡,无水不成乡,水是村落选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海华村这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村落对水作了最好的注解。

 

  水是海华村的魂,四周河港围抱,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星星点点,散落其中。据史料记载,从800多年前开始,海华村所在的区域就已形成了一个繁华热闹的水乡集市。

 

  长长短短的桥,或拱形或平板,或石或木……村中小河弯曲环绕,五座古石桥和一处近现代工业遗址保存良好,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

 

  依水而生,海华村以传统的水产养殖为主,不断探索创新养殖和经营方式,生态鳖、黑鱼、白鱼等名优水产品种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养殖效益翻了好几番,传统水产养殖为当地村民叩响了“致富门”。

 

  不论是置身在屠甸镇汇丰村、石门镇桂花村,抑或是洲泉镇东田村、大麻镇海华村……一步一景,一村一韵,一个个特色村如明珠般熠熠生辉。它们不再是村庄的代名词,而是一道美丽乡村的风景线。

 

  记者手记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这是多么迷人的田园风光,多么喜人的农村景象。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寄托了多少劳动人民美好的憧憬与愿望,也成为打造美丽乡村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只要我们深爱这片土地,“为她富裕、为她兴旺,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为她幸福、为她增光”,那么这片田野就永远充满希望!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桐乡各个乡村的角落会出现这样一幅幅美景:河水清清,鱼虾畅游,堤岸如茵,芳草萋萋,人人欢声笑语。

 

  这是一次厚积薄发的蜕变和提升,到那时,乡村不仅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惬意,也会热情好客地笑迎四方宾朋,让更多的人徜徉在她美丽的怀抱之中。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孙 怡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