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将“新二代”培养课题摆上桌面

——乌镇探索新居民子女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并肩同行

2013年08月20日 08:22 来源: 《今日桐乡》

  看着自己的孩子站在队伍中与其他同学一起,或手持单刀或甩起长棍,随着鼓声的节奏,变换着动作,来自湖北的周楚霞满脸笑容。“我儿子自从参加学校的船拳训练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听话了,而且学习成绩也进步了。”8月17日上午9时许,在乌镇民合小学的操场上,包括周楚霞在内的30余名新居民家长代表,应邀参加了乌镇镇新居民事务所举办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暨“新二代”培养教育现场交流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居民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而对“新二代”的培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乌镇镇新居民事务所副所长俞明其道出了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乌镇有近600多名在读的新居民子女,来自全国各地和不同民族,要提高新居民的家庭教育能力,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当地,培养他们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那么,不管他们今后去了哪里,都能将之传承下去。”

 

  周楚霞告诉记者,她的儿子现在经常向她介绍船拳,告诉她船拳是乌镇特有的传统文化,“他还想拜师学艺,当船拳接班人,将来把船拳带到老家去教更多的人呢。”

 

  来自贵州的周和平来乌镇已经13年,他12岁的儿子就读于民合小学。在当天的“新二代”培养教育交流会上,他深有感触地说:“和本地居民不同,我们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想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

 

  周和平的困惑引起了在场许多家长的共鸣。在采访中,有许多新居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或者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的谆谆教导,也不是喋喋不休的絮叨,而是在生活的细枝末节给孩子以渗透和影响,并抓住契机加以引导……” 

 

       “讲得太好了,我回去后要把这些经验之谈和老乡分享。”周和平认真地做着笔记。原来,在乌镇有1200多名苗族、侗族、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新居民,为了让他们更快更紧密地融入到乌镇这个大家庭,该镇新民所最近在全市首创成立了民族一家亲驿站。周和平作为苗族“民族驿站”的联络员,经常会召集苗族老乡相聚在一起。“我们自己苦点累点就算了,但总不能让孩子再和我们一样,教好孩子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周和平说。

所属专题: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剑慧 邹潇潇 编辑: 胡银仙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