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谨以此文献给即将到来的第二十九个教师节

一份充满特殊的爱

2013年09月09日 08:11 来源: 《今日桐乡》

 

俞宏杰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记者 岑军  摄

 

 

俞宏杰和学生一起修理小黑板    记者 岑军  摄

 

 

张红云老师在教学生认读识字卡片     记者 沈剑慧 摄

 

  老师,一个多么亲切而熟悉的词语。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浓浓的爱。老师的爱不同于父母之爱、亲友之爱和恋人之爱,老师的爱是——

 

    “我爱这里的孩子们,我决定留下来”

 

    ——援教老师俞宏杰

 

  “我姓俞,很高兴跟大家成为好朋友。我教的这门课是科学,这里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9月2日清晨,凉风习习,俞宏杰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桐乡六中的班级里上他熟悉的政治课,而是在位于濮院镇永越村的濮新学校,迎接他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一年前,他被选派至濮新学校援教;一年后,他决定留下,“为了自己的良心。”


  从市区到乡村,从名牌初中到新居民学校,俞宏杰的决定有些出人意料。


  一年前,怀着忐忑的心情,俞宏杰来到濮新学校。对他来说,小学教育是陌生的,也从未接触过新居民学生。他原本是一名政治老师,而在小学并没有这门课,他被安排带了六年级4个班级的科学课。


  还记得,全校第一次集会,有个班的学生是连着几个侧手翻翻到操场上的;还记得第一次走进班级,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异味;还记得上课时,教室里有许多孩子随意讲话,甚至上蹿下跳……基础差、纪律差、习惯差,这是援教老师们对学生最初的印象,然而俞宏杰没有丝毫介意。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他们真的让人心疼。”俞宏杰说,那一次,为了到学生欢欢家里家访,他找了很久。原来,欢欢家在一处店面房的背面,一家六口人,就挤在一个车库里。两张搭成L形的床,中间一张桌子、头顶一盏灯、对面一台电视机,就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在这个冬冷夏热的小车库里,4个孩子就挤在小桌子上或者趴在床上写作业。父亲为了欢迎老师的到来,买来了两瓶矿泉水,最小的弟弟一直盯着矿泉水,流露出羡慕的表情。这表情,俞宏杰说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种贫穷是令人震撼的,而孩子们在贫穷中的努力更是触动了我们。”俞宏杰说,“很多孩子很聪明,常有援教老师说‘这个孩子是桐高的料’,就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少良好的引导,就无法用知识改变命运。如果帮一把、扶一把,或许就会改变他们的人生。”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是俞宏杰的想法。602班的赵辉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平日里调皮捣蛋,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俞宏杰却常常找他谈话,一有机会就表扬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知赵辉喜欢科学课,俞宏杰专门买了《身边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等书送给他。没想到,没过几天,赵辉就捧着书来提问。渐渐地,老师们惊讶地发现,赵辉上课安静多了,作业按时交,还会主动到英语老师那里背课文。


  俞宏杰竭尽所能关心着每一名学生,他在上课时常常谈起“学习可以改变人生”,他还联系爱心人士前来捐赠衣物。对于这名老师,濮新学校副校长夏松明的评价是“认真、负责、有爱心;上课风趣,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抓成绩很有一套。”


  时光匆匆,今年3月末,由于六中另一名政治老师请了产假,学校要求俞宏杰提早结束援教回校上课。得知消息的那一天,课堂上出奇的安静。平常最爱插话的仵涛也突然不说话了,一直盯着俞宏杰,最后竟眼圈一红,落下泪来。


  几天后,仵涛偷偷塞给俞宏杰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学校运动会时拍摄的,一排孩子躺在垫子上做仰卧起坐,其中一个孩子被圈了一个圈,旁边写着两个字——本人。


  还有一名叫黄智慧的女孩,将一张自己制作的卡片送到俞宏杰手中,然后眨着眼睛说:“老师,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不要扔掉这张卡片,不要忘了我们。”说完,哭着跑开了。俞宏杰打开卡片时已是泪眼朦胧,卡片做得并不精致,上面的字涂涂改改,却令他久久不能平静。


  终于到了要走的一天。放学时俞宏杰照例将孩子们送到学校门口,喊了一声“走吧”。平日里,这一声“走吧”喊出后,孩子们就撒欢了,可这一天,大家都没有走。有学生拿出一张纸塞过来,那是他偷偷收集的603班全体学生的签名;有学生塞过来一个陀螺,之前有几个男生为了抢陀螺还打过架;有学生塞过来一支笔,那是他心仪已久都不舍得买的……这些小礼物看似稀奇古怪,却都是孩子们最宝贝的东西啊!俞宏杰的心被深深地打动。耳边,不停传来孩子们的声音:“老师你还会来吗?”“什么时候来?”他忘记自己是怎么回答的,也忘记是过了多久孩子们才逐渐散去的,只记得自己的心情无比沉重。


  俞宏杰说,从教7年来,濮新学校的孩子是最令人难忘的。有的孩子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说起家里满是烂泥的山路,说起家中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时,语气中满是想念;有个孩子请假回老家,回学校时带来了两个家中采摘的桔子送给老师,很酸,却是俞宏杰吃过的最好吃的桔子。“孩子们是这样淳朴、善良、懂得感恩,与其说是我在教他们,不如说是他们在教我。”俞宏杰说。
  做出调往濮新学校的决定后,俞宏杰的家人都反对:“六中名气大,人家想进都进不了,你却要去民工子弟学校,真傻!” 俞宏杰耐心地跟家人讲在濮新学校发生的故事,把大家感动了。最终,父母、妻子都说,同意他的选择。


  采访中,记者问及俞宏杰留在濮新学校的原因,他却说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黄智慧送卡片的那一刻;或许是见到学生父母时,他们穿得脏兮兮的,手足无措地站在门口的那一刻;或许是看到那个家境贫穷,却把家里带来的酱分给全班同学的学生的那一刻;或许是看到那些黑黑瘦瘦的孩子脸上满是求知表情的那一刻,他决定,留下来。

 

    “我要用爱去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

 

    ——特教老师张红云

 

  他们或者聋哑,或者智障,但是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有着灿烂的笑容。在桐乡市特殊教育学校,有200多名这样的孩子。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他们在这里遇到了关爱他们的老师。


  可以想象,做特教老师比做普通老师付出得更多,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让智障儿童有了些许的进步和成长。


  38岁的张红云是该校特教老师中的一员。上午8时不到,当记者来到该校502班时,张红云早已在教室里了,台下,几名通校生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教室并不大,课桌摆放得很整齐,还装了空调、投影屏幕。与普通教室最大的不同是,老师的办公区域就设在教室的最后面,这么做是为了方便管理学生。“这个班共15名学生,10个是住校生,这会儿住校生还在吃早饭,等一下就会来教室了。”张红云向记者介绍,她从事特教这个岗位已经快20年了,前10年教聋哑学生,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培智教育。


  时间过去差不多半小时了,15名学生已全部来齐。其中一名男生看到教室里有陌生人,笑着对记者说了声“阿姨好!”事后记者得知,他叫小锋(化名),有轻度智障,是502班的班长。


  “昨天晚上有没有睡好?”“脸上怎么有乌青呀,是家里摔的还是学校里摔的?”张红云将每个孩子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孩子的衣服扣子有没有扣错、鞋带系紧了没有、脸上是不是没擦干净,这些细微的检查是她每天早上必做的。“这些孩子其实很可爱,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需要很细心,很耐心地去观察、引导他们。对这些孩子,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导他们,还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疼爱他们。”谈起这些孩子,张红云脸上一直洋溢着暖暖的笑容。


  时钟指向9时,第一节是生活数学课。投影屏幕上显示出这样一幅画面:左右两个红框内分别有4颗和8颗草莓。这堂课要学会“4+8=12”和“8+4=12”这样的加法算式。如果是正常孩子,这样的算式是一年级小学生一堂课就能学会的,可是在这里,这是五年级的课程。


  “跟着老师一起数,1、2、3、4……那左边的框里有几个草莓啊?”


   “5个!”


    “数到几就是几,再数一遍……”


  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简单的一道题,可是面对这些智障孩子,不知要重复多少遍才能教会,而且过了一天,可能又会忘记。光是这么简单的数学题就这么难教,让记者很难想象,下一节生活语文课会是怎样的状况。


  在两节课的间隙,记者从张红云处了解到,拉下来生活语文课要上的内容是学习洗澡要用的东西,并要学会“浴室、浴盆、热水器”这3个词。“这里上的数学课、语文课都是与生活有关的内容。”


  上课铃再次打响,生活语文课开始了。


  “刚才排队做早操的时候,小月(化名)你说谁的身上有臭味啊?”张红云提了一个看似与上课内容无关的话题。


  “是琪琪,她昨天没洗脸没刷牙就睡觉了。”


  “现在天气还比较热,我们每天睡觉前要洗洗干净再睡,不然身上就会有臭味。”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洗澡上。投影屏幕上播放着一个浴室的画面,有浴盆(缸)、淋浴房、抽水马桶等。每指认一件物品,张红云会请学生想一想,自己家里有没有,是怎么样的。刚才向记者问好的小锋第一个举手:“这个叫浴盆,那个是热水器。”小锋刚刚坐下,全班同学同时都双手竖起了大拇指对着小锋说:“小锋小锋你真棒,小锋小锋你最棒!”小锋听了,缩了一下脖子,开心地笑了。


  班里有个叫敏敏(化名)的女孩,已经14岁了,属于重度智障,她一会儿拨弄自己的手指,一会儿有意无意地跟着同学们喊几句。张红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三张卡片,来到敏敏桌前:“敏敏,跟着老师念,浴缸、浴盆、热水器。”只见敏敏慢慢地起身,但没有站直,她弓着身子,轻声地念着,或许只有张老师能听清听懂。“嗯,敏敏今天的表现真不错,大家夸她一下吧。”听完同学们的夸奖,敏敏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慢慢地坐下了。


  “洗澡这个单元的课,要上5个课时才能完成。我们这里的教学特点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浴缸、浴盆、热水器这3个词下几节课还得继续教。”张红云说。


  下课了,张红云放下教本后带着敏敏匆匆走向厕所。原来,敏敏来例假了,可是自己不会处理,每个月的这几天张红云下课后都要帮敏敏去厕所换卫生巾。“这些事都算简单的,最难的是有些孩子有癫痫病,有时一天内会发作两三次,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他们,还有些孩子会打、会咬……”虽然这样,但在张红云的讲述中,听不出有半句怨言。


  午饭时间到了,张红云又带着班里的学生来到食堂,待孩子们坐下开吃后才端了一个餐盘,站在学生的餐桌前。“快点张开嘴巴,把饭送到嘴里。”说着,张红云手把手地握着一个男孩子的手喂他吃饭。就这样,一顿午饭,张红云端着盘子自己吃几口,又停下来喂这个男孩吃……


  看着张红云和该校其他特教老师忙碌的身影,记者深有感触:他们应该是最默默无闻、最不求回报的老师。然而,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爱心,温暖了智障儿童那幼小的心灵。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黄 薇 沈剑慧 编辑: 宋琼燕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